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首《再别康桥》,是徐志摩为了追求陆小曼所写的诗,这本应是一件浪漫的事情,但让人意外的是,此时的徐志摩早已与张幼仪成婚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志摩

然而,对于徐志摩来说,张幼仪只是父母强加给他的,并不能影响他追逐爱情自由的心!所以当两人的孩子相继出生后,徐志摩便强行与张幼仪离了婚!

而多年后,张幼仪去世,其墓碑上刻着的四个字充满了对徐志摩无情的嘲讽!

那么,徐志摩与张幼仪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张幼仪的墓碑上刻着的四个字又是什么呢?

不幸福的“门当户对”

提到徐志摩,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但事实上,与那个年代的风流才子一般,徐志摩身上的才子病也很重,尤其是他在婚姻方面的滥情让其至今都饱受争议!

徐志摩一生一共有三次恋情,分别是张幼仪、林徽因和陆小曼,林徽因对徐志摩来说是女神,是遥不可及的“白月光”,陆小曼是可望而可即的“白玫瑰”,结发妻子则是乡下的“土包子”,但徐志摩一生最对不起的,反而是对他最好的“土包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江苏宝山县一个颇有名望的世家,其祖父是前清的举人,还做过知县,父亲虽然是一个有名的中医,但却把自己的各个儿子都培养成了人中龙凤。

老大张嘉宝是棉花油厂的老板,老二张君励是民国社会党的领袖,更是号称“民国宪法之父”,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哲学家,老四张嘉璈是一位杰出的银行家,号称“中国现代银行之父”……

但张幼仪的父亲却深受封建教育的影响,认为儿子就该出人头地,而家中的女子就该恪守妇道,遵从“三从四德”。

但好在家中的几个哥哥都非常疼爱张幼仪,在哥哥的鼓励下,张幼仪走出深闺大院,进入当时的江苏省第二女子师范学院读书,接受西方先进的教育。

然而张幼仪毕竟是出身名门望族,父亲又深受传统文化所影响,她终究还是没有逃过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徐志摩。

1913年,时任浙江都督府朱瑞的秘书张嘉璈,在浙江省第一中学视察时,看到一篇文章,顿时让他眼前一亮,字迹不仅写得工整,内容还行云流水,十分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便赶紧找来文章的作者,发现他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在与他的交谈中,张嘉璈发现此人出口成章且见识不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才子,于是便有了把张幼仪许配给他的打算。

当时徐志摩的家庭也相当不凡,他的父亲徐申如是当时有名的企业家,而且家中的产业遍布各行各业,是名副其实的硖石首富。

没过多长时间,张嘉璈便带着父亲来到徐志摩的家中商讨两家的亲事。很快,徐申如就马上答应,并且还回复道:“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璈之妹为儿媳。”

原来,徐家虽然是硖石有名的富商,但是却没有什么强硬的后来,要知道在动乱的年代,富商如若没有保护,那就是一条待宰的“肥羊”,所以徐申如急需为自己的家庭找一棵能够依靠的“大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张幼仪其实并不是贪图徐志摩家中的钱财。要知道张家除了“权”以外,财力并不比徐家逊色,张幼仪的嫁妆就是最好的证明,大婚时所购买的西式家具,多到火车完全装不下,还是张嘉璈用自己的人脉找来一艘货船,这才运到硖石徐家。

尽管双方家庭为了联姻都是大张旗鼓,但对这突如其来的婚事,张幼仪并没表现出太大的反应,虽然她接受了新式教育,向往所谓的自由恋爱,但她的内心深处还是一个偏向传统的女子,即便心有不愿,依旧选择了接受。

1915年,两家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年仅15岁的张幼仪嫁入了徐家,她本能地认为,从此过上相夫教子的生活也算不错,但她没想到的是,这却是噩梦的开始。

从小就接受西式教育的徐志摩,十分厌恶中国传统的包办婚姻,在他看来,婚姻自主、恋爱自由才是一个幸福的人,所以一开始就对这桩包办婚姻深恶痛绝!

然而事实摆在面前,纵然自己百般不愿,但在家人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徐志摩知道自己无力改变这桩婚姻,最终只能被迫选择接受。

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即便张幼仪已经嫁入了徐家,徐志摩也对父亲的决议做出了自己的抗争。在新婚的当晚,他居然没有与自己的妻子圆房,而是住在了祖母的房间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志摩与张幼仪

面对丈夫的厌恶,张幼仪还天真地认为,只要自己好好照顾丈夫,孝敬公婆,做好妻子份内的事情就能赢回丈夫的真心,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婚姻。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在徐志摩的心中,张幼仪只不过是个从乡下来的“土包子”罢了,根本就配不上自己。因此,婚后生活中,徐志摩总是对张幼仪爱搭不理,始终没有正眼瞧过她,对于张幼仪照顾自己,照顾公公婆婆付出的辛劳汗水也视若无睹。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志摩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内心更是做出了一个非常疯狂的决定,那就是赶紧满足父母抱孙子的心愿,只有这样他才能去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1918年,张幼仪为徐志摩诞下一子,取名徐积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徐家都处于再添人丁的喜悦中时,徐志摩却当众给了众人“一巴掌”,他要去英国留学。

张幼仪原以为在生下孩子后,徐志摩对自己的态度就能有所改变,毕竟在孩子面前,自己是母亲,徐志摩就是父亲!可事实上,徐志摩那颗追求“自由恋爱”的心,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过,更不会因为张幼仪为他诞下子嗣就有所羁绊。

徐志摩去英国留学的决定伤透了张幼仪的心,可现实就是如此,谁叫她嫁给了他呢?她又能怎么办呢?孩子都生下来了,她也只能在平时侍奉公公婆婆之余,幻想着丈夫会因想念自己的妻儿而回心转意!

可事实依旧残酷,出国后的徐志摩早已将所谓的妻子抛在脑后,张幼仪的一番幻想全部都是一厢情愿!不过好在徐志摩的父母十分喜爱这个儿媳妇,平常待张幼仪也都视若己出,再加上孩子的陪伴,这样的生活也能过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