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湖南频道

一直以来,浏阳市蕉溪镇坚持把农田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农田水利设施完善、农田整治等措施,为粮食安全稳产增效夯实“耕”基。

当前,正值农忙时节,在浏阳市蕉溪镇高升村的田间地头,农民耕耘不停。随着电排通电启动,一股清流通过2600米的管道从高升桥河源源不断地涌向五处农田灌溉用水点,直灌田头,为张家组、长冲组等处约500亩新绿的秧苗输送着“营养液”。

据悉,蕉溪镇坚持把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工作作为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重要保障,大力推进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截至目前,蕉溪镇已经高标准完成“小农水”项目2个,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000余亩。同时,落实管护人员和责任,建立“专人管水、有序用水”机制,有力解决农田灌溉供水不足、渠系不畅、管护不力等问题。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在蕉溪镇高升村石洞组,一块块农田在一条条地埂的分割下宽阔平整,嫩绿的秧苗在其间茁壮成长,交通干道与田间小道互联互通,沟渠里涌动着涓涓清流,曾经的撂荒田、狭窄路、破窝棚不见了踪影。

据了解,石洞组位于浏洪高速及浏永公路上段之间,此处有耕地65亩。其中40余亩梯田、排田、深泥软底浸水田因水利失修、交通不便、耕层糊烂无法耕作。

今年以来,高升村石洞组充分发挥片组邻“三长”制作用,通过制定了撂荒农田整治“三步走”方案,对当垅田、水利、耕机路进行分期农田改造。第一期整治由党员干部带头、村民自筹资金10万余元,修缮2.5公里农耕路;第二期对20亩梯田、巴掌田、深泥软底浸水田进行土地平整和土壤改良,修缮灌溉池塘2亩;第三期对6口池塘、2处乱搭乱建棚子、100余棵果树进行还田整改,共计还田30余亩。

“通过农田整治,巴掌田变整片田,巩固了田埂,贯通了沟渠,提升了耕层肥力,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老百姓的粮食收割成本和运输成本也随之降低,村民的种粮积极性更足了。”蕉溪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下一步,蕉溪镇将持续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农田整治与乡村全面振兴紧密结合,全力以赴将“农田”变“良田”,“良田”变“粮田”,切实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成自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