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进京赶考”!

近日,小马智行获批在北京开展自动驾驶卡车编队测试。

广州之后,小马智卡(小马智行卡车事业部)再下一城,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又向前迈了一步,加冕首个双城联动的自动驾驶卡车。

支撑商业化进展的,是小马智卡的自动驾驶技术积累:

超500万公里测试里程,商业运营里程超150万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马智卡再下一城

近日,小马智行获批在北京开展自动驾驶卡车编队测试。一开始的货运业务,会以快消品为主。

货运形式,是“1+N”自动驾驶卡车编队

1辆领航车在前面跑,车内有人。

后面配上N辆跟随车,无人驾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带来两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自动驾驶卡车编队,头车车内还要有人?

首先,是安全的考虑

就好比Robotaxi后台有“云代驾”,一个远程安全员,通过网络同时盯着好多辆无人车,做安全兜底。

但是Roboatxi主要在城区跑,而自动驾驶卡车运输时,难免会路过无人区,没有网络覆盖,远程安全员的方案行不通。

所以,要设置头车司机,遇到极端情况,比如前面路断了这种,可以帮助车队脱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有场景的需求

真实货运场景,难免需要和人打交道,比如过磅,要听从指挥,这时有随车人员,便于业务逻辑。

第二个问题,卡车编队,1+N辆跟随车,这个N可以多大?

目前北京相关管理细则,支持编队探索“1+5”的模式,即1辆领航车至多配5辆跟随车。

小马智卡的最新披露中,已经可以实现1+2。

N越大越好吗?

当然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起来,N越大,跟的车越多,带来的人工成本更低,但同时带来了更高的技术难度,以及安全隐患。

N增大的边际效益是递减的,需要在降本和技术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最优解。

此外,编队V2X(Vehicle to X)的通信能力,也限制了N的大小,车队太长,头车发射的信号,尾车就接受不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还要说明一点,目前在京测试,刚放开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还是要求后车主驾驶位设立安全员的。

后续会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后车,也就是跟随车“车内无人”

这不仅降低的是人工成本,采用卡车编队的形式,头车带后车,为后车破风,降低了空气阻力,能耗更低。

运营成本下去了,运行效率也提高了。

车队前后通信联动,卡车制动差异时间消除了,跟车距离减小,道路通行效率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马智卡再下一城,向着终局又迈了一步。

小马智卡商业化进展

去年11月,小马智行获得广州首个自动驾驶卡车编队行驶测试牌照。

时隔半年,再下一城,小马智行成为国内唯一获准开展双城编队自动驾驶测试的企业,距离实现目标,更近了。

实现什么目标?

自动驾驶卡车大规模商业化

通往终局,小马智行将发展路径分为四步:

  • 第一步,Demo演示。
  • 第二步,技术测试
  • 第三步,有安全员的小规模商业运营
  • 第四步,无安全员的中等规模商业运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图中可以看到,小马智卡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正向第四阶段演进。

这个阶段最核心的方法,就是从货运生态维度构建黄金三角。

2022年,技术方的小马智卡、物流场景方的中国外运,重卡制造方的三一集团,缔结战略联盟,闭环推进自动驾驶物流商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是在这种三角生态下,小马和三一开始量产智能重卡,其后用于中国外运场景中的物流需求。

这也是小马智卡最新成绩成果中,200辆重卡、150万公里商用里程、2000万吨公里货运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工程所在。

同时小马智卡还披露了商业化进展:

连年营收过亿

现在,伴随着商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技术验证有了更广阔的试验田,小马智卡更接近技术到商业的飞轮闭环,朝着“ChatGPT时刻”,迈了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