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为《品读》2024年第5期内容

因为新书出版,鼓楼图书馆邀请南京著名的“虫虫爱好者”朱赢椿分享他十多年来和虫子相处的故事。

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他有一个由旧厂房改造的工作室,竹篱笆围起的院墙内湿漉漉的,青石板上生出薄薄的青苔。院子里种植着凌霄花、爬墙虎、香椿树,空地上到处是自然生长的野草、野花,各种小虫子在地上、墙上、树上任意爬行着……寒来暑往,相映成趣。朱赢椿在这里设计书籍,也在这里拍花、拍草和花草间的虫子,十几年如一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惊蛰一过,虫子们便纷纷在他的小院安了家。四月,木蜂来到前院的竹篱笆,寻找合适的竹竿造房,它们凿挖竹管的技艺令人惊叹。五月,榆四脉棉蚜虫常常飘浮在空中,像柳絮,又像飞舞的雪花;有时它停在苔藓上,仿佛苔藓开花了一般……朱赢椿经常站立在墙角凝视着什么,或者趴下来翻看草丛里的虫子。狭路相逢的小蜘蛛与小尺蠖,被没壳的鼻涕虫碾压的蜗牛,摔了跤无法翻身的毛毛虫,戴着白色围脖御寒的西瓜虫,喜欢背着垃圾行走的草蛉幼虫……每一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虫子,原来都有奇异过人的本领。它们在不起眼的角落,上演着一出出惊心动魄的“虫剧”。

朱赢椿每天在院子里溜达一圈,来到虫子旁,放慢脚步,平静内心,这样才能看到平常不易察觉的有意思的事物。自然界蕴含了很多东西,美的、哲理的、有思想的,而且都不做作。每只虫子的形态和色彩,都能给人以灵感。他每天花时间观察虫子,为虫子写书、拍照,请虫子画画写字,给虫子做展览,创作了十多本与虫子有关的书,还有带着疗愈色彩的成人绘本。朱赢椿说,他自己在虫子旁悟到了道。庄子说:“道在屎溺。”有一天,他准备去上海参观莫奈展,一出门被鸟粪砸中了,别人可能会抱怨,冲天空骂几句,他却选择把鸟粪的形状描下来,做成了《便形鸟》一书。

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有焦虑、不安,但是不愿意去面对它,怎么办?有人选择去看各种新闻、八卦、讨论明星,把时间交付给这些事情。哪怕是在旅途中,也随时刷着微博、微信,心不安静。朱赢椿在虫子旁学到了和自然相处、和自己独处的方式,看虫子不亚于看高山和天空。当我们感叹虫子的生命是如此短暂时,会意识到人的生命其实也是那样短暂。人在虫子的世界里照见自己的生活,可能会更加珍惜每一天、每一刻,把握住生活中真正重要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读书分享会上,朱赢椿给孩子们看他拍摄的各种各样的虫子照片,听虫子的声音,欣赏虫子们足迹写就的“书法”作品:潜蝇的行书、蚯蚓的大篆、蜗牛的写意、马蜂的狂草……在他眼里,这些有“脚”的家伙都是艺术家。小朋友的反响可热烈了,他们给虫子编故事,学会跟虫子对话、写诗,从虫子身上发现了许多乐趣。

与其说朱赢椿是一位艺术家,不如说他是一个造梦师。十多年间,他为无数小朋友、也为自己造了一个有关虫子世界的美梦。如果说大多数人的生活篇章是由衣、食、住、行这些平平无奇的素材所构成,那么相信自己,可以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它书写得鲜活有趣。

原标 题《虫子造梦师》

作者:依江宁

责编:张子晴 / 校对:秦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