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印军的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8年前的10月20日凌晨,防守克节朗地区印军第7旅仅1小时就被打得完全失去控制,8个小时后组织体系完全中断,从旅长到士兵都满山乱窜,10月2日黄昏,全区一天的战斗基本结束,我军开始封锁山谷、河谷、沟口、公路和桥梁,清除敌军残余势力,意外的在印军遗弃的指挥所内发现一个沙盘,这个沙盘清楚地标明了印军各部位置,10月25日至11月18日期间,边境基本处于平静状态,但双方都在进一步部署和调整。

最初,印军的第4师师长帕塔尼亚少将想法是试图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达旺,森将军于10月22日乘直升机来到达旺,并说有两个旅很快将部署增援,然而在陆军总部和第四军内部一些头脑冷静的人强烈反对,认为达旺没有天然屏障,中国部队兵分三路,一路于10月23日抵达距达旺不到十英里的卢姆拉,还开辟了第三条前线,穿过大山,沿着古老的贸易路线进入达旺,达旺南北两面腹背受敌,固守达旺,必然会带来一场灾难,陆军总部作战总监帕利特准将敦促塔帕尔必须撤出达旺,第四军总参谋长K.K.辛格准将也敦促离开达旺,考尔中将放弃了对四军的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10月23日,第四军接到撤退到距离达旺大约60英里邦迪拉的命令,邦迪拉位于通往印度平原的路上,印度军队可以比中国军队集结得更快,然而,陆军总部帕利特准将却主张指挥部队据守达旺后面仅约十五英里处的的色拉山口(我方叫西山口),这个山口高达一万四千六百英尺,两侧的山峰还要高出一千英尺,从达旺山谷到色拉将爬到五千英尺高陡峭的高山,地理上是一个强大的防御阵地,内阁决定坚守色拉,K.K.辛格准将认为,后勤保障是不可能的,色拉离印度平原太远,从色拉山口到邦迪拉,公路至多也只能跑载重一吨的卡车,来回一次要六天,气候可能没有把握空投,但离达旺太近,中国军无需重新部署后勤就可以发动进攻。

但政府的命令必须执行,10月23日印军撤出达旺,10月24日晚第四高尔瓦尔步枪联队突然惊慌失措地向后溃走,但途中受阻,给他们加油后,又把他们送回去让河后面构筑工事,原驻防西姆拉的瑜巴克希●辛格中将调任第四军的新指挥官。帕塔尼亚少将接替普拉沙德将军的第四师师长的职务,第四军逐渐安定下来了,印军第4师师长帕塔尼亚少将此时正在思考怎么防守,第四师从守卫色拉的62旅到守卫邦迪拉48旅足足有60英里,色拉是整个防御体系的关键。经过侦察,证明这个地方并不像初看那样坚不可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色拉山口本身倒是个坚固的防御阵地,但其南北两侧都有一条通道可通往几乎不建任何防御工事的德让宗,邦迪拉有三个居高临下的山头,组成非常巩固的防御阵地,如有足够的部队防守,会给进攻者造成极大的困难。如果中国军队从公路杀过来,正中印军下怀,但守卫色拉的部队补给只够消耗一天,如果公路被切断,守卫色拉的部队即不战自溃,据守色拉,就要保卫邦迪拉与色拉之间的公路,连接两地的公路蜿蜒于崎岖不平的高山地带,艰险难行,如果他们从附近的小路上杀来呢?

他从地图的西面望去色拉西面的贝利小道,1913年,英军贝利上尉带着五、六个人长途跋涉到西藏,他们回来时经过一万五千六百英尺的错山口和一万四千英尺的波辛山口,下到登班,登班地处一道横岭之上,俯视着色拉和邦迪拉之间的主要河谷,贝利曾说过走这条路时非常艰难,大部队不可能通过那条路线过来,尽管陆军总部和情报局向他保证,中国军队绝不会沿着贝利小道偷袭,但他也知道中国人经常训练长途奔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中国军队真进入贝利小道,第四师的部署将完全中断,帕塔尼亚知道中国军队一向灵活,而不是死板沿着路线走,他们一定要穿插进来,为防万一,自11月初不断派出小分队,封锁他认为是中国军队可以绕行的地方,命令警卫旅联队第五营一个连进驻德让宗以南的普汤,又派了一个排沿贝利小道北上,封锁波辛山口,第二天又抽调了两个排增援波辛山口,这样即便有一小股偷袭部队从这条路插过来就可以把他们清除掉。

