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柳如是的美不似其他青楼女子那样轻浮,虽然出身烟花柳巷,却带着一股孤柳的妩媚和韧性,纵使世事无常,万难加身,她也依旧一身傲气,不改风骨。

她的柔美动人,清丽脱俗便让她在莺歌燕舞的秦淮河畔闻名遐迩,而她的才华也同样惊艳四座,让她绮名远播,她不光是秦淮八艳中唯一有诗集流传后世的人,就连书画作曲也在当时人才济济的秦淮河数次拔得头筹,“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后人也作出了这样的诗句来褒奖她的书画双绝,这样的才女还深谙音律歌舞之道,更是让满座文人雅士为之倾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真正让世人钦佩赞颂的,不是她惊为天人的容貌,不是她妙语连珠的才气,而是这位青楼女子居然在清兵的浩浩铁骑面前,在民族危亡的危急时刻,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全部心力支持救国事业,最后在国破山河碎的时刻,她也决意要用自己的生命殉国。怪不得三百多年后,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哪怕在眼盲腿断,身体状况日益下滑的情况下,也执意要为她列传传颂,就算用口述记录的方式也要歌颂她伟大的“民族独立之精神”。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三百多年的时光将我们隔开了一道鸿沟。但我依旧可以透过史书的竹简,透过历史的城墙,看到柳如是低眉信手,在徐徐的秦淮风月里作诗焚香,暗自在月光下散发着自己的美丽和灵魂里的芳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如是的出身并不好,甚至十分贫寒,父母将她抚养到八岁,便转手卖给了在秦淮河畔开妓院的老鸨徐佛,从此便沦落风尘,不过好在徐佛妈妈看柳如是生的钟灵毓秀,一副美人坯子的模样,便开始教她作诗写字,希望她长大以后能够成为妓院的头排,招揽更多的恩客,对了,这时候的她还不叫柳如是,而是叫她的本名,杨爱。

很快,天生聪慧的小杨爱就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贵人——当朝宰相周道登,周道登觉得这个小女孩实在是聪慧可爱,不忍看她流落烟花之地,便将其以侍妾的名义买回家,安排在书房里,每天将她抱在膝上,教她作文识字,写诗做赋,那时候的她尚且豆蔻初成,满眼憧憬。周道登很喜欢机敏聪慧的小杨爱,可这份喜欢却招来了周道登家中其他妻妾的嫉妒,尽管小杨爱才不过十一二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窗外光阴弹指过,席间光影坐前移,几年后,周道登去世,原本就备受周家妻妾排挤妒忌的杨爱被赶出了家门,走投无路的她不得不再回烟花柳巷谋求生路,可此时的她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懵懂的小女孩了,几年的教导让她才华横溢,就连容貌都格外俊俏了起来,因为格外喜欢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而为自己取名为柳如是,老鸨见状,欣喜万分,连忙打出了“宰相下堂妻”的名声,一时间,“柳如是”这个名声便响彻了秦淮河。

戏本子里的故事,都是名妓被心上人赎了身,才成就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的,但柳如是却偏偏不是,她是靠着自己攒够了银两之后,自赎自身,重获自由的,这样的经历,大概也是来自她坚毅独立的性格。重归自由神的柳如是经常在松江一带与文人雅士来往,在这段淡雅如水的日子里,她不光度过了人生中最自由淡然的生活,还结交了“云间三子”之一的宋辕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