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松,很多读者的第一印象,莫过于“打虎英雄”、“行者武松”。

对于武松的研究,许多学者基本都清一色地赞赏武松的义、勇。

金圣叹曾说:“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

毫不夸张地说,原著《水浒传》中,对武松的刻画是“偏心”“偏爱”的。

但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却在最后征战方腊时“断臂”。

“义兄”宋江得知后,对吴用说了句话,也是这句话,让武松彻底与宋江决裂,最终选择留下照顾林冲,不回汴京。

宋江是说了什么?而他与武松之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松形象的出现、勇猛忠义

武松这一人物,在《水浒传》之前就已经出现。

《临安志》曾记载,武松本是杭州地区官府的都头,时任杭州知府的蔡鋆祸国殃民、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怨声载道。

武松盛怒之下,将蔡鋆打死,后被捕入狱,被官府折磨致死。

百姓感念他的义举,将武松葬于西泠桥畔,并筹钱写上:“宋义士武松之墓”。

除了《临安志》,宋人罗烨在《醉翁笔谈》中有《武行者》一章;《大宋宣和遗事》中也有武松形象,这部著作虽然是一本讲史话本,但其叙述顺序更像编年体史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本书中提到:九天玄女赠予宋江天书,书中罗列了三十六人的名字,在其中,武松排行29,而且称号就是“行者”。

这是“行者武松”首次出现,可以说为《水浒传》中武松的人物形象定调。

此外,文章中抒写的水浒故事,对《水浒传》的创作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直到《水浒传》正式开始创作时,武松的形象经过多年发展、宣传,已经成为一个趋于“完美”的形象。

《水浒传》一百单八好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形象,金圣叹曾说:

“独有《水浒传》百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是这一特点,让《水浒传》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但与武松相比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明显的弱点,像宋江的愚忠,鲁智深的意气用事,吴用的急功近利、自私自利等。

而武松则不同,这一人物身上的特点,勇武忠义,他忠于义气、忠于友人,却从不忠于朝廷、他会意气用事,但会勤于用脑。

他的人物形象,在《水浒传》中的“武十回”中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正因如此,初读《水浒传》的人很容易就把武松当成书中的主角。

作者会将武松刻画成这个样子,曾有学者提出是时代所需,上百年武松事迹的发展,让武松成为一个类似于“关羽”、又深具独特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宋江结交、两人的契合与冲突

武松与宋江相遇,是在柴进府上。

那个时候,武松因为在家乡打晕了人,他以为自己打死了人,于是外逃,来到柴进这里。

至于宋江,他杀死了阎婆惜,官府派朱仝追捕,朱仝“敬重”宋江,于是暗中将宋江放走。

宋江走投无路下,想起“孟尝君”柴进,于是前来投奔柴家庄。

当时,武松已经在这里住了许久,他天天喝酒,醉酒后与庄客争执还会出手伤人,柴进对他颇有意见,因此这两日正有些怠慢。

偏巧看到柴进对宋江的“招待”,于是两人因为“木炭”起了争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柴进一番制止介绍,才让两人首次相识,这也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当武松听说对方是自己仰慕已久的“及时雨”宋江时,他赶紧磕头赔罪。

善于结交好汉的宋江,一眼就看中武松的“忠义勇猛”可以为己所用,于是当即有了拉拢的念头。

也是因为宋江的重视,武松又有了酒可以喝,两人义气之下结拜为兄弟。

在这个时候,武松得知自己家乡被自己打晕的人并没有死,没有官司在身,他自然想到回家乡看望自己的哥哥武大郎,于是当即与宋江拜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就是书中的“武十回”,对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等进行刻画,到最后武松上了梁山,两人再次得以真正相处。

这时候的宋江,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野心。

宋江初上梁山时,梁山的大哥还是晁盖,宋江与吴用、武松等人交好,为聚义堂上成为领头人奠定基础。

但随着经历的丰富,武松对宋江的种种经历也越来越清楚,他对宋江不再是一开始的“崇拜”,变成了对宋江“颇有微词”。

有学者将两人的开始决裂时间线,定为宋江提议招安,武松当即提出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其实,在《水浒传》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中,两人有这么一幕:

两人送别之际,武松不舍,对宋江说:“我送哥哥一程,方却回来。”

宋江则说:

“兄弟,入伙之后,少戒酒色。”

宋江的话,让原本不舍得道别的武松“自投西去了”,头也不回。

宋江此举,让武松对他的不满不再掩饰。

武松对色没有追求,但对酒却有着绝对的追求。

一开始武松会在柴进府,就是为了喝酒;后来不管是打虎片段、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等,酒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这样分析,以人物性格仔细推敲,武松对宋江这个义兄的“教育”已经很难适应。

这时候宋江再大唱“招安”,更是让武松在大方向上与宋江产生分歧,这对兄弟在聚义堂上第一次明面上出现不和的一幕。

至于宋江呢?

他对武松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义气之交,而是看重武松的义勇,如在一开始见面时,宋江曾说及自己怒杀阎婆惜的过往,但对真正重要的私放晁盖事,却紧紧相瞒。

从这就足见宋江对武松并没有真情实意在其中。

聚义堂上发生武松反对之事,更是让其对武松更加不满。

但梁山好汉招安一事,在宋江、吴用等有心人的安排下,还是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征战方腊、武松断臂自救

接受朝廷招安后,梁山好汉就成为了朝廷的一把利刃。

朝廷对梁山好汉颇有担忧,因此一开始招安时,就有将一百单八好汉拆分的想法。

那时候宋江志得意满,真可谓“正值巅峰”,他对高俅说:

“我等众兄弟生死相随,誓不相舍。如果朝廷不听,我们自回梁山泊去!”

要知道,这时候的高俅代表的是朝廷、是宋徽宗。

一向“忠”字当头的宋江,自认“忠于朝廷、忠于天子”,也敢于如此回应。

而朝廷得知宋江的回复后,也是紧急召集群臣商议应对之策,最终答应了梁山的要求。

但梁山也成为了朝廷征战辽国、田虎、王庆等的一股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多场战斗中,梁山遭到了重大损失,但真正让梁山“散架”的,还是征方腊。

方腊原是清溪县的一个漆园主,官府对他三番五次地勒索,让方腊不堪,最终选择起兵造反。

江南一带多年来遭受官府盘剥已久,朝廷盘剥让老百姓活不下去,他们在得知方腊起兵造反后,纷纷来到方腊身边。

方腊也一下子就成为割据江南一带的一大势力。

朝廷这时候对方腊也是深感头疼,恰巧梁山好汉征战归来,于是在高俅的建议下,宋徽宗将梁山好汉派到了江南征战方腊。

要说方腊也是一股强大的势力,梁山好汉也是在这次征战中损失最为惨重。

虽然最终鲁智深活抓了方腊,让方腊这股势力被平定,但梁山好汉也是“十去七八”,再也不是那个敢于跟高俅等人叫板的“硬骨头”。

与方腊一战,让梁山好汉六十多人阵亡,多人受伤,武松也因为在征战中,中了包道乙的玄元混天剑。

武松当即昏死过去,好在这时候鲁智深赶来,将武松的敌人打跑,才让武松从危难中捡回了一条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待到武松醒来的时候,他看到自己的左臂要断不断,一怒之下拿过一把戒刀,将自己的手臂自断,从此成了“残缺之人”。

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也因为性格断去了左臂,怎能不让读者唏嘘。

或许这也是许多读者读到这里不再往下读的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