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风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1962年9月,中印双方在克节朗河谷虽然相互对峙,但是总体还比较平静。我军指战员对印度士兵也比较友好,会把印军空投到我方一侧的物资还给印军。中方要砍树时,会通知印度士兵,如果听到树倒下来的声音,你们不用受惊。

尽管我军为了避免局势恶化做了如此多的努力,但两军近隔咫尺,印军并未收敛,冲突很快爆发了。

9月17日上午9时多,寒风呼啸,雾气很浓,山谷中的天气格外寒冷。我军两名哨兵正在第二号桥南端的警戒所执勤,他们透过雾气,隐约看到有人在晃动。不一会儿,人群越来越近。到达距离哨所20多米的位置,两个哨兵看清了,这是一群60多人的印度士兵,正从三面向他们逼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哨兵用英语向他们喊话:“不要过来,停止前进。”

这群印度士兵却丝毫不理睬,反而加快了前进的步伐。我军两位哨兵再次大声警告,但印度哨兵依然向前。两名哨兵商量,一个说:“开枪打死他们几个!”另一个哨兵说:“不行,上级有指示,不能先开第一枪。”

这时,走在前排的印度士兵在大约距离我军哨兵十多米远的位置,将两人包围了起来。还有4个士兵端着机枪继续朝前走。他们一会儿举枪瞄准,一会儿做鬼脸。面对印军的挑衅,我军哨兵冷静地劝阻印度士兵。半小时后,印军离去。

9月20日,又有一队印度士兵逼近哨所。我军哨兵刚发出警告,印军就开枪击中了哨兵的头部。另一名哨兵将负伤战友背进哨所,刚出门准备还击时,印军的子弹打中了他的腹部。他忍住疼痛,向敌人扫射。敌人不停地射击,哨兵身中三弹倒下。印度士兵冲了过来,推倒了我军哨所,2名哨兵英勇牺牲。

克节朗河的平静被打破了。我方向印度提出抗议,要求印军立即停止攻击,撤出该地区。如果印军开枪射击,中国方面将进行自卫还击。印度没有任何回应。尼赫鲁一直认为中国不会主动对印度采取强烈的行动,他在积极地备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3日,尼赫鲁任命考尔负责新成立的第四军。考尔早就期待上任的这一天,接到任命后十分激动。上任伊始,考尔就信心满满地准备实施“来克亨”计划。“来克亨”计划是1962年9月9日印度军部会议讨论决定的,主要内容是第七旅的第九旁遮普联队立即进驻扯东哨所,第七旅的基尔部队也要快速赶到。所有部队向克朗节河集结,投入战斗,然后印军占领塔格拉山脊,在我军背后建立阵地,将中国军队全部清除出该地区。

10月6日,考尔向陆军总部发了电报,信誓旦旦地保证10月10日实施“来克亨”行动计划,采取有力措施,尽快达成目标。接下来,他到扯东哨所考察了实地地形,发现这里地形复杂,道路崎岖,后勤补给有些困难。军官们提出了现实存在的困难,考尔镇静地说:“我们拥有作战的胆量,可以克服困难。我军指战员防守能力差,打不过我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尔马上拉开“来克亨”作战行动的序幕。为了加强克节朗河一带的兵力,10月8日,他调动驻扎在章多的拉加普特联队廓尔喀联队,命令其快速行军,加入克节朗河的其他部队。当天晚上,在扯东哨所,考尔召开了军事会议。他在油布纸上铺开地图,眉飞色舞地描述他的作战计划。他讲述完后没有军官发言,考尔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部署很正确。

一阵沉默后,第四步兵师师长普拉沙德和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发言。普拉沙德说:“我有一点顾虑,塔格拉山脊处于16000英尺高(4876.8米)的地方,现在我们冬衣不足,到那里恐怕难以生存。”达尔维说:“按照计划,拉加普特联队一路行军的路线,都在中国军队的火力线以内。如果途中没有炮火掩护,可能有被消灭的危险。”

考尔说道:“我考虑过你们说的问题,但只要是军事行动,就有冒险。在大规模行动之前,我们先派侦察队侦察一番,选定合适的落脚点后,大部队再行动。”考尔查看地图,决定安排侦察队先占领僧崇。

僧崇距离克节朗河北岸约1000米,山下有一个小牧场,可以从这里迂回至扯东哨所正对面的中国阵地。10月9日天黑之时,50名印度士兵组成的侦察队到达僧崇,发现我军没有发起打击。晚上,陆军总部给考尔发来一封电报:“我们充分相信您的军事才能,您一定能赶走中国人。”考尔露出得意的微笑,将电报递给普拉沙德。

塔格拉山脊位于麦克马洪线以北,山脊北部是辽阔的高原,南面比较陡峭,山坡下是克节朗河。这个山脊是一个战略地区,在克节朗河对岸印军建立了许多军事哨所和据点,比如章多、扯东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方也加强了军事部署,部队在山脊下挖藏壕,各藏壕间修建了交通壕,组成强大的火力网,在山脊北面部署了装甲兵安置的远程大炮,并且士兵的军事供给充足。9月20日我军2名哨兵对被印军杀害后,北京命令边防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只要敌人进犯,坚决予以消灭。

10月9日中午,印度士兵过河时,中国的前沿哨所已经发现了他们,并向营指挥部报告。上级指示先放他们进来,继续监视。当印度士兵顺利到达僧崇时,暗自得意,爬上山头驻扎。我边防部队召集人员研究作战方案,说:“敌人的意图很明显,先占领僧崇,然后从侧翼进入我们的阵地,再配合大部队的行动。”大家纷纷说:“太猖狂了,我们应该给点颜色他们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10日清晨,印军一个营的士兵向拥错山口路上的桥梁行进。营长命令二连、三连向僧崇山头攻击,用迫击炮掩。我军的迫击炮炮弹落到山头炸开了花。二连、三连的战士迅速向山下冲去,守在山头的印军连忙后撤。印军指挥官见这阵势,向七旅旅长达尔维请求火力支援,掩护其后撤。

达尔维思索了一会儿,认为此时如果火力支援,中国部队加紧火力进攻,克节朗河一带的印军阵地很快就被摧毁了。想到这里,达尔维决定不能支援,该部队赶快撤到河对岸。中国军队从山上迅猛地扑下来,喊杀声响彻山谷。印度士兵顾不上抵挡,慌张地向河岸跑去,我军指战员似乎有意放他们一条生路,没有追击。

然而印军并不领情。隐蔽在另一阵地上的印军看到中国部队追击逃跑的印军时,用轻机枪向中国部队扫射,造成20多人伤亡。见此情景,营长下令包围印军阵地,不准跑掉一个印度士兵。中国的迫击炮向印军阵地发射炮弹,步兵很快占领这个阵地,打死了七个印军,活捉了七个,半个小时战斗即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战败的消息时,考尔很久没有说话。他想不通自己精心策划的“来克亨”计划怎么这么快就被中国军队挫败了?他对达尔维说:“我觉得应该重新考虑我们这里的局势了。我要回新德里向总理报告,这里由您负责。”

僧崇战斗,是我军又一次强有力地打击印度的“前进”政策,印军却并没有警醒,直至我军发起大规模的反击。

参考资料:

《1962:中印大战纪实》 师博主编,中国大地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