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领着农民赚”。近年来,茂山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人才培育为抓手,立足中药材资源优势,拓宽重楼种植发展路径,以“党建链”串联“人才链”、带动“产业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基地”+党建引领,激发联农带农“新活力”。“自从村里带着我们入股合作社,已经连续4年领到分红了,而且每年都上涨,太高兴了……”脱贫户李清海说道。为切实把基层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致富优势,茂山镇始终坚持“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发挥利益联结,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政治优势,整合6个村党组织、云南彝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多方力量,以179.8万元村集体资金和507.25万元脱贫户发展资金入股合作社,流转建立780亩重楼基地,通过产权入股、劳务合作、土地租赁等方式,帮助农户获得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到企务工劳务收入、入股合作社分红收入“三大收入”。2023年,重楼基地就地就近用工12000人次,向593户农户发放分红资金42.26万元,向3个村发放集体经济入股分红14.384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基地”+平台载体,构建人才引培“新势能”。彝道重楼基地副总经理张贤说:“近年来,我们依托平台载体,引进了一批中药材科技人才,更培育了一批懂种植、善管理的重楼‘土专家’”。为构建“闭环式”人才项目落地机制,茂山镇坚持以链强链,紧扣“中药材发展”布局“基地建设”“基地建设”推动“人才引培”的发展理念,深化专家人才“编组进站”,2023年引进云南中医药大学徐福荣专家团队,挂牌成立云南(昆明)徐福荣禄劝道地滇重楼产业专家工作站,以点带面强化专业人才对重楼产业发展的支撑。同时,采取“基地课堂+专业课堂”模式,开设农民培训班,进站专家开展重楼育苗、种植、管理培训3期,培养重楼种植“田秀才”75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基地”+科技赋能,打造产才融合“新引擎”。“重楼基地所在的东屏村委会入选云南省2023年“一村一品”专业村镇目录,我们正通过政府主导、科技助力推动“彝道”品牌建设”,云南彝道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兆云介绍说。近年来,茂山镇始终践行产才融合理念,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积极推动“科技下乡”,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专家团队,对重楼属植物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研究,建立了产地、物种及滇重楼药用与非药用部位等数据融合鉴别模型,创新了基因组DNA特异性引物对滇重楼种苗的分子鉴定方法,筛选出性状稳定、抗病、高产的“彝道一号”,确保种苗发芽率在90%以上。自2016年进入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平台,与商务部的国家追溯平台实现数据对接以来,基地重楼实现了从种植、加工到流通销售全产业链大数据追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彝道扶贫模式”到“重楼富民计划”,茂山镇将持续聚焦中药材产业,推动重楼基地发展,以“药”筑底,以“产”育人,助推“组织引领链、人才服务链、科技创新链”“三链”融合,实现“小基地促大作为,小重楼链大发展”。

来源 | 魅力禄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