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早,住在桥一小区的李阿姨拿着一件不慎被划破的旧衣服匆匆来到五里桥街道第二日间照护中心,“请问这里能缝补这件衣服吗?它是我女儿第一年工作送给我的礼物,对我意义非凡。”正在中心进行便民服务的任师傅听闻后,接过衣物仔细查看了破损处,并向李阿姨保证:“您下午就可以来取。”这样的场景,正是人大代表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成果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里桥街道现有26名人大代表,多年来,高度关注老年群体,坚持用好“三会”制度(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通过代表建议、探访慰问等形式,不断把关怀和温暖送到老年人群体身边,持续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五里桥街道的局门路434弄小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老人多,老楼多,小区公共区域空间狭小。老年人是该联系点的钱姝磊、商艳、张沈等代表放不下的牵挂,在每个月开展的代表联系点选民接待活动中,她们详细了解老年人在托养、饮食、出行和文娱等各方面的养老需求和养老意愿,征求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建设的意见建议。在得知居民对小区内“第二日间照护中心”更新优化的迫切需求后,代表们走进日间照料中心,实地查看中心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了解中心的管理模式、管理状况及使用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否增加一些磨刀、修鞋、配钥匙的功能?”“我们缺少一个社交、文娱活动空间。”“养老的服务能不能再多一些?”在人大代表和居民区党总支牵头召开的日间照护中心更新听证会上,居民们纷纷提出自己的“金点子”。

多次听取社情民意后,钱姝磊等人大代表意识到,“增添更多样、更接地气的常态化便民服务”是目前居民们最迫切的愿望,钱姝磊主动寻找到街道社区服务办,又牵头将居委会、居民代表及中心运营方组织在一起,将中心升级建设涉及的每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都摆在台面上,通过现场协调会来融合各方意见。

今年4月,以“便民”为主题的日间照护中心焕新升级,在人大代表的大力推动下顺利完成。此次升级改造,中心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功能划分:助餐区、多功能活动区、手作区、休闲区、阅读室、休息室、健康理疗室、助浴室等一应俱全。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大代表的建议下,此次改造中心特设立了便民驿站,将裁缝、修鞋、配钥匙等日常需求纳入其中,同时按一定频次提供磨刀、洗眼镜、钟表维修等居民高频需求的便民服务。老人们只需刷养联卡,便能享受到敬老价优惠。此外,扳手、卷尺、螺丝刀等常用工具的租赁服务,更是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增加多样的便民服务外,代表们还关注到了老人精神层面的需求,积极协调区域各类文娱资源,定期开展各类文娱活动。“这里不仅提供了便民服务,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家住蒙自路440弄小区的王阿姨和她的老伴,便是这里的常客,“在家有时会觉得无聊,但来到这里,总能找到乐趣。”

如今,走进焕新后的第二日间照护中心,欢声笑语不绝于耳。老人们或坐在多功能活动室内做手工、聊天,或享受各种服务,据了解,目前中心已成功建立了拥有200至300名老人的社群。每当中心举办活动,工作人员都会在群里及时发布通知,并精心统计报名名单。这种互动方式不仅方便了老人的参与,更增强了他们与中心之间的联系和归属感。

下一步,五里桥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将继续用好“家站点”平台作用,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努力回应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到优、从优到精,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