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明朝初期有一种女性可以获得特殊的身份,这个身份名叫朝天女,通常被选为朝天女的女性身份地位会获得大幅提升,同时她的父亲、兄弟还能获得很多金银赏赐和世袭官职的待遇,可以说朝天女的待遇非常高。

可是在明朝初期很多女人却都害怕成为朝天女甚至闻之色变,其实这皆因朝天女虽然福利待遇很高,但是付出的代价却非常大,下面就来说说明朝初期的朝天女究竟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天女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

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五月份时,明太祖朱元璋病重,当时年仅21岁的翁妃一直在身边照顾伺候他,看着年轻貌美的翁妃,他问道:“能久侍朕乎?”

朱元璋的意思就是问翁妃能不能长久的照顾侍奉他,翁妃不知道朱元璋问的是什么意思,她以为朱元璋是病重害怕没人照顾侍奉,因此她为了迎合朱元璋就回答愿意一直照顾侍奉。

于是朱元璋下了一道让在场的皇太孙朱允炆都震惊的圣旨,朱元璋下旨自己死后让翁妃殉葬,原来朱元璋问话的意思是翁妃愿不愿意去九泉之下永远的侍奉照顾自己。

让翁妃给朱元璋殉葬她当然不愿意,她是蒙古弘吉剌部人,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时,朱元璋阅读《元史》时,读到蒙古勇士都以娶弘吉剌部美女为荣,成吉思汗的母亲和妻子皆出自弘吉剌部,自成吉思汗之后,黄金家族后裔世代与弘吉剌部联姻,元朝时期有十八位皇后都出自弘吉剌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蒙古勇士既然都以娶弘吉剌部美女为荣,汉人勇士朱元璋自然也想娶一位弘吉剌部美女入宫,于是朱元璋就下旨让弘吉剌部进献美女入宫,因此出身自蒙古弘吉剌部年仅14岁的翁妃就被选入宫廷,成了朱元璋的后宫妃嫔。

可是翁妃入宫之后几乎就没被宠幸过也没咋见过朱元璋,一直到朱元璋病重期间,她才因年轻美貌被安排去服侍照顾朱元璋,所以让她为朱元璋殉葬,她当然不愿意了。

翁妃一听说要为朱元璋殉葬,整个人吓得瘫软在地,宽厚的皇太孙朱允炆还在旁边替她求情,不过朱允炆也改变不了朱元璋的想法,最后翁妃还是得到了一条白绫陪着给朱元璋殉葬了。

而翁妃就是朱元璋给自己选择的朝天女,所以现在就明白了,明朝的朝天女其实就是为皇帝殉葬的女人,这是源于中国古代的人殉陋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古代的人殉制度据考证大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在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逐渐式微,到了汉朝时期人殉制度基本不再流行。隋末唐初时期人殉制度曾一度兴起,不过到了唐太宗李世明时,李世民的妹夫阿史那社尔曾主动恳求在李世民去世后为其殉葬,李世民驳斥了阿史那社尔的想法,李世民让阿史那社尔好好保全有用之躯为国效力,就这样李世民带头废除了人殉制度,从唐朝之后一直到宋朝人殉制度基本被废除。

虽然汉人政权废除了人殉制度,但是少数民族政权却传承了汉族的人殉制度,在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和女真人建立的金国中人殉制度还比较兴盛,而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也延续了辽金的人殉制度,不过在元朝后期人殉制度也不再流行,基本没有人再殉葬了。

而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他却居然很痛快的继承了元朝的人殉制度,甚至他还把元朝后期已经式微的人殉制度整得更加兴盛。据记载,朱元璋去世后,为其殉葬者多达四十六人(具体数据有争议,有说法为十余人,还有说法为三十八人)。

按照《明史》中朱元璋去世后详细的殉葬人记载为: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

从《明史》的记载能看出来,有名有姓的为朱元璋殉葬的朝天女就有五人,她们家族的男人皆世袭锦衣卫千户或者百户,所以朝天女实质上就是人殉的牺牲品,而人殉制度本已基本衰微,是朱元璋又把它重新复活,因此明朝的朝天女始于朱元璋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样的女人能入选朝天女?入选之后都有哪些奖励赏赐?

