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医院去年夏天火出圈、卖断货的乌梅汤被仿冒。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5月24日从该院获悉,医院21日推出乌梅汤2.0版,第二天就被商家仿冒,在各电商平台出售,该院已发表声明并固定证据,打算起诉维权。

去年夏天,“去中医院配酸梅汤”成为年轻人的火爆话题,登上多个平台热榜,不少博主分享网上配药或线下开方的经历,有的在中药房花10元配了5帖酸梅汤,有的到医院挂号配制,还有的在医院的线上平台开方。其中,浙江省中医院的酸梅汤茶饮方多次被“点名”,有网友评论:“没想到打败奶茶的是中医院的酸梅汤”“比茅台咖啡更火”。去年9月,该院的线上茶饮3天卖出20多万帖,比平时增加10倍以上,服务器被挤爆,最火爆的乌梅汤(酸梅汤)卖断货。该院的互联网医院平台显示,乌梅汤每帖售价1.34元,有解暑、生津、开胃之效。

“医院去年的乌梅汤配方是根据传统方子调整的,火了以后,考虑到老百姓喜欢,医院已将配方公开。”24日,该院相关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今年推出2.0版,价格为1.91/贴,没想到21日上线后就发现被仿冒,“被仿冒的还有养发茶,很多电商打着我们的名号,盗用我们的宣传图和广告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浙江省中医院”微信公号

23日,浙江省中医院发表声明:注意到电商平台出现“浙江省中医院同款乌梅汤2.0”“浙江省中医院同款养发茶”等打着我院旗号的仿冒产品。上述产品从未通过任何其他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电商平台、线下店铺或个人直接或间接销售,也未授权第三方配售;未经我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使用我院名称、处方等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均构成对我院名称权、知识产权的侵犯。澎湃新闻在几个知名电商平台搜索,发现有大量商家打着浙江省中医院、杭州中医院的名号出售乌梅汤,声称“医院同款乌梅汤2.0”“医院乌梅汤2.0直售”。其商品详情页的广告图片基本一致,价格在1元/贴-2元/贴。其中一家产品页标着“浙江省中医院酸梅汤2.0药房直售”的商家称其功效为轻盈体态解油腻,适于饮食油腻、湿气严重和肥胖人群。

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方双复告诉澎湃新闻,经查询,未见浙江省中医院获得“乌梅汤”注册商标,故其不能以侵犯商标权主张权利,但可以相关卖家存在不正当竞争主张权利。涉事卖家是否涉及不正当竞争,主要判断依据为消费者是否会将其乌梅汤误认是浙江省中医院的商品,或与浙江省中医院产生特定联系。该院经过多年的乌梅汤销售,“浙江省中医院”与“乌梅汤”商品间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定的特定联系,所以,涉事卖家可能构成侵犯该院的社会组织名称权、商品名称权或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

他认为,浙江省中医院可以卖家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由向平台投诉,要求下架商品,或提起民事诉讼。如有关卖家构成不正当竞争,应停止侵权,赔偿相应经济损失,金额可以按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获利来确认,如难以确定,法院可在500万元以下酌情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