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听力与菌群密切相关,那么调整肠道菌群能不能改善听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听力损失。

  1. 噪音诱发听力损失

噪音诱发听力损失(NIHL)是一种由暴露于有害噪声环境引起的进行性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患者可能对狭窄频率范围的感知丧失或对声音的感知受损,包括对声音敏感或耳鸣。

听力损失对言语感知的影响有两个组成部分:

  • 可听性的丧失,相当于音量的整体下降。通常需要放大音量或助听器来补偿这种损失。
  • “失真”或“清晰度损失”。辅音由于频率较高,通常首先受到影响。例如,对于听力损失的人来说,声音“s”和“t”通常很难听到,从而影响语音清晰度。还有在噪音嘈杂下读一和七常会有人混肴,因此在读数字的时候用更加清晰的表达方式:一读邀,七读拐。

听力可因长期和反复暴露于噪声(如嘈杂的音乐或背景噪声)或突然暴露于脉冲噪声(枪炮声或气喇叭)而逐渐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暴露于有害噪音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而大多数人都能忽略甚至欣然接受的可以说是每年都有的那种鞭炮齐鸣震天动地的声音。所有年龄段的人,包括儿童、青少年、年轻人和老年人,都可能患上 NIHL。超过一半的青少年和年轻人通过个人随身音响设备上的音乐暴露于高于推荐水平的声音。个人电子设备和电子游戏与听力损失/耳鸣之间也存在显著关联。

根据美国的调查,近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因一只或两只耳朵暴露于嘈杂噪音而听力损失;多达 17% 的青少年(12 至 19 岁)一只或两只耳朵患有 NIHL。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近 3.6 亿人因各种原因患有中度至重度听力损失,11 亿年轻人面临因不安全的听力习惯而导致听力损失的风险。

NIHL有两种已知的生物学机制:由于噪音,位于毛细胞顶部并对声音做出反应的立体纤毛的结构受损,以及听觉神经与毛细胞形成的突触受损,也称为“隐性听力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NIHL的治疗主要依靠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但治疗效果受到剩余耳蜗毛细胞和听觉神经的数量和功能的限制。

除了对耳朵和听力的影响,噪音还会扰乱肠道菌群。乍一听你肯定觉得不以为然,听说过吓尿了的说法吗?突然间的震响可以让人受到惊吓而小便失禁,这本身也与消化道微生物的状态有关,而且也能由于噪音导致消化道的微生物进一步恶化。那么调整菌群能否恢复听力呢?这是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通过纳米颗粒调节菌-肠-内耳轴保护听力

文章: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 regulates microbiota-gut-inner ear axis for hearing protection

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影响因子:20.6

日期:2024年6月

研究者制备了一种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SPIOCA),在细胞试验和动物试验中均确定SPIOCA无害后,研究开始检测其对于噪音诱发听力损失的影响。

出生后30天的小鼠胃内施用SPIOCA或者生理盐水,两周后暴露于白噪音(110分贝)2小时,再两周后进行生理和菌群检测。结果发现:

  • 与对照组相比,噪声组小鼠耳蜗外毛细胞在顶端、中部和基底转动处明显丢失,而SPIOCA预处理可以促进外毛细胞的存活。
  • 噪音组小鼠耳蜗转录组发生了明显改变,而SPIOCA预处理则能将转录组回调到对照组相近水平。SPIOCA预处理能调节免疫炎症反应相关通路,特别是抑制TLR4和NLRP3通路,从而抑制耳蜗炎症。
  • 噪音扰乱了小鼠肠道菌群,而SPIOCA预处理能减轻噪音引起的菌群异常。
  • 噪音导致结肠和血液中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氧化水平增加,而SPIOCA预处理可有效减少噪声暴露引起的炎症和氧化应激。
  • 噪音可破坏肠道屏障,导致肠道黏液层变薄,紧密连接蛋白(如闭塞蛋白和 ZO-1)表达减少,而SPIOCA预处理可减轻肠道屏障损伤。
  • 代谢组分析显示:SPIOCA可调节鞘脂信号通路。噪声暴露抑制了耳蜗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神经元中 S1PR2 的表达,SPIOCA 预处理逆转了 S1PR2 的表达。(S1PR信号转导参与介导免疫和炎症过程,其中只有S1PR1-S1PR3在耳蜗中表达,S1PR2抑制促进庆大霉素的耳毒性。)

这项研究显示:SPIOCA不仅能减轻噪音引起的菌群紊乱、肠道炎症和肠漏,还能改善噪音引起的的系统炎症、耳蜗炎症、耳蜗转录组和代谢组异常,通过调节菌群-肠-内耳轴保护听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耳病不一定要耳治,肠治可能是一个被忽略了的选择。

3. 健康的饮食与更好的听力状态相关

文章:Associations between dietary indices and hearing status among middle-older aged adults- Results from the Baltimore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ing

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影响因子:7.1

日期:2024年5月

这项研究使用了巴尔的摩老龄化纵向研究(BLSA)的数据,通过 4 个饮食指标测量(地中海-DASH 神经退行性延迟干预 (MIND) 饮食、地中海式饮食评分 (MDS)、AHEI 和健康饮食指数 - 2015 (HEI))评估饮食质量,通过纯音测听评估听力状态,分析饮食质量与听力状态之间的关联。

这项研究涉及882名中老年人(45岁以上,平均年龄67岁),中位追踪时间为8年。结果发现:

  • 饮食质量更高的参与者,听阈平均值更低,即听力更好。
  • 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的健康饮食指数,听阈平均值、低频值和高频值分别降低1.6 dB、1.1 dB和2.1 dB。
  • 饮食质量与听力之间的联系在高频时最强。

饮食质量越高的人,听力状态往往越好,提示高质量的饮食能塑造出多样化对宿主更有益的稳定菌群,进而通过菌群-肠-内耳轴促进耳蜗健康,抑制听力衰退。结合前几期的话题,你一定更理解高脂肪对听觉的影响是合乎情理的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究显示,现代人的听力受损者犹如近视人群一样在群体水平不断异常高发,除了过分使用抗生素或某些特殊药物导致听力退化以外,与不正常的饮食和各种食物添加剂以及危害健康的饮料有因果关系。戴助听器的人开始增多。这不得不令人担忧。

食与心温馨总结:日常生活中,尽管很多噪音暴露无法或者难以避免,但有些可以自己调控,比如个人电子设备的音量。孩子们爱听鞭炮声音天经地义地受着家长们的影响,但是家长们必须知道其害处。随着年龄增加听力不可避免地会越来越差,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减少非意外、可控的噪音暴露,提升饮食质量,调节肠道菌群和耳部菌群等方法保护听力,继续追求耳聪目明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