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在路上见到一辆老旧的汽车仍在行驶,总会不禁感叹它的“硬朗”。

那么,一辆汽车究竟能维持多长时间的运转才算它的寿命尽头?15年的使用年限就是其极限了吗?不同国家、不同车主对此又有怎样的看法和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极限挑战,个案折射出辉煌技术潜力

一辆小汽车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10年左右就该报废了。但美国老哥欧文·戈登的故事给出了另一个惊人的答案。

1966年,25岁的戈登买下一辆他魂牵梦绕的沃尔沃P1800新车。此后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事实发生了——这辆沃尔沃陪伴戈登使用了整整52年之久!

这52年来,戈登开着沃尔沃穿梭于美国大陆,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南部到北部,可谓走南闯北。最终,这辆沃尔沃的里程表累计达到了惊人的320万英里,相当于环绕地球约128圈。

52年间,戈登视这辆沃尔沃如同家人。“我会比这车車先一步离开人世。”戈登如是说过,这句话成为他对沃尔沃强大耐用性的最好注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2018年,戈登因病去世,享年77岁。而他的沃尔沃依旧在正常行驶,最终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人类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一辆车。

这个看似平凡的个案,充分折射出了汽车工程技术的非凡进步和巨大潜力。它向世人昭示,只要用心呵护,一辆汽车的寿命可以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其中奥秘在于三个关键词:品质、保养、驾驶。

首先,这辆沃尔沃自身的卓越品质,为其超长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上世纪60年代的瑞典车以耐用著称,这使它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其次是戈登精密的保养和及时维修。这52年间,他对爱车呵护备至,发动机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保养、调试。这使沃尔沃的核心部件得以在最佳状态下持续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最后,戈登的平稳驾驶方式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从不飙速,长途旅行也会适时歇息。这种驾驶方式减少了零件的机械磨损。

可以说,汽车的工艺品质、使用保养和驾驶方式综合决定了它的寿命长短。这辆沃尔沃的传奇“长寿”,充分证明了整车工程素质与个人呵护的巨大作用。

一个普通人的一辆家用小车,竟能成就如此壮举,这不啻是人类汽车技术的奇迹。它启发我们,不要因消费习惯而对老爷车的寿命持有成见。我们需要以更宽广的视野,重新审视汽车使用寿命这个有趣的话题。

影响因素解析,寿命远不止年头

如果说欧文·戈登开车52年的故事折射出汽车巨大的技术潜力,那么相形之下,中国车主的消费行为则又是一个不同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

根据权威统计,中国有超过40%的车主会在购车后3年内进行更换,平均的使用周期也就5年左右。

这与巴斯卡维兹的超长服务形成了强烈对比。那导致中国车主更换频率明显快于美国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最显著的因素在于中美两国民众的汽车消费理念存在差异。在美国,大多数普通家庭都将汽车视为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很少会过分强调它所代表的个人地位。

只要车况可用,美国人通常会继续开旧车,直到维修超出经济合理范围才考虑更换。

而在中国,不少车主购买汽车是想通过坐拥高档车型来彰显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购买力,与实际交通需求关系不大。

所以当经济实力提升时,许多人会迫不及待更换新车以展示进步。可以说国人存在显而易见的弃旧恋新消费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

当然,影响车况好坏和寿命长短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个人的保养方式和习惯对延长使用周期有重要影响。

许多车主囿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细致保养。长期超载、超速行驶也会加重零件磨损。这都会使车况快速恶化,无法达到应有寿命。

而那些定期检查保养、科学驾驶的老司机,他们的爱车往往能够超常发挥。保养完善可以说是影响汽车寿命的重要保障。

再如我国的油品质量也对寿命造成一定影响。据专家介绍,我国的92号汽油质量相当于美国的85号汽油,而95号质量也只相当于美国的87号。汽油品级越高,对发动机的保护作用也越好。

而长期使用劣质油品,则容易造成发动机积碳严重、动力下降等问题,加速机械老化,导致不得不更换新车。这是国内油品对早期汽车报废也有一定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

当然,频繁的城市堵车也增加了发动机负荷,间接缩短了寿命。我们看到,影响汽车使用时间的因素可谓是复合作用的结果。

所以,我们不应将一辆车的寿命只归因于时间长短本身。保养、消费观念、使用环境都会对结果产生关键影响。将汽车使用年限作为唯一标准来断言寿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汽车能否经久驶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审视。只有正确认识诸多因素对寿命的影响,我们才能对此问题有更科学的判断。

商业模式分析,企业也在制造快节奏

我们在前两部分讨论了技术可能和使用环境对汽车寿命的影响。其实,在这个问题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商业利益的驱动。汽车企业的商业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消费者更快地淘汰老车并购买新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7

从理论上说,许多车型都标榜有非常长的设计寿命,比如重卡200万公里、商务车150万公里等。

但实际数据显示,大多数轿车都难以真正达到设计年限要求。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促使消费者加速汽车的更新换代。

最典型的案例是福特的T型车。这款车从1908年问世后迅速占领了当时的美国汽车市场,一度几乎“独占鳌头”。

但好景不长,到了1920年代,T型车的耐用性过强,导致二手车供过于求,新车销量近乎零增长。

面对增长瓶颈,福特不得不主动让T型车退市,转而开始频繁推出新款型号。这成功打开了更快速的汽车更新周期,带动了新的消费热潮。

在我国也存在类似情况。许多人换新车的真正原因,并非老车已完全报废,而是配件供应断绝、维修不便等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

这与汽车企业的产品周期管理有关。汽车企业为了销量,通常会在老产品达到一定周期后停产配件,这迫使消费者只能更换新的车型,形成了一种推波助澜的效应。

可以看到,企业的商业目标与消费者的实际使用需求存在一定的偏差乃至张力。

企业需要不断打开新的产品周期来实现利润的持续增长,这与消费者希望汽车使用时间更长的需求并不完全契合。

面对这个情况,我们需要对企业加强监管,督促其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比如禁止无端停产配件,延长关键模块的供应年限等,以避免消费者被迫更换汽车。

同时,也需要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不因为企业的策动就盲目跟从更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9

此外,建立良好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也是缓解更快更换压力的一个途径。这可使汽车得到二次利用,而不是直接待报废。德国就是一个发达的二手车市场典范。

改变仅靠不断打开新产品周期来刺激消费增长的商业模式,让企业和消费者在汽车使用时间问题上达成更高的一致,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这不仅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使企业走上更为健康的发展道路。

绿色使命,汽车还需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汽车与人类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但与之对应的,它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影响。

数据显示,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仅北京一座城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就高达23万吨。我们呼吸的空气质量,与车辆的排放密切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0

所以,当我们考量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时,还需把更好实现绿色低碳排放作为目标。这需要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也需要企业不断创新环保技术。

让汽车真正成为人类美好生活的好伙伴,这是汽车行业必须正视和践行的使命。一辆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能开多久,更在于它如何帮助我们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结语

关于汽车寿命的讨论,不仅是对技术的思考,更是对于我们生活方式、发展方向的反思。

当我们为老爷车的传奇故事所振奋时,也不能忘记责任与担当。汽车不仅载着过去的记忆,更承载着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