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记者 杜壮

“小丽,小丽,我回来了”“小丽陪我遛弯吧。”

在近日举办的2024第十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上,长者陪伴机器人“小丽”像个小尾巴一样,可以记忆、提醒老人的外出时间、关火、服药时间等。通过指令,可以让小丽帮忙拨通亲友电话或视频,边聊边干活……如今,“智慧养老”模式,使越来越多老人享受到了更加个性化、安全、舒适的产品。

森丽康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雅告诉本刊记者,“小丽”是在居家场景下自如行走的陪伴机器人,拥有良好的“运动天赋”、有超强的“记忆和提醒能力”温馨陪伴长者左右。

当前,人工智能加速发展,“AI+养老”正在成为新的风口。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脸识别等技术,各类智能适老化产品纷纷涌现,助力老年人享受更高品质生活。

从机器人功能及老年人需求来看,机器人养老主要集中在护理、康复和陪伴三大方面,对应的是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大类。从养老阶段来看,健康和自理阶段的老人对陪伴机器人的需求较多,半自理和失能老人的需求主要为康复和护理机器人。

依托于技术升级、价格下探,智能服务机器人认可度提升、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从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服务机器人产量就达到了353万套,增长9.6%。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报告预测,到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其中,在养老服务方面,研制残障辅助、助浴、二便护理、康复训练、家务、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安防监控等助老助残机器人产品。

供给端的5G、人工智能、柔性关节等技术突破,需求端的数字化产业升级等趋势变化,正在让服务机器人从“功能”走向“智能”。高雅介绍,开发人员从长者生活场景及精神需求出发,在开发小丽机器人过程中结合了人工智能、文化和社会发展趋势等元素。有“小丽”机器人和小丽助手团队的陪伴,可以让老人感受到儿女般的生活支持和孙辈在侧的生活乐趣,以及独处时也可以从容淡定。

“目前市面上的服务机器人竞争比较激烈,要想获得市场更多青睐,在注重技术研发的同时,必须推出相应的配套服务。”高雅认为,“技术+服务”才能让产品真正走进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现在的老年人对于智能化、数字化新技术非常感兴趣,不仅可以通过语音实时提醒自己获得生活上的便利,还可以跟孩子们找到共同的聊天话题。”在高雅看来,随着养老设备的针对性、交互性、智能性大大增强,养老服务的便捷性、精准度也会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