破局,飞兵贝利小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6日和7日上午,己进驻达旺的我军开始计划反击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因为达旺到邦迪拉只能经过一条公路,公路两边是最难进入的山区,穿插作战是不可能的,印军3个旅北向南以一字长蛇阵部署在色拉山口一德让宗一邦迪拉首尾相距60英里的公路上,如果我军进攻只沿着这条路一个个旅的强攻,这时那个缴获的沙盘成了宝贝,一开始,指挥人员怀疑是印军故意留下的诡计,不过综合各种侦察后,大喜过望,竟然全真的,

沙盘上有一条笔直的、由北向南的完全不设防小道,直插第四师师部和65旅所在地德让宗和邦迪拉之间,这条路是英国探险家贝利为麦克马洪贝利于1913年在调查“麦克马洪线”地形时发现的,所以称为贝利小道,于是马上修改作战计划,采取从贝利小到大纵深间接包围的方法,一刀切断印军65旅和62旅的退路,到达了色拉和邦迪之间的山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13日,1500人的穿插部队开始准备行动,所有人都知道们要走的路非常艰难,贝利小道是之后听说,当时没人知道贝利小道这个名字,它就在喜马拉雅山的一侧,大雪山,原始森林、山谷、河流,气候多变的环境非常恶劣,途中要忍饥挨冻,继续超过5座4000~5000米的高山,翻越高山,越过冰河,克服各种困难,行程250多公里,敌后180多公里,都是无人区,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行军,只有工兵按照地图的方向,用刀,用铲子使劲砍出一条路,士兵个人负重非常大,平均在30多公斤,

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代号写在军服外套里着装顺序是挂上手榴弹、袋子和水壶,然后系皮带,班长冲锋枪弹药袋挂在胸前,然后背包,小铁锹和镐被塞进背包的后面,备用的胶鞋别在背包上,再挂上干粮袋,每个人都要带两个装得满满的干粮袋,大的装足够吃4天的面粉和大米,小的装足够吃三天的馒头,然后用半自动步枪水平地放在背包上方,背带绕在脖子上,班里还有2根爆破筒和2个炸药包大家轮流背,身体的好多背一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和使用方法班长都要详细辅导,爆破筒一头是尖的,可以用来掏洞;炸药包的木把一头也是尖的,爆破时可以做支撑,行军时手握木把扛在肩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军途中,走出全身汗水,汗水浸透的衣服,干又湿,又湿又干,就这样不知有多少次,身上的内衣、衬衫硬如纸板,重装备和炮弹都是用马来驮,很多地方骡马根本上不去,只能先装备要卸下来,再把马弄上去。贝利小道地形非常复杂,一下子上坡,一下子下坡,行走非常危险,都是光溜溜的石头,寸草不生,马蹄铁在石头上冒出浓密的火花,有的地方马不愿意再往前走,地形像鲤鱼背,人们只能沿着两边小心翼翼地爬,干部和战士一起行军,山间水蛭特别多,不知不觉就爬上了吸血,需要把裤口紧紧地塞上,

当时每人两双鞋,第一双鞋早就被穿烂了也没换,先把脚上的老茧磨掉,再磨嫩肉,最后把袜子粘在肉上。一路攀爬几座雪山,还要带上雪盲镜,大家动作一定要轻,不准大声说话,因为怕引起雪崩,由于严重缺氧,每一步都很吃力,走5米左右,不得不停止喘息,然后再走路,一路上都是行军,从来没有一次躺着睡觉,休息也只能背着武器、弹药、生食熟食等装备原地休息,,大多数时候都是背包靠山,坐着睡,休息几分钟,上面命令一来就得走,有时脚步缓慢,或稍有停顿、停顿,前面的人后面也跟着停下来,一停下来就睡着了,站着都在睡觉,前面的走了,后面的人还在睡,后面的人推他才醒过来继续往前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天五夜里,不仅是一路艰难,而且缺乏食物,一天一夜连一口水都没喝,缺水时只有两三个苹果,可能是当地的野苹果,又酸又涩又紧。森林两旁一片乌烟瘴气,云雾朦胧,空气中像水蒸气一样悬挂着白色的雾,但地面上没有任何水,走几十个小时甚至没能看到一点水。每个人的喉咙都像在烈火中,因为没有水,炒面,干粮也咽下喉咙,几十个小时没有尿和汗,嘴唇也开裂出了血,因为出发的时候带一个星期的粮,走到大概第六天的时候断粮了

