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蟑螂,人们总是满脸嫌恶,毕竟四害之名可不是浪得虚名。

然而在考编大省山东,却有这样一位猛人,宁愿放弃自己辛苦得来的编制,偏要去养蟑螂。

甚至一养就是十亿只。

更令人吃惊的是,他的想法来源于他的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具体链接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养殖蟑螂的契机

这位山东济南的猛人就是李延荣。不仅是公务员,还是药物公司的高级人才。

不管是优秀的工作,还是幸福的家庭,李延荣都是旁人眼中羡慕的对象。

那天,48岁的李延荣下班回家时,正好听到电视机中正在播放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蟑螂生命力顽强,进化很完美,不吃不喝都能活好几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

“蟑螂几乎能消化一切,烂苹果、烂香蕉、臭袜子等;

此外蟑螂的药用价值极高,具有调节机体、消肿止痛、消炎止痛的功效。”

看到这些后,李延荣就当科普了,也没想到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一段时间后,李延荣注意到食堂的一天会产生大量的厨余垃圾,可是如何处理,怎么能不污染环境?

而李延荣突然眼前一亮,想到了之前看到的蟑螂科普。

想着:既然他们这么厉害,为什么不养殖蟑螂,让它们吃这些厨余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中养殖蟑螂

但是养殖蟑螂,对于大众来说究竟是一个多么离谱的想法?

毕竟蟑螂作为传统的害虫,人们看到后都是一脸嫌恶,避之不及。

即便是李延荣的亲朋好友,也很难理解他此刻的想法。

最后,好说歹说,李延荣打算先在家里实验一番,要是没有成果,他就放弃这个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开始,只有几只蟑螂的时候,家里人还是可以容忍的,但蟑螂繁殖起来,可真是让人头疼。

再加上,由于初期的时候,李延荣缺乏有效防止蟑螂逃跑的体系,这就相当于在家中埋下了数不清的“炸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也说不清,什么时候是谁会发出一声尖锐的嚎叫。

而蟑螂的繁殖和逃跑,同样导致了邻里之间的不满。作为被波及者,他们简直是殃及池鱼,最后忍无可忍直接投诉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继续他的实验,他不得不搬出家,并在章丘区南部的一座小山坡上租下一处地方,开始试验。

但好在经过这么一系列的问题,李延荣最想解答的问题,还是验证出来了。

不管是投喂蟑螂什么东西,不管是腐蚀的厨余垃圾,还是臭袜子等,都一点一点的被蟑螂蚕食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成果的李延荣兴奋万分,在经过数次市场调研,发现他所在的地区章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餐厨垃圾,而且之前采用的传统的处理方式,焚烧或者填埋都对环境也有害。

所以,他就想着辞去公务员的工作,专注养殖蟑螂,用以解决厨余垃圾。

但更等他对家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就遭到了一片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此时的李延荣已经48岁,到了年纪,都快到了躺平的年纪,这个时候想要创业,而是靠蟑螂,这听上去真不是一个靠谱的想法。

另一方面,山东的公务员多么难考啊,李延荣当初好不容易考上,如今就这么轻易放下,或许都有些不甘心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无论旁人怎么劝,李延荣还是在2011年的时候,辞去了公务员的职位,和他的几个朋友一道开办了养殖蟑螂的工厂。

然家养和工厂养,不仅有着巨大的差别,连困难都是翻番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殖蟑螂的困难

在工厂庞大的空间中,上百万只蟑螂随时都有逃逸的风险。

而一旦发生,不仅会造成工厂的卫生隐患,还可能引起更大范围的社会恐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李延荣还要精密控制蟑螂的生长环境。

毕竟工厂内部气候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影响到蟑螂的健康状况。

再次,大规模养殖也意味着大量的废物产生。

蟑螂粪便和尸体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工厂环境,也可能对周边地区造成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内部的运营挑战,李延荣和他的团队还需要关注法规和合规问题。

养殖蟑螂需要遵守严格的环保和生物安全标准,以确保整个过程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他们还需要克服社会对蟑螂养殖的偏见和误解,努力提高大众对这种新兴行业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但好在这些困难,最后都被李延荣的团队逐步解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决措施

