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0月,正在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上班的沈从文突然接到一封信,发件人自称莫自来,是其外甥,想要托首都的舅舅沈从文帮自己在京找个工作。

沈从文颤抖着手回信寄钱的同时也告诉对方,自己不做官没存钱,着实帮不上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从文晚年

然而4年后,这个外甥还是“不请自来”了,那时沈从文大病初愈,说话行动都很不方便,望着眼前那双熟悉的眉眼,他忍不住老泪纵横。

这外甥简直跟他的母亲,沈从文的九妹沈岳萌如出一辙,念及小妹,沈从文眼前不禁浮现出她在大学校园阳光明媚的样子,然而转瞬间她又变成泥瓦匠家里,歇斯底里,张牙舞爪的疯妇。

回忆至此,沈从文顿时痛苦不堪,九妹是他心底不能触碰的伤口,不敢想起的人,那么沈岳萌是如何从不谙世事的少女沦为泥瓦匠的疯妻,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沈家掌上明珠

沈家是湘西凤凰当地有名的望族,其祖父军功在身,一度做到贵州提督等要职,然而家族传到沈从文父亲一代,已经开始衰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左至右:沈从文、 六弟沈荃、母亲黄英、九妹沈岳萌、大哥沈云麓

沈父与沈母共生育9个孩子,能够顺利长大成人的只有5个,沈从文上头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弟一妹,其中沈岳萌年纪最小,被家人称为九妹。

俗话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沈家那时虽然已不富裕,但家里上上下下对九妹是有求必应,呵护备至。

每次沈从文与弟弟想吃夜宵时,都会打着九妹的旗号向母亲索要,而母亲不论多忙,都会抽身去做燕窝粥或者莲子羹,接着其他的孩子也可以沾光打牙祭了。

沈从文与这个小妹妹关系最亲密,他从小会给妹妹讲故事,逃学时会为她摘各种新鲜的水果,沈母对于子女教育问题很重视,管束方式很严格。

但调皮的沈从文觉得上课没意思,不管母亲如何惩罚,他依然我行我素经常逃学,1917年沈家家境一落千丈,沈从文便辍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从文一家与沈岳萌(右一)

都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愿意留守老家的沈从文决定投奔芷江警察所的亲戚,很快他在亲戚的帮助下找份差事。

然而行伍生涯过了没几年,沈从文又心生厌倦,他便来到北京谋生路,在北京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非常渴望上大学,但苦于囊中羞涩,他也只能选择在北京大学旁听。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绿成荫,沈从文起初只是为了谋生所写的文章,不但纷纷得以发表,居然还引起不小反响,这下沈从文找到了新的谋生方向。

1927年沈母为躲避战乱,带着九妹离开湘西老家来到北京投奔沈从文,三个人挤在汉园公寓内,生计一度相当艰难。

第二年沈从文又带着母亲和九妹来到上海谋生,那时的上海是新文学运动的中心,他想要到那里去闯一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旧上海

身负重担的沈从文开始疯狂写作,在文学造诣“天生神力”的他颇得胡适、郁达夫等人的赏识,私下里也提供不少帮助。

渐渐沈从文不但在文坛上站稳了脚跟,各种因缘际会下也在胡适当校长的上海吴淞中国公学里,谋得份教书先生的工作,这一下子大大减轻了沈从文的生活压力。

只可惜福祸所依祸亏福所倚、自从沈从文进入文人圈后,那里的流光溢彩是深深震撼到他,他渴望过风花雪月的日子,他期盼成为光风霁月的人,于是一颗不幸的种子就此埋下,所有人事都被搞得一地鸡毛。

望妹成凤一场空

在文人圈里呆久了,沈从文是深深地遗憾自己未能好好读书,看着身边花样年纪的九妹,他暗暗下定决定,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她,不能让九妹“走自己的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从文

特别当沈从文与文人圈里优秀女性朋友接触越多,看到林徽因、凌书华等人是又美丽有才华。

她们不仅饱读诗书更会多国语言,沈从文仿佛看到了妹妹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决定以这种模板来打造九妹,沈自感九妹也是天资聪颖,如果能拥有与林徽因、凌书华一样的环境,铁定会成为蜚声中外的才女,能做光风霁月般的人物。

