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比如江州劫法场,看看在法场中的宋江是咋干的,晁盖又为何名望下降?

《水浒传》中的一个小高潮,就是晁盖率众前往江州劫法场了,也正是这场战斗,奠定了宋江的梁山地位,让人们看得热血沸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有一个问题又不由得引发人们的思考,当时的梁山老大是晁盖。按理说晁盖不远千里,念及兄弟感情,舍生忘死前来劫法场,为了宋江,可谓九死一生。

为什么劫法场成功之后,众位“好汉”们不去感恩晁盖,却一个个转向刚被救出来的宋江表忠心呢?

甚至于,晁盖的江湖名望不仅没有因为劫法场一事而大增,反而比之前有所下降,这是为何?

一、

宋江因为醉酒后在浔阳楼上题了一首反诗,被黄文炳告发,随后宋江便下了大狱,众人也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营救过程。

第一个得到消息的是戴宗,蔡九知府令戴宗带人去捉拿宋江,结果戴宗先跑去给宋江出主意去了:

“你可披乱了头发,把尿屎泼在地上,就倒在里面,诈作风魔。”

本来众衙役见宋江疯了,屎尿都糊在身上,不想捉拿,可惜被黄文炳识破,点名必须拿来,扛也得扛过来,就这样宋江到了大堂上。

后来蔡九知府询问看管宋江的差拨并牌头,宋江是刚疯,还是早就疯了,这一下子露了馅,被揍得皮开肉绽,不得不招了。

随后黄文炳怕夜长梦多,劝蔡九知府马上写书给蔡太师,要么押宋江进京,要么就快刀斩乱麻砍了他。

就这样,戴宗带着书信进京了,但狱中的宋江随时可能被整死,于是李逵连酒都不喝了,可谓寸步不离宋江左右,精心伺候:

“李逵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伏侍宋江,寸步不离。”

本来戴宗想到京师再想办法救宋江,可惜半路被梁山的朱贵给劫了,就这样,梁山的晁盖得知了宋江被抓的消息,开始了他作为梁山老大的拯救之路。

本来晁盖带人去江州劫法场救宋江,对宋江有救命之恩,为什么事后却饱受诟病,名望不升反降呢?

二、

事实上,整个营救宋江的过程中,其他人都起到了一定作用,唯独晁盖,他起到的作用可谓微乎其微!

在得知宋江被抓之后,晁盖确实讲义气,当场拍板要去救:

“晁盖听罢大惊,便要起请众头领,点了人马,下山去打江州,救取宋三郎上山。”

江州兵马至少也有六七千人,装备精良,他们这么大张旗鼓去打江州,必将无功而返,此计实在是鲁莽至极,毫无章法。

这倒也符合晁盖的人设,当初取生辰纲的时候,就是鲁莽行事,压根就没考虑后果,也没想好退路,还以为能继续在村子里当大财主呢。

幸亏他身边有吴用,可惜这个吴用啊,若是多读几遍《水浒传》就会发现。吴用出的计谋,往往就差那么一点点火候,每次都存在漏洞,若非命运眷顾,他们早就死多少遍了。

果然,这次吴用出的伪造假信计划,戴宗刚走,他自己就发现问题了:

“如今江州蔡九知府,是蔡太师的儿子,如何父写书与儿子却使个讳字图书?因此差了。是我见不到处。”

本来,宋江的罪名还能周旋周旋,这假信一到,可谓直接宣布了宋江的死期,而且还连带着把戴宗给坑了。

晁盖当时就慌了,还是吴用当机立断,建议晁盖马上出兵前往江州,劫法场救宋江:

“这般这般,如此如此。主将便可暗传下号令与众人知道,只是如此动身,休要误了日期。”

三、

既然吴用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为什么整个江州劫法场的过程却漏洞百出,险些酿成大祸呢?

按照正常的思路来思索劫法场一事,必然要有以下几个重点:

比如,派哪些人去,每个人负责干啥,怎么个行走路线,怎么隐藏行踪,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以及怎么撤退?

而且,吴用在出这个主意之前,可是刚刚因为书信的事自责了一番:

“是我一时只顾其前,不顾其后。书中有个老大脱卯。”

吴用自我批评得很到位,自己是顾前不顾后,顾脸不顾腚,既然前脚自我剖析地如此到位,后脚出的计谋中,就不可能转眼又犯同样的毛病。

那么会不会是晁盖一时迷糊,没有听全吴用的计谋呢?

也不是,晁盖虽然容易意气用事,有点顾前不顾后,但在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上,他也不会出现明显纰漏。

比如当初吴用出假书信计谋时,晁盖的智商是完全在线的,先是担心回信的人不在梁山经过咋办?

“倘若不从这里经过,却不误了大事?”

随后又担心,没人会模仿蔡京的笔迹:

“好却是好,只是没人会写蔡京笔迹。”

等吴用确定有人能模仿字迹后,晁盖又提出,印章咋办?

“书有他写,便好歹也须用使个图书印记。”

所以,就细节上看,晁盖也不是一无所知,至少他能想到的问题,都是比较实际的问题。那么面对吴用提出的计谋中缺少撤退路线,已经吃过亏的晁盖会忘了询问吗?

四、

首先梁山众人前往江州营救宋江,其实是无功之举,一旦戴宗的书信被识破,宋江面临的就是死,还是立马执行的那种。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黄文炳一眼就识破了书信是假的,随后蔡九知府当场就把戴宗揍得皮开肉绽,不得不招了,紧接着就被打入死牢,明日便斩。

如果明日真就把宋江和戴宗斩了,也就没后面的事了,事实上真正救了他们的人是黄孔目:

“明日是个国家忌日,后日又是七月十五日中元之节,皆不可行刑。大后日亦是国家景命。直待五日后,方可施行。”

书中说得也很清楚,黄孔目此举确实救了戴宗和宋江:

“一者天幸救济宋江,二乃梁山泊好汉未至。”

即使晁盖带着众人在五天后赶到,其计划也存在诸多漏洞,比如人员安排问题:

既然要劫法场,自然需要武艺高强之人,结果梁山武艺最强的林冲、秦明等人并没有到位。让一个朱贵成了首领,带领着一群拿着棍子、扁担、小推车的人前来营救,无疑增加了营救难度。

还有就是分工不明,营救宋江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干掉刽子手,可惜梁山的几伙人全部在法场外围。直到行刑命令下达了,仍然没有一个人挤到前面去,甚至连花荣都没能掏出弓箭射出一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