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典型试题评析

好的高考作文题,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原则: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要有利于中学教学,还要有利于考生发挥。通过高质量作文题,让那些逻辑思维能力强的考生能够脱颖而出,以供高校选拔;通过高质量作文题,引导中学进行有质量的作文教学,让教考完美衔接;通过高质量作文题,让考生在应试过程中无形地进行自我思想教育。

好的高考作文题,应该让考生“人人都觉得好写,但又不是人人都能写得好”;应该让考生“似乎能套作,但又很难‘迁移’”。好的高考作文题,应该屏蔽那些“套版”式应考前的“准备之作”;屏蔽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花里胡哨的所谓“美文”;屏蔽那些没有经过深思就写出的肤浅又空洞的平庸之文;让那些不认真教学仅靠贩卖所谓“模式”的教师无路可走,让那些平时不认真写作文考试时“临阵磨枪”的学生“走麦城”。

好的高考作文题,可以安慰那些扎扎实实进行作文训练的教师,鼓励肯花功夫下力气搞好作文教学的教师;可以让那些长期进行思维训练的学生在考场上大显身手,可以让那些有思想、善表达的学生能够成为脱颖而出的千里马。

笔者认为,今年天津卷语文高考作文题,就是一道好的高考作文题。试题看似很简单,实则很难;写平淡文易,出佳作难!

请看2024年天津卷语文高考作文题:

在缤纷的世界中,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都会面对别人对我们的定义。我们要认真对待“被定义”,明辨是非,去芜存真,为自己的提升助力;也要勇于通过“自定义”来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前进。以上材料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你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略)

试题的核心是“被定义”与“自定义”。这是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在试题中的体现。

在繁杂的世界里,我们经常会受到来自别人对我们的定义,即别人说“我”是个什么人,这就是“被定义”。“被定义”可以理解为来自外界的评价,可以分为正面和负面的。若是正面评价,可以说说你支持的理由;若是负面评价,你可以驳斥,但要有理有据。这需要明辨能力。“被定义”还可以理解为贴标签。对“贴标签”,通过别人眼中的“我”与自己心中的“我”作比较,去芜存真。

面对“被定义”,我们要独立思考,用“拿来主义”对待,最终为我所用,助力自我提升。除了认真对待“被定义”,我们更要勇于“自定义”。“自定义”是自己说“我”是什么人。“自定义”,可以理解为由自我认知而得出的“是什么”,可以选择价值观、志向等来写。角度可以从“家事国事天下事”中选择,“事事”都可以写,既可以写大气磅礴之作,亦可写小桥流水之文。

在价值观多元的当代社会,既可以选择“大我”,也可以选择“小我”。

比如,若选择“自定义”,可以选择“路”,胸怀“大我”者可以写“中国特色之路”,“小我”者可以写祖辈父辈之路、本人之路。若选择“被定义”,可以驳“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道作文题,还可以从“被定义”中写出“自定义”来。两者结合,在结合中申述个人观点。比如:“有人说我们××后是身体的巨人,精神的橐驼,但我要大声告诉你:我们是精神的巨人。”“有人说我们××后,个性张扬喜欢竞争,但我要大声地告诉你:我们喜欢竞争,但更喜欢合作,我们追求的是双赢。”

作文是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试题,关乎国家选拔优秀人才,关乎课程改革实质性进展,关乎教考衔接,关乎广大考生能力发挥展现。

今年天津卷作文题,既切实发挥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又在考查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树立了旗帜。好的高考作文题,会让各方“共赢”。

(作者系天津市天津中学高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24日第9版

作者: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