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南京落网的大特务临刑前称,陈赓可证明其身份。

在1951年春,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掀起了一场“镇反”运动,旨在检举、揭发和监督国民党反革命分子。

在这个运动中,一个名叫杨登瀛的人被卷入其中。然而,让人惊讶的是,他在即将被处决的时候,竟然说出了中共高级司令员“陈赓”的名字,声称陈赓能够为他作证。

这句话震惊了全场,因为人们很难相信,曾经的大名鼎鼎的国民党中统局驻上海特派员会和中共中央的高级领导有“交情”。

但是,事情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起事件的谜团未解,杨登瀛的真实身份究竟为何?他与中共中央特科的联系何在?杨登瀛是中共中央特科在国民党内部发展出的第一个反间谍关系,而将他引荐给中共中央特科的人,正是曾在上海组织和参与了五卅爱国运动的优秀共产党员陈养山。

那么,为何人们将杨登瀛描述为“白皮红心”呢?这其中有何缘由呢?实际上,作为1919年五四运动中的一员爱国学生,杨登瀛在运动结束后,于1924年果断地加入了国民党,希望能够跟随孙中山先生一起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登瀛和陈养山的相识,源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情怀。在五卅运动中,杨登瀛结识了陈养山,一个热心的爱国倡议者。

虽然当时杨登瀛并不知道陈养山已经加入了共产党,但他们的相识,似乎是命中注定的。杨登瀛在日本留学时,曾经阅读过一些马列主义的相关书籍,对进步思想有深厚的认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养山经常通过《中国青年》一类的书籍向杨登瀛灌输共产主义思想,同时对杨登瀛的日语水平感到十分羡慕。于是,他请求杨登瀛教他学习日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杨登瀛结识了另一位对他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朋友——杨剑虹。

杨剑虹是上海洋务工会的负责人,虽然他们的思想观念有些不同,但他们是广东老乡,且都是独自一人。于是,他们决定共同生活,成为了非常好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养山在学习日语的同时,也经常向杨登瀛赠送共产主义思想的书籍。这些书籍让杨登瀛深感震撼,开始对爱国的方向产生了疑惑。

就在此时,蒋介石因为党内派系林立、无法掌控局势,再加上个人私心,发动了一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勾结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试图背叛与共产党建立的革命战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登瀛对政变的突然爆发感到难以接受,他的不满情绪瞬间上升。他对所在的政党能否坚守爱国主义、领导革命的能力产生了严重的疑虑。

然而,政变的结束同样迅速,杨登瀛还没来得及理清心中所有疑问,国民党内部就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变动。随着国共合作战线的破裂,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成立,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特务组织,其最高领导层中有一个名叫陈立夫的人,他是杨剑虹的直接领导,而杨剑虹则是他的心腹和助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杨剑虹被委任为上海特务机构的负责人,虽然职位不高,但实权在握。杨剑虹的突然升职,直接推动了杨登瀛在上海的地位和价值的攀升,因为新上任的杨剑虹考虑到杨登瀛的能力,决定让杨登瀛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杨登瀛看到这是在上海特务机构大展身手的绝佳机会,于是他开始积极拉拢国民党内部的一些人物,比如张道藩等人,并甚至“仗义”到为张道藩清除政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登瀛在上海特务机构负责人助手的职位上全力投入,但他发现国民党的问题并非局限于上海,而是整个政党体系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