不仅有食物,没有水,又渴又饿又累又困。后来走到一条小溪流,有一点儿水,人马也在抢那点水,人在喝,骡马也在饮,很快成了浑浆,后面的人就把那个荤浆灌到军用水壶沉淀再喝,总算是能解一下渴了,这一路不分白天黑夜地走,走的天昏地暗,两个脚就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背上觉得有千斤的担子压在身上,今天是什么日子,不知道;现在是几点钟,也不知道,反正就是一个劲往前,衣服、帽子、裤子都刮破了,当他们看到波辛山口,胜利已经在招手了。

三,印军拙劣的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15日,帕塔尼亚少将接到电报证实中国军队沿贝利小道南下的电报,称印军先头部队被一个营的敌军摧毁,他不相信中国军队超过一个营的估计,这么多的人马不可能在这条小道上运动的,他命令警卫旅联队一个连连夜巡北上到贝利小道末端的登班去清除敌军,。十七日晨,这个连到达登班并立即构筑工事,晚上伸手不见五指,印军就向敌军可能的前进路线进行四五十分钟拦阻射击,中国军队没有暴露目标,一直等到拦阻射击停止后才向拉洪桥前进,过了拉洪桥以后,天亮之前到达拉洪,切断公路后,部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向着邦迪拉,另一部分向着德让宗,分两头向两边进攻,警卫旅联队那个连把弹药打尽后,向第四十八旅报告遭到攻击,无力抵抗,取得批准后向邦迪拉撤退,由于黑夜穿过原始森林,部队溃不成军,没有一个人回到邦迪拉,几个星期后,才有些散兵出现在平原。

11月16日,印军11旅开始与中国军队在瓦弄方向交战,帕塔尼亚少将又命令警卫旅联队第五营的其余部分从邦迪拉沿贝利改道到师部,又从德让宗派出一个连北上,封锁一条可能的通路,并从邦迪拉抽调一个连到德让宗代替该连防务。这样,到了十六日晚,邦迪拉只剩下了六个连,11月17日拂晓,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接到高尔瓦步枪联队第4营营长报告,五次击退了中国军队的进攻,辛格准将有些困惑,高尔瓦步枪联队在达旺曾经被打得惊惶失措,如今却能五次阻击中国军队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认为中国军队正在试探性地进攻,帕塔尼亚少将完全同意他的看法,建议是把四营撤下西山北侧主阵地,目的是守卫西山口,但到了中午,帕塔尼亚已看清形势,敌军在登班切断了邦迪拉的公路后,意味着色拉守军只能依靠空投给养,不用一个星期补给就会耗尽,那时敌军就轻易攻破色拉,直逼德让宗,而德让宗只有师、旅两级的指挥部,都是非战斗人员,他开始请求把第六十二旅撤出色拉,与德让宗的部队会师,然后打通道路回到邦迪拉,这样就有三个旅的部队坚守邦迪拉,并且能够从平原上得到支援,

