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间。

若问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齐白石再传弟子、少白公子--汤发周齐白石诞辰150周年拍卖会视频

白石山堂是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全资子公司:是目前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一家书画院,全权负责齐白石文创、齐白石风尚等品牌的创立与发展致力于对齐白石书画、艺术、篆刻鉴定及拍卖等资产进行内容挖掘、体系梳理、产业推动、业态创新、价值观重现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打造基于齐白石文化艺术的产品创新平台的重要环节。各位藏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有请时任齐白石传人、齐良芷弟子、中国齐白石书画院院长、清华美院客座教授、网易集团官方形象代言人、特邀教研主任、北京画院及荣宝斋签约画家,齐白石书画大数据鉴定专家、上海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长、白石山堂文化传媒的首席运营官-汤发周先生这样说道:5月23日晚,备受瞩目的中国嘉德2024春拍“大观”夜场如期举槌。其中,首现拍场的齐白石创作于1920年的一套《借山图册》吸引藏家的踊跃竞投,并经过40余口激烈竞投,最终以1700万元落槌,含佣金以1955万元成交,远超拍前最高估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白石 (1864~1957)

1920年作 借山图册 册页 (八开)·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28×39.5cm×8

估价 RMB| 680万-880万

成交价 RMB| 1955万

2024-05-23 中国嘉德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古代

是册共八开,设色纸本,每开逾尺,是一套横幅的大册页。是齐白石根据1910年画成的《借山图册》之景物内容,再度提炼创作而成。若以地点分,则半写远游半写家。根据去岁释出的《余霞峰》一开上“庚申正月十一日”的年款,我们可知本套山水册当画成于192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星塘老屋·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星塘老屋”写茅屋一舍,独树一株,白石题“生于此寂寥之地,宜于老死雕虫”。简练的笔墨,质朴的景物配置,平凡但极具感染力的语言,齐白石再现了自己出生和成长的星塘老屋。对于自己最为熟悉,也是最为眷恋的旧居,齐白石不用费尽心思的去构思构图、设计笔墨,几笔横扫,轻松点画,余者留白,画面上只剩下他脑海中决计忘不掉的桃花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杏子坞·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石草堂·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杏子坞”和“白石草堂”依山傍水,山明水秀,两开依然写的是故乡。前者视角更宏,描写了老屋的外部环境;后者则拉近镜头,让视角进入屋内,老屋面貌一览无余。这两开分别以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描写了齐白石的故乡旧居,反复的创作寄托了他对于家乡的一片深情。同时这两开中出现的一些景物,能清晰的看出其与1910年本《借山图册》的关系,比如状如馒头的双色山头、造型奇特的双树组合、细密短线围成的栅栏墙、浓度较高的红色染出来的朝霞等等。这些景物在齐白石的脑海中被反复记忆,而后又用纸笔反复打磨,从而提炼成为高度概念化的“山水模块”,一再被齐白石“借”用在案头山水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竹霞洞·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竹霞洞”画了两开,视角不同,一近一远,近者佚,本册一开题名“竹霞洞口”,视线更阔。此开满幅构图,画两山夹瀑、小桥流水、山间瓦屋,技法上湿笔横扫,繁简相间。竹霞洞在晓霞山下,在另开册页上,齐白石说自己在这里住了七年。这一开,也是故乡。与前三开相比,这开在景物布置和技法施用上想法更多,同时“隐世”意味很浓,这也是已经在大都市定居的齐白石对于山水生活向往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旧村·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旧村”一开是八开中构图最奇,也是形式感最强的一开。白石言此村位于“平吉大阜”之间,此开之景未入1910年本《借山图册》,但白石显然对此景记忆深刻,直言“他日须编入借山图”。北京画院藏齐白石1909年作《寄园日记山水稿》四页中有其在广西北海所得写生稿,其中一帧题即为“旧村”,依此我们可知 “旧村”之景为齐白石1909年于广西北海所得。此开亦用红色写朝霞,图式为两山夹一水,主要景物是平摊浅岸上反复排列的树木。这里的树木与“星塘老屋”和“杏子坞”里的树显然不同,树无枝杈,树冠茂密,树干高而直,密匝排列,齐白石用松快的线条和清爽的石青把这些整整齐齐的树并行描写,又安排的大片留白形成反差,配以红霞,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事实上,旧村中构图也好笔墨也好并非完全由白石所创造,比如两山夹一水的构图稍懂画史的人都知道最擅使的是倪云林。但在白石这里,他师法了前人,又能“离开”前人,不受前人的束缚,就像陈半丁的说的那样“处处有”又“处处无”,不但能“创”而且能“闯”,敢画别人不敢画或不肯画的东西,这是难能可贵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上水鸟·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江上水鸟”一开为齐白石游江西,至樟树所目之景,栖息在水面上的水鸟相互顾盼,律动的横线是静而大的湖水,极浅的蓝色染了几笔,于是洞庭碧水的烟波浩渺如在眼前。水面加水鸟的模式齐白石非常爱用,齐白石对水天一色、落霞孤鹜的景象记忆极深,这种极简的构图十分符合齐白石“朴”的思维方式,简明扼要又形式感极强,所以这种图式也逐渐成为白石最会做的“拿手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江无名山·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长江无名山”写白石所见长江中无名小山。此图俯瞰视角,以平远构图,显然为白石登高所望。这是八开中视线最为开阔的一开,所画的景物并不拘泥于细节,只写大致轮廓,甚至有些模糊,有些“印象派”。这也是齐白石的对景写生独特的地方,他对于景物的兴趣点,并不首要在于所目景物的历史人文,抑或通过与古人足迹的接憧相继获得某种身份认同,而是在于他看到的能不能成为他画山水的元素,是不是足够“新鲜”以至画史未见,如可,即便只是感觉和印象,亦足以入画。这种思维模式无论是作画,亦或生活,都在白石这里一以贯之,所以我们总是觉得齐白石的画没有那么多的矫情,浪漫而写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枫林亭·中国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最后一开题名“枫林亭”,枫林亭也是故乡之景,去星塘不远,这是白石落墨最多的一开,他在此开中说:“此亭去星塘老屋一里,春雪欲残,余骑竹马,尝过此亭。儿时竹马更为杖矣,山亭似昔”。在他五十八岁时,追忆儿时的游戏之地,感慨年华易逝,光阴难追,用雪后暗淡的天光和怀抱于山间的小屋,写照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对儿时无忧无虑生活的深切追思。(未完待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以上图文节选自讲座《少白公子趣说齐白石》 主讲人:汤发周

甲辰年 【龙年】编撰于华东上海齐白石书画院(上海浦东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