因此对于九妹沈岳萌生活中的所有琐事,沈从文是一力承担,要读什么样的书,应该有怎样的行为举止,他皆是煞费苦心。

沈从文在吴淞中国公学教书后,就安排九妹在学校借读,给她请老师教法语、英语,同时还有女红编织等技艺。

按照沈从文的规划,他是砸锅卖铁拼尽全力也准备送妹妹到外国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九妹替自己圆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事与愿违,年龄尚小的沈岳萌却一点也不懂二哥的良苦用心,比起读书写字,她更喜欢在家里睡懒觉,即便被逼着坐在书桌前尝试写小说,她也是脑袋空空、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每每如此,沈从文也不禁大发雷霆呵斥她不努力、不用心,然而九妹泪眼汪汪地埋怨“家里条件不好,根本就无心学习”时,激得沈从文也不忍心继续说下去了。

眼看儿子不仅要多养两张嘴,还得紧衣缩食供九妹读书,沈母为了减轻儿子负担,说什么也要回湘西老家。

母亲走后,沈从文除了写作外,更是一颗心都扑在了妹妹教育上,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沈从文“一厢情愿”实际收效并不好。

一心望妹成凤的沈从文没有考虑过九妹的实际基础,他所做的所有努力就如同妄想在沙漠里盖大楼一样虚幻,因此九妹沈岳萌不仅没有熟练掌握好外语,就连二哥手把手教的写作也乏善可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她有一件事情却学得极好,那就是享受“虚荣”,九妹喜欢跟哥哥出入文人圈的各种诗歌集会,她爱穿着旗袍夹着英文书,在大学校园里走来走去,喜欢听别人对她青春美丽的恭维。

对于二哥沈从文提供的所有优越条件,九妹坦然地接受着,生活上也习惯了大手大脚,她享受着二哥毫无保留的爱和付出,然而这一切随着另一个女人的到来戛然而止。

屡屡受挫精神崩溃

正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1930年,已是28岁大龄单身男青年的沈从文,在胡适的办公室里第一次见到青春美丽的富家女张兆和。

胡适为两人互相介绍时,一个劲夸赞沈从文是文学天才,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沈从文对于这位美丽大方的女子自然是一见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适

然而襄王有梦神女无心,张兆和对貌不惊人、身材瘦削的沈从文是打心眼里看不上,就连闺蜜也嘲笑沈从文是众多追求者中的癞蛤蟆13号。

奈何沈从文的爱慕之情一发不可收拾,他写给张的情书是一封接着一封,这份毅力和真诚渐渐打动了张兆和,二人于1933年在北京中央公园结婚了。

然而当沈从文沉浸在甜蜜的新婚生活中时,有一个人却如坐针毡。

那就是以往备受宠爱的九妹,面对家中多出的嫂子和相继出生的小侄子,九妹产生了莫大的落差,她开始觉得自己不再被捧在手心。

尽管张兆和与九妹同在屋檐下相处也算和气,但九妹内心的愁苦、孤单感,多年来一事无成的焦虑、都让她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兆和

九妹的精神状态引起了张兆和的注意,她在给丈夫的信中也多次提及小姑子的不快乐,沈从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此时的沈从文已经放弃“望妹成凤”的幻想,只要妹妹的后半生能衣食无忧、踏实过普通人的日子也算是了了自己的心愿,因此他决定为妹妹找一位如意郎君。

但是已经见识过文人精英圈的九妹怎么可能轻易接受凡夫俗子,果不其然沈从文先是为她介绍了一位中规中矩的大学教授,心气高的九妹自然是看不上眼的。

气得沈从文跟友人抱怨:“宁可来个厉害的军官,挫一挫她的傲气。”

然而缘分的到来也让人始料未及,正当沈从文为妹妹的终身大事发愁时,一名叫刘祖春的俊秀青年走进了九妹的生活。

刘祖春不仅生得一表人才,更是北京大学高材生,正当沈家人都以为一切皆可尘埃落定之时,命运却同九妹开了个玩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夏末,刘祖春急急忙忙赶到沈从文家,借路费要去延安参加革命,刘祖春望着不知所措的九妹,解释道国难当头,他要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自己死不足惜却实在没勇气牵连旁人,说罢不等九妹表态,便急匆匆地走了。