但是如果在中国军队的进攻之前,这种做法是恰当的,但11月17日的攻击越来越猛烈时撤出色拉就必然导致灾难,第四师只有两种抉择:要么坚守阵地,拖延时间,直至补给断绝为止,要么沿着敌人可能进攻的山间突击撤退,那就要冒着崩溃的危险。17日傍晚,帕塔尼亚少将再次致电第四军请求批准撤军。军部拒绝给帕塔尼亚下达任何命令,而是要他等第四军军长考尔回来后再请示,陆军参谋长和东部地区指挥官也拒绝承担作出紧急行动决定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印度军队来说,最糟糕的时刻,是这几个小时消耗的时间,而不是在东北边境地区的陡峭山区即将失守。帕塔尼亚一直同霍希尔·辛格旅长进行通话,霍希尔·辛格表示当晚撤退会造成灾难,应该等到第二天晚上才撤,帕塔尼亚只好命令从色拉抽出两个连到德让宗,考尔晚上7点半左右回到军部同帕塔尼亚通话,帕塔尼亚已得到消息说,中国军队要在色拉周围活动,并有可能再次切断色拉到德让宗公路,第六十二旅如果不立即撤退,就可能再也撤不出来了,帕塔尼亚再次紧急要求批准撤退。

考尔说至少要坚持一夜,但他并没有下最后命令,随后考尔和一众军官讨论了大约半小时后,他拿着一份同意撤退的电稿给第四军总参谋长辛格准将,要他立即发给帕塔尼亚,正巧此时与第四师的联系中断,因此辛格就把电报发给第四十八旅转达,但没有过几分钟,考尔又撤销了电报,他认如果一万二千的军队没有战斗就逃跑了将来无脸见全国人民,考尔重新拟出一份电文,内容是一:必须尽力坚守现有阵地,当守不住可撤到任何其他阵地,二:第四十八旅旅长迅速攻击切断敌军,并不惜切代价打通道路,三:第六十七步兵旅于十一月十八日晨来到邦迪拉。这份模棱两可的电报是在军事上推卸责任的杰作,如果帕塔尼亚认定必须在色拉打到底,就打到底,如果帕塔尼亚认定守不住就撤退,这份电报实际上只是重复上一条电文,并不是命令固守,而是批准后撤,只不过把作出决定的责任推给帕塔尼亚,

五:印军惨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四十八旅只剩下了六个步兵连根本无力打通道路,夜间派出一支部队沿着曲折狭窄的道路进攻等于送死,这个命令在四十八旅旅长格巴兹●辛格准将抗议下被暂缓到第二天早晨两营增援部队到达邦迪拉为止,电报第二天凌晨才到达帕塔尼亚手上,霍希尔●辛格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国部队彻夜调动的情况,午夜以前,霍希尔●辛格将据守色拉一个关键阵地的部队撤至山口后面,霍希尔·辛格说,他接到命令要他撤退,就在早上他还要求部队坚守,这些左右摇摆的命令士气低落的守军对胜利的一点点希望也烟消云散了,

他们坚信无论在哪印度军队都会被打垮,正当他们撤离阵地时,中国部队一枪不发紧紧地跟着,占领了印军已经修筑好的阵地,11月18日凌晨,邦迪拉战役正式打响,还留在最前沿的印军一触即溃,整个旅的阵地也已经开始崩溃,霍希尔●辛格只好下令全面撤退:18日上午,印度色拉堡垒上已经人去楼空,建起这些防御工事的部队沿着公路撤退。他们的重型武器、大炮和其他军需品丟在原处,包括许多美国人还没有用完的自动步枪。中国军队进入的山口向正在下方撤退印度军队开火,

这时的德让宗非常安静,军官们都在临时房间里睡觉,战士们还裹着毯子睡在走廊里,十八日晨七时,帕塔尼亚得到报告说防守色拉的部队正在撤退,他派出一个连去掩护道路,不久连指挥官一个人了跑回来,似乎吓得魂飞魄散,他报告说自己的部队遭到了猛烈的攻击,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国的小武器部队从大约一千码处向师部开火。突然之间局面就不可收拾了,帕塔尼亚命令第六十五旅设法一直向邦迪拉打过去向平原撤退,在没有通知任何人就撤出战场的情况下,帕塔尼亚就带领随从军官和少数部队离开德让宗绕道邦迪拉直接奔向平原,第六十五旅的两个营,一个轻坦克中队,一个野炮中队,还有几百名师部和旅部的工作人员没了指挥,分散成小股各自争先逃,

