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你考过公才能打碎考公滤镜。

读过研的说还不如工作积累经验,工作久的后悔没考个研提升上限,私企的焦虑没有稳定的编制,稳定编制的感叹不如下海赚点钱。人,总是这样,把没有选择的那条路想象得布满鲜花。所以说,不要美化未选择的路,相信自己做出的每个决定都是当下的最优解。

原地不动只能在半山腰,尝试爬一步起码离山顶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公不是唯一出路,没必要死磕。边工作边考,哪边更好去哪个。考不上就去工作,想考公就在职备考。考上了当然也很开心,考不上我也不想去责怪自己,可能暂时就是没有那个能力。

如果现在手头不那么宽裕的情况下,有一个工作就先做,不管这个工作能不能提升自己,先吃饱,再去想后面的。底层工作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的,要想做好,也没有那么容易,有的人在底层做,慢慢就摸索出来了一些更好的方式,这未尝不是一个好的进步,重在有没有心。多去尝试,总有会让自己想去坚持的方向。而且在底层做,不代表不能边做边考公,要是有机会就每天回家学一点,十分钟也是好的,慢慢就积累了知识。只能说要沉住气,静下心,晚一点就晚一点,不能赚很多,爬高一些,那安安稳稳的也不错。

年轻人应该多尝试,而且是深度投入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就业环境很恶劣,学历歧视,行业门槛上升,薪资待遇不均,高校毕业生激增。

考研可以推迟就业,观望就业形势。考公是为了获得稳定工作的。如今普通大学生都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缺乏个人发展指导,除了自己摸索,毫无选择。如果家庭条件差,还负债,那未来发展会更坎坷。试问,在如此情况下,如何破局。大环境大趋势下,个体难以改变,顺势而为亦或是随波逐流。如果只说考公考研群体存在盲目性,而不说大环境,这是耍流氓。考公哪怕录取率再低,也体现了公平性,双一流和双非本,专升本大家一视同仁,择优录取。更具有稳定性,目前经济下行,大厂裁员比比皆是,很多行业都是吃年轻饭,有多少人能扛住35岁危机。小企裁员维权难,大企裁员无保障,大城市漂泊无根,年年上演返乡潮。很多人都意识到,稳定越来越重要。果断考公何尝不是一种清醒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年轻人要花很长时间,才会摸索适合自己的路,其中花费的时间,物质成本都是无法计算,考公算是投入成本较低,且符合广大工薪阶层的大学生的路。很多临近毕业大学生深知自己还有应试能力,能冲上不错的岗位,为何不冲。考公考研的背后,是对自身学习能力,家庭承受能力,个人发展方向的多方权衡。

深入尝试,就是在认清自身能力,所处环境后,选择比较适合的路,并全力以赴走下去。就算最后失败,总结经验,再判断是否继续走下去,这也是一种成长,这是有效试错。人不就是要在自我肯定,自我怀疑中走完一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