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都去哪儿了?垃圾是怎样被处理的?垃圾最后会变成什么?近日,即墨区生态文明宣讲团组织蚂蚁力量儿童义工团20余名志愿者走进中节能(即墨)垃圾焚烧环境教育基地,开启了一段探索之旅,通过实地观察和体验的方式,近距离见证垃圾“变废为宝”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沉浸式”参观垃圾焚烧发电过程

作为全市垃圾分类教育基地之一的中节能(即墨)垃圾焚烧环境教育基地位于中节能(即墨)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内,这里花园式厂区环境整洁干净。

参观伊始,讲解员向每位小志愿者发放了一份“研学考卷”,叮嘱他们带着问题在接下来的参观科普过程中寻找答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志愿者们首先来到了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大脑”——中控室,这里巨大的电子屏幕分成一个个小窗口,从垃圾入库到投料燃烧,再到发电机产生电力,各项流程的监控视频和实时指标、数据一目了然,工作人员监控着各区域运转情况。

“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加热锅炉内的水,把水变成水蒸气输送到汽轮发电机发电。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经过尾气处理系统排出,燃烧产生的炉渣还可以制作成建筑材料,这就是垃圾焚烧‘变废为宝’的原理。”在环保文化长廊,讲解员对垃圾焚烧发电的原理进行了详细讲解。听完后,小志愿者们恍然大悟,纷纷感叹现代科技真神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小志愿者们又先后参观了卸料平台、垃圾吊控制室、汽轮机房等区域。在垃圾吊控制室,大家透过玻璃幕墙,看到了堆积如山的各种垃圾,却闻不到一点异味。

“原来垃圾焚烧发电要经过这么多复杂的流程,工作人员操控着巨型机械爪子抓起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送到焚烧炉进行燃烧发电,改变了我对传统垃圾焚烧的印象。”即墨区潮海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孙豪哲说。

美丽的城市生活环境不仅要靠企业,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从自身做起,从垃圾分类开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零距离”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在环境教育基地一楼展厅儿童专区,摆放着由日常可见的垃圾制成的作品,收纳盒、创意画、布艺花卉……小志愿者们近距离感受废弃物品“循环利用、物尽其用”的环保生活理念。

来自即墨区生态文明宣讲团的宣讲员以“全环境立德树人:美丽中国 青春行动”为主题,向前来参观的小志愿者们分享了“废物利用”的具体途径,并围绕展厅各板块详细介绍了青岛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发展历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原理、餐厨垃圾处理方式,以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如何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果皮属于厨余垃圾”“过期药物属于有害垃圾”“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来到互动体验区,宣讲员带领小志愿者们通过垃圾分类体感游戏、能源识别桌等互动设备加深对不同种类垃圾所属分类的了解。

“垃圾处理有哪几种方式”“垃圾渗滤液是什么”“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活动接近尾声,宣讲员参照“研学考卷”上面的问题,与小志愿者们进行了气氛热烈的互动问答,并针对部分问题展开详细解读。

即墨蚂蚁力量儿童义工团带队老师刁珂珂表示,“孩子们在这里不仅可以零距离参观垃圾焚烧发电的全过程,还能了解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处理等方面的科普知识,这样的活动很有意思,也很有意义。”

据悉,中节能(即墨)垃圾焚烧环境教育基地自2017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接待社会公众参观累计394批次,共计2万余人次,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同时,推动了公众关注环保、支持环保的积极性。

近年来,即墨区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教育内涵,积极打造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并以环境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为支点,建设生态环境宣传示范点和宣传带,推出了一批形象直观、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场所。下一步,即墨区将进一步传播儿童友好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面向全区少年儿童开展有特色、有意义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