在色拉和邦迪拉的指挥部以及军部对此都毫无所知,从色拉后撤的部队在挤成一团,很快全旅陷入混乱状态,大家分头奔向平原,途中不是打死就是被俘,霍希尔●辛格准将在二十七日14时30分逃到普冬,企图沿小路经打陇越吉莫山口逃跑时,遇到我28人的搜剿小分队,小分队发现山腰牛棚有丢弃的烟盒和人走过的痕迹,立即追击,在一拐弯处相距约10米发现50多名印军,马上开火击毙4人,其余印军恐慌逃窜,28人一路追杀,又歼灭10余人,剩下的占领一条小桥两侧的乱石堆还击,排长率队猛冲,印军非死即降,战斗结束后俘虏指着一具尸体说这是第六十二旅旅长,经查无误后埋葬并立墓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11月18日上午,邦迪拉的第四十八旅是唯一有组织的部队,六个连守着原来由十二个连据守的阵地,增援部队要几个小时才能赶到,11点,考尔再命令第四十八旅派出一支部队解救德让宗,(当然他不知道,德让宗已经人去楼空),格巴兹●辛格准将再次抗议说:他的情况没有改变,援军还没有到达,考尔怒气冲冲地命令他救援部队必须在半小时内上路,这样做对邦迪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他不管,

于是两个步兵连外加两辆坦克和两门山炮沿着二十多英里长的曲折的山道向德让宗出发,工兵、厨师、文员临时排成几个分队填补他们的空缺,在救援部队出发后几分钟,中国部队就发动进攻,砍瓜切菜般把这班人消灭干净,这时,已上路的救援部队又奉命返回原阵地,但他们发现自己的阵地已被中国部队占领,下午4点左右,格列兹·辛格命令军队向南约8英里的约鲁巴撤退,希望和增援的两个营汇合,但一个营距鲁巴还很远,另一个营的路线不同,开进邦迪拉四十八旅已经撤了,天黑后格巴兹.辛格返回邦迪拉把该营拉出来,

18日晚,该旅开始在约鲁巴周边组织防御,但又接到命令再撤到接近平原的伏特山,正在后撤的过程中又接到考尔的命令要求固守约鲁巴,部队折回约鲁巴时发现周围山上己被中国部队占领,居高临下的射击使得约鲁巴无法防守,又接到命令撤向查库,第四十八旅只剩下了一个营的兵力,根本无法防御,中国军队摧枯拉朽的攻势很快突破了阵地,四十八旅残部分散成小股奔向平原,印军遭受到彻底的失败,东北边境已经不存在任何有组织的战斗部队了,

考尔确信中国部队将向平原地带推进,11月120日早晨下令军部立即向西撤退约一百英里到高哈蒂,当时K.K.辛格准将坚持认为他们应留在提斯浦尔,这是职责所在。经过一番争论,考尔也留下了,当天下午,军部的其他人员都前往高哈蒂。第二天,考尔搭乘直升机把在原始森林中已经躲藏了5天5夜的帕塔尼亚和几名伤员救回到提斯浦尔,

与此同时,提斯浦尔的市民开始担心敌军几小时后到达,地区长官首先携带家眷溜往加尔各答,当地的政客一边发表演说劝告市民不要离开,宁愿死于敌人的炸弹之下,自己却溜走了,国家银行把三十万镑的现钱全部烧掉,把硬币都扔进湖里,政府民防处长来到阿萨姆邦计划要把该邦发电厂、自来水厂、油田、机场、茶园等一切能炸毁的东西统统炸掉,市民自然也不傻,蜂拥逃走,第二天,考尔搭乘直升机把帕塔尼亚和几名伤员救回到提斯浦尔,在新德里,战败的消息让尼赫鲁在议员们愤怒的质问和训斥中一言不发。

六:后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中这件沙盘就是就是印军留给各国军校中的著名的反面教材“达旺沙盘”,提醒军校学员们以后即便打了败仗也不能把沙盘留给对手。中国军队给各国军校中的教材是,面对中国军队,哪怕是一条小道,也是可能致命的,帕塔尼亚曾预见到中国军队可能走贝利小道,但他又认为不可能,七天五夜里的穿插战是没有任何军队敢干的事,除了这些,印军的拙劣的指挥也是惨败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