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团队,看似复杂,不外乎这3点!

在工作中,许多管理者都遇到过这样的困境:

明明已经做出了明确指示,但团队执行时却总是出现偏差,这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问题的关键往往出在了管理的基础环节。

带团队,看似复杂,不外乎就这3点:定制度、走流程、抓执行。

01

定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是团队管理的基础,也是下属的行为约束。

说白了,定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团队明确“高压线”。

让大家心里有底,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该怎么做。

这样一来, 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团队也就不会乱成一锅粥。

(1) 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带团队,首先得立下明确的规矩,这些规矩要实在、好用。

能让团队成员在遇到工作问题时有所依据,比如行为规范、工作流程、奖惩措施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这些规矩,下属不仅能稳稳当当地开展工作,更重要的是保障每个成员的权益。

想想看,如果团队里没有明确的制度,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局面?

每个人都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事,结果必然是冲突不断,效率低下。

所以,“有法可依”是团队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

(2) 制度先行,风险可控

“未雨绸缪”总比“亡羊补牢”更为明智。

制度,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工具,更是预防问题发生的利器。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团队可以在问题出现之前就筑起防线,有效降低风险。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犯错,也都有一定的惰性。

但丑话在前,有了制度的约束,就能避免一些常见问题的发生。

当然,制度并不是针对某个人,而是为了保护整个团队。

只有大家都按规矩来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当领导,更得重视制度,提前规划好,让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

这样,遇到问题时,大家就能迅速应对,把损失降到最低。

同时,制度先行,也是对团队负责的表现,有了明确的制度,大家工作起来就更有头绪。

这对团队稳定和发展都有好处,还能让大家工作更顺心,更满意。

(3) 灵活调整,与时俱进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

市场环境总是瞬息万变,团队内部状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我们的制度不可僵化,必须能够灵活调整,与时俱进。

作为管理者,要时刻保持敏锐的市场触觉,关注行业动态和内部员工的反馈。

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地对制度进行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人们总是渴望公平合理。

当制度能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时,员工便会感受到更加合理的对待,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在带团队时,制度的灵活性,就是为了向下属传达信息:

制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制度的存在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变化、促进团队发展的工具。

反之,如果制度僵化不变,可能会引发下属的不满和抵触,进而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02

走流程

“流程如水,顺畅则活,堵塞则乱。”

在工作中,流程发生堵塞,可能源于下属的能动性不足,也可能是流程设计本身存在问题。

作为管理者,我们要时常审视和检查流程,确保适应团队的变化需求。

特别是在人事变动、岗位调整后,更要对流程进行及时的优化和调整。

当流程受阻时,许多公司通常是给员工施压来解决问题,期望员工能在流程节点间多做一些衔接的工作。

然而,这种做法不仅不公平,也容易导致团队内部忙闲不均,出现“累死能干的,闲死偷懒的”。

更严重的是,如果管理层和员工间的职责界限模糊,甚至也会出现老板干着管理层的事,管理层干着员工的事,而员工却无事可做。

为了避免流程堵塞,以下3点要注意:

(1)通俗易懂,便于操作

管理者在下达流程时,跟团队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解释。

就是说,你得把每个步骤讲得明明白白,别用那些难懂的术语,让人摸不着头脑。

就像喝水一样,只令清澈透亮,别让人猜来猜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光说清楚还不够,你还得手把手地教,给团队做培训,确保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做。

说到底,简单易懂才是王道。

你讲的东西,团队能听懂、能接受,这样才能去执行。

当然,这并不是啥高深的事儿,就是要多花点心思和时间。

(2)直接明了,减少冗余

高效的管理流程应如离弦之箭,直击靶心,不绕弯路。

管理者也要精打细算,审视流程的每一环节,毫不留情地剔除那些不能为项目增值或拖慢进度的冗余步骤。

毕竟,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决定成败。

(3)突出重点,把握关键

在项目的众多环节中,总有一些关键点能决定整个项目的成败。

管理者必须有能识别出这些关键的环节,并集中优势兵力,确保这些关键环节得以顺利突破。

同时,也要让团队成员对关键环节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强的战斗力。

正所谓“牵牛要牵牛鼻子”,明确并抓好关键环节,才能事半功倍。

03

抓执行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有了制度和流程,关键在于去执行。

管理者要带人有方法,用人有策略,从人员上下手,狠抓执行。

(1) 目标清晰,期望明确

在做之前,管理者要因人而异,为团队成员设定清晰、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期望成果。

这样,每个成员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同时,定期回顾和调整目标,确保团队始终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确的目标,不仅能激发团队成员的动力,还有助于团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使命感。

(2) 量能授权,各尽其才

在分配任务时,我们不能仅仅依据职位或头衔来简单划分,而是要根据员工的具体能力

精准识人,合理分配,将他们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上。

例如
对于那些善于沟通协调的人,可以让他们负责与客户或供应商的对接工作;
对于细致认真的人,可以让他们承担数据分析和报告整理的任务。

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还能让团队成员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认可,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同时,还能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劳动,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

此外,也要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多元化能力。

通过交叉培训和项目合作等方式,让他们接触和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为日后做准备。

(3)胡萝卜加大棒,双管齐下

在做的过程中,你要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来激发员工。

这包括但不限于物质奖励、晋升机会、培训发展机会等。

通过给予员工适当的奖励认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回报,从而更加卖力地工作。

同时,也不能忽视约束的重要性。

当团队出现懈怠、失误或违规行为时,你也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惩罚来纠正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进行严厉的惩罚,而是要通过有建设性地反馈和指导,来帮助他们认识到问题并改进自己的行为。

在实施激励和约束措施时,也要注重公平和公正性,确保团队能根据他们的表现和贡献得到应有的奖励或指导。

✎写在最后

定制度、走流程、抓执行只是管理中的其中一部分。

但作为管理者,如果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并践行这三点,相信团队一定能够更加高效和谐。

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