刘祖春这一走,仿佛抽去了九妹的精气神,即便二人尚未谈婚论嫁,但刘祖春是第一个走进她内心的男子,她自然也为这段感情付出很多。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常常会把自己关在屋里,痛哭流涕。

1941年已经29岁的九妹,面对青春流逝,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曾经的心高气傲也变成了消极的避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开始笃信佛教,吃斋积极参加各种佛事活动,积极捐赠家中物品,这样的大手笔着实让沈从文有些吃不消。

沈家搬去昆明后,沈从文托关系为九妹在联大图书馆找了个差事,谁知这个举动却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泥瓦匠的疯妻

起初九妹在图书馆工作时,还算得上尽职尽责,工作之余也会念念佛,每月按时领工资,一家人的生活逐渐走上正轨。

沈从文也以为妹妹终于肯放下身段,踏实生活的时候,九妹却突然提出,她想要辞职,因为她笃信自己的一切皆有神明保佑,只要专心念佛皆可心想事成。

沈家人好说歹说,九妹才算是暂时搁置了念头,她压抑自己继续保持正常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轰炸

然而8月的一天,日寇连续轰炸昆明,九妹抢救完图书馆的书籍回家后,却发现她自己的房间已经被贼人洗劫一空,所有积蓄和她珍视的首饰、用品、全都不见了,九妹一下子就崩溃了。

她被盗走的不仅是钱财,更是一个怀揣梦想却屡屡落空,孤独大龄女青年所有隐秘,被掠夺,被揭开的痛苦,至此九妹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她变得疯疯癫癫,行为错乱。

彼时的沈家生计只靠沈从文一人上班,张兆和照顾两个孩子亦分身无术,因此面对多出来的病人,着实是有心无力。

九妹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了,她甚至会趁着家人不注意,赤着脚跑到大街上,次数一多,心力交瘁的沈从文也要崩溃了,万般无奈下他只得向湘西凤凰老家大哥求助,希望能让九妹回去休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荃(右)

沈家五弟沈荃收到信后,披星戴月赶路到昆明,见到疯疯癫癫的九妹时,不禁愤怒了,他与沈从文发生争执,正待旁人乱作一团,纷纷拉开两兄弟时,九妹只痴痴地站在一旁,笑着念“阿弥陀佛”。

那一刻沈从文的心好似被人撕裂般,他万分后悔不应该将九妹带至花花世界,打乱了她原本平静,单纯的生活。

九妹被沈荃接到了大哥在沅陵县城的老家,但是沈家大哥身体不好,换了生活环境的九妹并没有乖顺一些,她每天无所事事,经常跑出去,一走就是好几天,精神状态也时而糊涂,时而清醒。

有一年端午节,九妹失踪了,沈家人便寻不得,渐渐地也就放弃了,直到有人传来消息,说在镇上不远的乌宿河滩发现一个身着旗袍,夹着本英文书的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口中振振有词,一会念阿弥陀佛,一会乌里瓦啦说起外语,长得像极了失踪的沈家九妹。

沈家人马上赶到乌宿河滩,果然在河边的泥瓦匠莫仕进家发现了九妹,此时她已是半头白发,衣衫褴褛,见人痴痴地笑,怀里还抱着小婴儿。

原来九妹流浪时被莫仕进收留,二人便结为夫妻,沈家人虽无奈,却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

数年后,那个整日在河滩边转悠,身穿旗袍的女子终是没有熬过那段艰难、饥饿的日子。

连野菜都吃不到的九妹形销骨立,一点也看不出当年丰腴青春的模样,48岁便全身浮肿而死,莫家买不起棺材,只能将她草草葬在河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或许九妹本就是山野里自在生长的紫藤花,在不适合她生存的大都市里,被束缚在虚幻的金字塔里,迷茫于虚妄与现实中,只能迎来枯萎凋零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