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民营为什么会失去信心?

清华的魏杰教授提出了两个”理解偏差“。民营的小老板哪会有什么理解偏差?他们只管实际结果,你说要发新质生产力,理论上完全没问题,问题小老板不是经济学家,只管这事谁出钱,出钱赔了是不是就成了电子屏上公布的老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杰教授当然是高大上的视角,他认为民营失去信心,来自于两个基本的偏差。

第一个偏差是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共同富裕大约是中国人独特的理想,这个政策在中国都是深入人心。

什么是共同,最朴素的理解就是大家都差不多,这挺好,我很想与马云共同,哪怕是与他的零头共同;但有一个问题没有很好地说清楚,是不是要把企业的私人产权与财富一起拿出来共同,这可非同小可,这是抢钱,是从别人的口袋里掏出他合法的挣的钱,这是削藩、是均田,是对法治经济与宪法的清场式的破坏;于是,网上一片欢呼与浪潮,当年叱咤风云的商界大佬立即集体销声匿迹,资本沉没了。

至于有人说流出了21万亿美金,相当于中国全年的经济总量,这是低俗的错误,中国是外汇管制国家,不管你从什么渠道,这么大的量级零可能;但是,马云之流润到了新加坡,做了闲云野鹤也是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间资本的退却,毫无疑问,对中国经济的后三十年,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那么,共同富裕是削藩吗?

当然不是,在达沃斯国际论坛上,中国明确地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不会搞什么计划经济,共同富裕是长远的理想,而现实是国家要创造财富,要先富起来了。

那么,富人吓跑了,这会有利于创造财富吗?

有人说,不是那个意思,只是增加对富人的税收。税收是均富的手段吗?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吗?这还是知识点的问题,税收的目的不是共同富裕,都共同了谁还吃饱了撑的,拿出身家性命去做风险投资,赚了钱以税收的方式与你平均,把赔钱的悲伤留给自己?那不叫高尚,叫不食人间烟火,是智能机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税收的本质是平衡,所有经济学的原理都是平衡,都是在找平衡点。

中国已经是税中之王,个人税累进是45%,而美国是39.6%,新加坡是24%,请问,中国的个税还能向前累进吗?这是在爱国,还是在毁国?再增加个税,甚至有的网红叫喊着要征到100%,那么投资的意义是什么?信心安在?

所以,政策不是这个意思,民营的老板们理解错了.只是我们的专家们一直对政策缺少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而舆论环境也过于放纵了恶意反民营言论的张扬.

第二个偏差是对“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理解

这又是个什么偏差呢?

是私人资本不能发展吗?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政策天天在呼唤民间资本,呼唤它们跳出来做耐心资本,因为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随你怎么解读,需求也好,产能也罢,或者居民收入,或者中美脱钩,分配的问题,体制的问题,就业的问题,遥遥领先的问题,千言万语,归结到一个字:钱。

钱不等于资本,用于投资的钱,能推动财富创造的钱才是资本,它是社会全要素生产的组织力,也是全要素运转的能源;全世界,古往今来,谁会仇视投资人?把投资人戴高帽,游街?轮番大流量地丢鸡蛋,摁在地板上反复摩擦,把全人类的缺点都堆在了民营老板的身上,仿佛全人类都那么干净,但是,这一切在中国发生了,于是,民营又有了一个理解偏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政策说“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完全不是那个意思,为此,《报告》又做了一个定位:民营经济也可以发展壮大,在下一个百年计划中做“生力军”,在科创中做“基础”,在总体上对民营经济还是肯定的。

也有人说,“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是防止私人资本垄断,防止改变了颜色。

这其实也是理解偏差,老百姓自己投资颜色就变了?这个说法有矛盾,至于私人资本在中国垄断,那更是高看了,我们知道的情况了,已经创造出了836万个老赖,占了民企的五分之一。

按照经济学意义上的“垄断”,到目前为止,还不存在私人资本的垄断,垄断只发生在国企,而且也不存在对国企生效的《反垄断法》,马云放弃了实际控制人,刘强东说十二年后,京东完整地交给国家,这才是真实的景致,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是私人资本垄断,还是自觉离场?

民营的未来在哪里?

如何走出理解偏差的为迷宫,重建信心,魏杰教授没有给出答案,人们在等待七月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