其实关于什么样的女人能入选朝天女,史料中没有记载明确的规定,不过通过史料中记载已知的朝天女,可以看出来既有没生育的妃嫔也有生育的妃嫔还有自愿报名的宫女。

不过朝天女主要还是以未生育子女的先皇妃嫔和自愿报名的宫女为主,已生育子女的先皇妃嫔大多是被迫殉葬。

为何说已生育子女的妃嫔属于被迫殉葬,主要由于皇太后和皇后是不用殉葬的女人,而为皇帝殉葬的女人名单都是由她们俩拟定,因此很多已生育子女的妃嫔很有可能是被皇后嫉妒,所以强迫她们殉葬。

比如明仁宗朱高炽的郭贵妃在生育了三个皇子朱瞻垲、朱瞻垍、朱瞻埏的情况下,还在朱高炽去世后被迫殉葬,而且郭贵妃还是明朝开国功臣郭英的孙女,按照明朝宫廷规矩,功臣后代的妃嫔是可以免于殉葬的,像朱高炽的张敬妃也是功臣后代还没有生育子女都免于殉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在朱高炽生前太过于宠爱郭贵妃,甚至为了她而冷落了嫡妻张皇后,因此郭贵妃与张皇后不和,所以朱高炽去世后,郭贵妃就被张皇后逼着殉葬了。

因此已生育子女的妃嫔为先皇殉葬都属于被迫性质,而未生育子女的妃嫔殉葬主要看家族出身,一般家族出身低微的妃嫔很大概率会被选为朝天女为先皇殉葬,而宫女殉葬有的则是主动申请为了家人谋条出路,还有则是在皇帝妃嫔人数不足殉葬的情况下被选中的。比如明宣宗朱瞻基死后就是由于殉葬的妃嫔人数不够,又在宫廷中选了不少宫女为其殉葬。

宫廷对于主动报名申请成为朝天女的宫女给予非常优厚的待遇,首先,会在宫女临死时满足她任何要求,想吃啥就吃啥,想喝啥就喝啥,金银首饰和华丽的服饰都会满足她们,会把她们打扮的漂漂亮亮再送走。

其次就是这些宫女的身份地位会瞬间得到提升,会被直接册封为妃,然后还会给她们一个非常美好的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有就是这些朝天女在死后可以获得配享太庙资格,要知道在古代配享太庙是最高的身后殊荣,朝臣只有功臣才能获得这个资格,而后宫妃嫔也只有皇后和身份地位极高的妃嫔才能获得配享太庙。古人是视死如生,都比较重视死后的香火,而配享太庙可是会享受到后世的皇帝供奉香火和跪拜行礼的殊荣待遇,因此就这点就很吸引那个时代的人了。

最后也是最为实际的奖励,被选为朝天女的宫女她们的父亲和兄弟会获得一大笔经济补偿,她的家属被称为朝天女户,不仅有巨额经济补偿,还有世袭的锦衣卫千户或者百户官职,锦衣卫千户是正五品官待遇,百户是正六品官待遇,这在明朝都属于是中层官员了,而且还是子孙世袭制度,这种待遇也是最丰厚诱人的条件。

不过再诱人的条件毕竟是拿命去换,因此也不是所有宫女都愿意报名成为朝天女的,只有少数家中非常贫寒,需要靠她去逆天改命的宫女才会主动报名。

史料中就记载了一则为朱瞻基殉葬的宫女焦氏主动报名成为朝天女的事迹,焦氏是永平府人氏(现今河北卢龙),家庭出身非常贫苦,而且还自幼丧父,她的家中有兄长一人,兄妹二人自幼被母亲抚育长大,在成长的道路上兄妹俩没少受到旁人白眼和欺负,这也导致焦氏自幼就想出人头地改变家里的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氏的邻居是一名宫廷御厨,她的邻居回乡省亲时,告诉她宫廷中正在招募良家女子入宫为宫女,她就想到入宫成为宫女,如果运气好点被皇帝相中还能成为妃嫔,那家里就能跟着飞黄腾达了,因此她就央求邻居推荐她入宫,就这样她就入宫成了宫女。

在焦氏入宫后,周围的人对她的母亲和兄长确实恭敬不少,毕竟她入了宫谁知道她将来会不会成为妃嫔。但是焦氏在宫廷中待了很多年,连皇帝朱瞻基的模样都没见过,久而久之她老家的人对她母亲和兄长又都开始冷嘲热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