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上饶一初中生因携带手机到学校被老师发现,老师要求学生们排队将手机扔入水中。此举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5月22日,学生家长回应称,同意学校的做法和销毁手机的决定。这个事件迅速登上了热搜,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如何有效地管理手机使用,成为了家长和教师面临的共同挑战。过度使用手机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频显示,讲台上放着一盆水,学生们依次上台将手机扔进水中,前排学生的面色凝重且不悦。网友对此评论道:“其实收了就好,没必要损坏”“买手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尽管学校表示已事先征得家长同意,但这一做法仍然引发了诸多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校工作人员回应称,学校对手机管理比较严格,确实与家长沟通过,家长表示支持甚至可以当面摔手机。考虑到摔手机影响不好,才采用了水泡的方式。然而,这种极端的处理方式是否真的合适,仍然值得商榷。

类似的事件并非首次发生。早在5月9日,贵阳修文县明雅学校的老师就曾在课堂上让学生交出手机并将其放入水盆中。学校方面回应称,家长对此表示支持,甚至有人提议可以直接摔坏手机。然而,修文县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却表示,老师的这种做法并未事先获得家长的允许,因此对涉事老师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表示如果手机被泡坏,学校将负责赔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机的价值不菲,一个班级若每个学生的手机都被销毁,损失将是巨大的。网友们纷纷表示不满,认为学校的做法过于激烈,可以选择更为合理的方式,如没收手机到期末归还或由老师保管到毕业。

这一事件引发的讨论,反映了社会对于如何管理学生手机使用的困惑和矛盾。一方面,手机的确容易让学生分心,影响学习;另一方面,过于严厉的管理方式则可能引发更多的问题。如何在保护学生专注于学习的同时,又尊重他们的财产和权利,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评论区炸锅了,短短几个小时,评论过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们认为方法有很多种,这是最差的方式,也有网友称老师不心疼,全是父母的血汗钱,老师可以代保管,没必要这样,回家父母还要重新买。

还有人认为这样不对,老师可以保管,家长可以收藏起来,但不能破坏他人财产,认为没能力教育孩子的老师,伤了孩子们的自尊心。

老师真的做错了吗?

文案里写的很清楚一而再三,但还是有学生带手机去学校,这一点没有网友关注,但我关注到了,而且我还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虽然做法有些粗暴,但是最有效的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交给家长收藏,老师保管?

保管他人财物是需要担责的,老师为什么要承担这个责任?我不认为老师有义务去保管,交给家长更像是个笑话。

前段日子了解过一个初中孩子被收手机的情况,还是个女孩子,她手机被收的原因是在摸底考试上用手机搜答案,而且将答案分享给别的孩子。

后来老师把她手机收了,老师并没有想着要保管,他让学生家长去学校一趟,后来家长确实去了,家长满脸无奈,一狠心将手机放在老师抽屉里,并且告诉老师丢了不让他赔,家长的想法很简单,没有手机孩子就没办法玩了。

没几天之后,才发现这一招根本没用,孩子回家就闹腾,放学就问家长要手机玩,一玩就是半夜三更,家长不忍心教育啊,孩子搞不搞就拿辍学威胁家长。

所以那些建议手机给家长的,根本毫无作用,家长左手拿回家,右手就被孩子要到手,效果等于零,更离谱的是,这位家长在被折腾的受不了后,不好意思拿回手机,又给孩子买了一部手机。

这些事,是孩子把新手机带到学校被发现后,才从家长口中得知的。

家长态度决定孩子未来

我认为老师的态度实在是没有错,一而再三的告诉了家长和学生,还是把手机带到学校,不仅破坏了校规,还会影响其他学生,就像那个初中生把搜到的答案告诉同学一样。

老师有什么错,孩子学不学一点都不重要,只一条,不让带到学校,家长就做不到吗?每次出门前家长收回手机不就好了,但就这么一点简单的要求有些家长都做不好,反过来怪老师,你若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废柴养,通宵玩手机都可以,老师才不会管,但是带到学校就是不行,这一点任何人不该去打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机已经在蚕食成年人的时间,而学生时代读书最重要,家长们应该做的是管好学生手机,既然有规定不能带到学校,家长就要好好配合,你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未来。

家长和学校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沟通与理解尤为重要。学校应在制定管理措施时,与家长充分沟通,达成共识。通过合理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避免极端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家长也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子女手机使用的监督与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