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香炉山街道有着公租房社区——康居西城。该社区有住宅58栋,住房2.4万套,人口约6万人,入住率96%。社区租户多、人口流动性大,生活垃圾分类面临巨大挑战。

近年来,为推动公租房社区垃圾分类走深走实,沙坪坝区政协香炉山街道委员组多次深入社区,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举措,引导居民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着眼前端:加强宣传增强垃圾分类意识

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宣传是关键。近年来,香炉山街道通过打造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将垃圾分类宣传与居民休憩场所有机结合,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垃圾分类意识。

同时,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推进“党建+网格”服务模式,组建一支由政协委员、小区党员、网格员、物业等组成的垃圾分类达人队伍,挨家挨户发放垃圾分类宣传资料,细致讲解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知识,积极引导居民做好前端分类,养成分类投放好习惯。

聚焦中端:完善设施提高再生资源利用率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看似小问题,实则反映的是大民生,做好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社区调研现场,沙坪坝区政协委员、香炉山街道办事处主任胡玲多次表示。

为提高垃圾资源再生利用率,2023年,该街道升级73个收集亭,新增4个收集亭(厢房),建成5个社区级有害垃圾暂存点。在思贤公园增设AR互动设备,内置宣传视频和互动游戏;增设康小外休闲亭,配备LED屏幕、四分类垃圾箱和休闲椅,助力“家、校、社”联动践行垃圾分类。今年前5个月,该街道再生资源回收量达560.88吨。

强化末端:形成垃圾分类全链条“智”变

未来,香炉山街道将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推动垃圾分类全链条“智”变,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垃圾、医疗废物等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全过程智能化管理体系建设,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动垃圾分类“新时尚”变为“新习惯”。(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