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无论是天赋、才气,当属唐伯虎,可能有人说,应该是文徵明,其实不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徵明是靠寿命长(90岁)、勤奋(日写万字)来获得“明朝书法第一人”,唐伯虎54岁,就早早离世,当时文徵明被官场所排斥,刚辞官回家,才开始自己艺术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本(局部)

从书风上看,苏博藏本与普林斯顿藏本比较接近。从抄写内容看,两者都有十三首为原集落花诗作,虽然排列顺序不同,这十三首的内容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普林斯顿藏本的写作时间与苏博藏本相距不会很远。

通观《落花诗册》,但是字里行间的那种典雅而从容,也是只有唐伯虎才能具备的一种“书卷气”。 由于《落花诗册》是纸本真迹,而且只有一件,在专家看来,无论是从艺术上,还是文物保护上,都是极为珍贵,堪称“国宝”一件!

当时故宫博物院多次委托当地爱国人士,从普林斯顿大学购买,让这件国宝级的作品能够回家,结果被婉拒,让人扼腕叹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辽宁省博物馆藏本(局部)收入七律十首

均是《唐伯虎全集》补遗中的诗作

通常认为唐伯虎的画胜过诗,诗胜过字。因此其诗名书名长期为画名所掩,留传的诗作和书作也不多。据统计,其古今体诗,加上各种补遗,总数也不过六百首左右。落花诗应该算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传世经典。

唐寅对自己所作的落花诗十分偏爱,一生曾多次书写,每次所录诗作的数量不同,内容不同,书法风格也不尽相同。目前所知的分别藏于苏州市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中国美术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花诗册》中国美术馆藏本

这是目前公认艺术最成熟的巅峰之作,共收入七律十七首,卷末标明写于嘉靖元年(一五二二)清明日,也就是唐寅病故的前一年。尽管称落花诗卷,其中只有七首为补遗落花诗,其余十首为唐寅所作漫兴诗。

他天资聪慧,16岁乡试第一名,28岁中解元,被誉为“神童”,而此时的文徵明还在乡试中屡败屡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花诗册》

苏州市博物馆藏本(局部)

天妒英才,唐伯虎在赴京会试时,因交友不慎,卷入科场舞弊案,从此命运多舛,贫困潦倒,还差点卷入宁王朱宸濠的谋逆案,靠“裸奔”得以脱身,最后在孤独与穷困中度过了他的余生 ,死后连棺材都买不起,靠文徵明等好友帮助,才得以安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花诗册》

苏州市博物馆藏本(局部)

对于书画艺术而言,靠“勤奋”是远远不够的,在书法、绘画,他极具天赋,尤其是他的书法,源自赵孟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代表作《落花诗册》。

《落花诗册》以纸本真迹传世,从清代皇宫流出后,就不知所踪,直到前几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问世,很少展出,常人难得一见!

从这幅《落花诗册》可以看出,这是唐伯虎中年时期的作品,当时他居住在桃花庵,专心从事诗文书画,创作达到顶峰,也是他书法最高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花诗册》

苏州市博物馆藏本(局部)

从书风来看,他从颜真卿中,又复归了赵孟,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并融有唐代李北海的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堪称一件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花诗册》

苏州市博物馆藏本(局部)

有人说,可惜唐伯虎只活了54岁,且一生颠倒,不然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一定是他,而非文徵明。甚至明代书法的桂冠,也轮不到董其昌,或者文徵明王铎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花诗册》

苏州市博物馆藏本(局部)

但是从另一角度出发,唐伯虎之所以有无数传说,就是因为他传奇的一生。没有卷入科场舞弊案,也许只是大明朝无数默默无闻的官僚之一。唐伯虎自己都成了权贵的一员,还能写出”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这样的诗词?明朝另一个大书法家董其昌就活成了家乡人眼里的“恶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花诗册》

苏州市博物馆藏本(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花诗册》

苏州市博物馆藏本(局部)

沈周因丧子而撰写落花七律十首,此为唐寅和之《落花诗册》共30首。他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系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怅然不已,抒发了心中愤慨之作。此副《落花诗》是唐寅传世的书法代表作之一,当为其较早所书,用笔圆转妍美,玉骨丰肌,风流潇酒,温文尔雅。

唐伯虎传奇经历造成他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将车马权贵视如尘土,将酒盏花枝分者奉为天人,自有傲骨。疯颠也好,痴狂也罢,花间独坐自饮自斟,自有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