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0年12月北京市实施小客车摇号政策,政策的立足点在于创造一个人人公平,不与民争利的小客车指标分配方式,这个政策的推出充分考虑上海等城市以拍卖的形式分配小客车指标的利弊,可以说是一种有意的政策创新。政策头几年的执行效果也比较理想,不仅汽车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的抑制,而且大家对政策也没有太多异议。
随着参与摇号人数的急剧增加,尤其是指标总量减少后导致中签率成倍减少的情况下,政策的副作用逐步显现,主要体现在。
需要用车的人员多年摇号不中,抱怨声音很大;购买外地牌照的;租赁指标;假结婚获得指标;购买大排量的皮卡,黄牌车已经购买被限制的摩托车等等乱象。小客车指标相关的负面新闻,诉讼案件层出不穷,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不利于前面建设小康社会。
同时,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政策的传导和辐射效应也是巨大的,全国很多城市都已北京的政策马首是瞻。北京退出小客车限行、限购政策后,很多地方也推出了类似的政策,这样使本来一个临时的,极具争议性的,且损害公民正当权益的政策在全国普遍实行,可以说没有起到首善之区的良好带头作用。
说了这么多弊端,那么谁是政策的收益者呢,是手中有指标,甚至多个指标的人吗?还是政府中政策的执行者?下面我们一一分析一下。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有指标就能自由买车,开车?事实是这样吗?大家都知道,在北京开车每天要面对的很多烦心事:拥堵,昂贵的停车费,及稀缺的小区停车位等等。长期出差等不需要开车也要想办法保住指标,定期找人年审等等,每年的汽车折旧,保险,年审等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多辆车的人这个费用更是加倍,每个小区都有很多这样的半“僵尸车”占着停车位。指标暂时不用出借给亲戚朋友也是件让人提心吊胆的事情,怕违章,更怕出事故。所以有指标的人也不是完全的用车自由,其实是付出很多与汽车使用无关的很多额外费用的,而且还要忍受因为摇号大量停车位被占用无处可停,停车费昂贵等“后果”。
手握摇号分配权力的政府“摇号办”是受益者吗?看看每年北京市的两会就知道了,被人关注持续也是一种负担,尤其这种自己没有决定权的大众决策的事情,更不要说他们的亲戚朋友带来的压力。因为“摇号”带来的灰色利益输送,权钱交易在当前空前的反腐力度,在这个人人关注的情况下不相信有多少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没有指标的人更是政策的“受害者”,自己没有造成拥堵和空气污染,反而要受政策的“惩罚”不能购车。
都是受害者,谁是受益者呢?答案就是指标的出租者或者通过非法途径出让指标的人,还有就是指标中介。政策的初衷是让利于民,但最终让这少部分人钻了政策的空子,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摇号政策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下一篇讨论政策问题出在哪里,要解决哪写问题——追本溯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