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下称“世旅组织”)发布的2024年第二份《世界旅游业晴雨表》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国际游客超过2.8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约20%,已恢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的97%,这表明该行业已几乎完全摆脱了疫情的影响。

2023年,国际游客人数恢复到2019年水平的89%,旅游业出口收入恢复到96%,旅游业直接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019年水平。世旅组织预测,国际旅游业将于今年全面复苏,游客人数将比2019年增长2%。

当地时间21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的旅游业研究报告也显⽰,今年国际游客接待量和旅游业对全球GDP的贡献预计将恢复⾄疫情前⽔平。位于WEF2024年度旅游业指数榜单前列的经济体是美国、西班⽛、⽇本、法国和澳⼤利亚。

2023年,中东地区的国际游客接待量恢复速度最快(相⽐2019年增长了20%),⽽欧洲、⾮洲和美洲旅游业也强势复苏到了疫情之前水平的90%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东、欧洲、非洲旅游业增长表现突出

世旅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中东地区的相对增长最为强劲。2023年,中东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恢复疫情前游客人数的地区,其中国际游客人数比疫情前水平高出22%。2024年第一季度,国际游客人数比疫情前水平高出36%,同比增长4%。

此外,欧洲是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地区。今年第一季度,抵达欧洲的国际游客人数达到1.2亿人次,比2019年第一季度高出1%。

其他地区中,今年第一季度,非洲的入境游客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5%,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13%。美洲在第一季度几乎恢复了疫情前的游客人数,达到2019年水平的99%。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旅游业也正在迅速复苏,2023年恢复了65%,而2024年第一季度的游客人数达到疫情前水平的82%。

值得注意的是,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2024年同期许多旅游目的地的表现格外亮眼,个别目的地的国际游客人数甚至出现三位数增长,例如卡塔尔(增长177%)和阿尔巴尼亚(增长121%)。

WEF的最新报告也显示,在参与《2024年旅游业发展指数》排名的119个经济体中,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表现亮眼,譬如,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土耳其等新兴的主要旅游目的地进入前30名。从2019年至今,中东和北非地区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进步幅度最大。

世旅组织的最新数据还展示了旅游业复苏对于目的地经济的重大影响。

2023年,国际旅游业收入达到1.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名义上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按实际价值计算——即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则恢复了97%。

按地区划分,欧洲在2023年的旅游业收入最高,达6600亿美元,实际收入比疫情前高出7%。中东地区旅游业收入比2019年增长了33%。美洲恢复到疫情前收入的96%。非洲恢复了95%。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恢复了78%。

2023年,国际旅游业出口总收入(包括客运)将达到1.7万亿美元,按实际价值计算,约为疫情前水平的96%。旅游业直接GDP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预计2023年达到3.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3%。

展望2024年:全面复苏

WEF的最新报告称,国际旅游业预计将从疫情期间的低谷复苏,并超越疫情前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全球旅游需求的显著增长,航班数量的增加,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开放,以及对自然和文化景点的兴趣和投资不断上升。

最新的联合国旅游信心指数显示,即将到来的夏季旅游旺季前景乐观,2024年5月至8月期间的信心指数为130(0-200分),比今年早些时候更为乐观。

不过,国际旅游业复苏存在一定差异。WEF的《2024年旅游业发展指数》报告称,虽然在参与排名的119个经济体中,有71个经济体自2019年以来提高了得分,但全球平均得分和疫情前相比仅仅提高了0.7%。

世旅组织专家小组则认为,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多重阻力继续对国际旅游业和信心水平构成重大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指出,尽管各地区情况不一,但总体而言,全球经济复苏稳定而缓慢。与此同时,持续的通货膨胀、高利率、油价波动和贸易中断导致交通和住宿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物价上涨和整体经济面临挑战,预计游客将继续追求性价比、短途旅游,而极端气温和其他天气事件可能会影响许多游客的目的地选择。地缘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是国际旅游业面临的重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