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5月21日,位于铜陵市郊区灰河乡境内的普农集团二分场、四分场,金黄的麦田成块连片,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一排排金黄的麦穗被收割机吞进“肚”里。不一会儿,饱满的麦粒就堆满了收割机的储粮仓,田间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间来回穿梭。陈磊摄

“今天是第一天收割,我们安排了3台联合收割机进行作业,预计下午三、四点内完成收割。”承包大户谢夏海说,他今年承包了60亩地种小麦,亩产约800斤,机械化收割大大缓解了“双抢”时节时间短、雇工难、价格高等问题,还能及时抢抓种水稻的茬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间来回穿梭。陈磊摄

小麦收割完后,会通过运粮车运往烘干中心进行烘干仓储作业。“粮食烘干后,符合质量标准的,我们会尽快入库,进行科学管理,确保粮食品质。”天天米业厂长张济生介绍,前段时间遇上大风,不少麦子出现倒伏现象,需要及时收割烘干,这段时间,烘干机器是每天加班加点火力全开,尽量满足周边农户的烘干需求。

今年铜陵市郊区小麦可收获面积6.1万亩,较去年增加0.93万亩,预计总产2.07万吨。为确保颗粒归仓,郊区抢抓当前晴好天气,科学安排,合理调度,全力抢收。该区共成立1个“三夏”应急抢收作业队和3个农机维修服务队,投入联合收割机600余台,以每天1.5万亩的进度,全力抢收,及时晾晒、烘干入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民在晾晒收割好的小麦。 陈磊摄

据了解,铜陵市郊区夏收高峰期将出现在5月22日前后,5天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小麦机收任务,预计夏收工作将于5月底前基本结束,机收率稳定在100%,损失率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近年来,铜陵市郊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探索土地“轮耕轮作”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今年夏收,郊区农业部门向广大农户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品种的同时,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点对点技术指导服务,促进农业稳产增产,确保颗粒归仓、农民增产增收。(陈磊 周若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