首先,为了防止蟑螂逃跑,李延荣做了很多实验,用了很多方法。

最初,李延荣注意到了投喂蟑螂口旁边的木头,没过几天就腐蚀了大半。

所以后来,李延荣就用砖头砌墙,缝隙用水泥灌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一段时间过去了,砖头也被吃的破破烂烂,唯独水泥依旧存在。

之后,李延荣又试验了厚塑料、泥土等各种材料,但都被蟑螂啃食的七七八八,无可奈何之下,李延荣最后还是选择了水泥和玻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泥,玻璃只是防止蟑螂逃逸的第一道措施。此外李延荣还设置了两道。

一个是即便蟑螂借助各种机会逃窜出厂房,但厂房外还设置了一个水帘,里面专门养殖了鱼。

此外,围绕着厂房还有一圈水沟,同样在养鱼。

可以说只要蟑螂敢逃出来,迎接它的也只会是天罗地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蟑螂的养殖环境,李延荣引入了先进的全自动化设备,包括通风、清扫、烘干消毒等,以确保蟑螂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率。

这不仅需要昂贵的设备投入,也需要专业人员的精细调节和维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养殖的蟑螂品种,李延荣肯定也精挑细选。

最后他看中了一种名为“美洲大蠊”的蟑螂品种。

这种蟑螂对食物的要求不高,能够消化各种类型的有机垃圾,并且繁殖能力强,生命周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这些餐厨垃圾也不是一股脑的全都倒给蟑螂喂食。

在餐厨垃圾在输送到养殖场后,会经过自动化分拣,去除其中的杂质(如玻璃、金属等)。

然后通过机器挤压、击碎、搅拌,形成粘稠浆状物,再根据蟑螂的口味添加油脂、水或秸秆粉、锯末等,通过管道输送给养殖间的蟑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蟑螂本身也被李延荣运用了。

蟑螂的粪便用作有机肥料。而蟑螂本身也可以作为动物蛋白质的来源,用于制作饲料等。

这样,从养殖蟑螂开始,李延荣也逐渐发展处了一个完整的资源循环利用链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就

李延荣在养殖蟑螂的同时,也创造了许许多多的价值。

首先是环保贡献。

李延荣的蟑螂养殖技术为处理餐厨垃圾提供了一种环保的方法。

养殖2000吨、20亿只蟑螂,每天可吃掉100吨餐厨垃圾;如今他养殖的规模已经达到了40亿只,一天可以消化200多吨,相当于济南全市一天产生餐厨垃圾的三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就是让资源重复循环利用。

通过蟑螂的消化能力,李延荣将垃圾转化为有用的资源。

蟑螂的粪便被用作有机肥料,而蟑螂本身则可以作为动物蛋白质的来源,用于制作饲料等产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资源循环利用链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次,李延荣在在养殖技术上进行了创新,他们不仅获得了40多项专利,还得到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和肯定。

之后又建立了全自动化的养殖场,实现了对养殖环境的精确控制,提高了养殖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李延荣的蟑螂养殖事业不仅为环保做出了贡献,还改变了人们对蟑螂的看法。

蟑螂在李延荣的眼中从来都不是害虫,而是一种宝贵的工具和产品。

所以即便是害虫的生物,也能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尽管李延荣的蟑螂养殖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它也引发了无数质疑和争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养殖蟑螂这个概念实在太过陌生和反直觉了。

最根深蒂固的质疑莫过于"既然要消灭蟑螂,为什么还要去养殖它们?"

"万一有蟑螂从工厂里逃出来,那该有多可怕啊!"

"蟑螂身上难道没有细菌吗?""蟑螂养殖会不会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

这些疑虑暴露了人们对这项新兴事业的不了解和担忧。

毕竟人们在生活中实在是被烦恼的太多了,发出这样的疑问并不罕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些问题,李延荣也早已做好了准备和防护措施。

比如之前提及的围栏,绕山河,只要蟑螂逃出来都会被湖中的鱼所吃掉。

而李延荣自己从当初默默无闻的公务员,到了现在亿万富翁,也经历过很多坎坷和困难,但他都凭借着努力和支援挺了过去。

如今的资源越来越紧张,如今有如此可以节省的方式,也很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