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期,一则关于职业学校学生被迫进入工厂实习,遭遇严重权益侵害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生们不仅在经济补偿上遭受不公平待遇,还面临着超负荷的工作时间和严格到近乎苛刻的管理制度。这不仅折射出职业教育实习环节的混乱现状,更触动了公众对于教育公平与劳动权益保护的深刻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日有消息爆出,在某市的一所职业学校,本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美好愿景,却化作了一场学生权益的“寒冬”。据多名在校学生匿名透露,他们被学校安排至合作工厂进行所谓的“实习”,每日工作长达12小时,远超国家法定工作时间,且仅获得每小时8元的微薄报酬,而工厂实际上支付给学校的费用却是每小时25元。巨大的差额不禁让人质疑,这究竟是实习还是变相的廉价劳动力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像是被卖了一样,每天累得几乎倒下,但所得的报酬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一位参与实习的学生心酸地表示。除了经济上的剥削,学生们还面临严格的出勤要求,不允许旷工请假,即便生病或有紧急事务也不例外。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剥夺了学生的个人自由,更是对人性的漠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职业教育法》及《劳动法》明确规定,学生实习期间的权益应得到充分保障,不得从事与专业无关且有损身心健康的工作,且工作时间、报酬等应符合法律规定。显然,这些规定在此类实习安排中被严重忽视,暴露出监管的盲区和制度执行的软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类现象的背后,是利益链条的扭曲与监管机制的缺失。一些职业学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与企业形成灰色合作,牺牲学生利益以换取经济利益。同时,相关部门的监管滞后,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进一步纵容了违规行为的发生。

面对这一现状,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吁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门应立即行动,全面排查并严厉惩处违规实习安排,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确保每一位实习生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此外,增强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推动实习与专业学习的深度融合,才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吸引力的根本之道。

社会各界亦需持续关注,为学生发声,共同构建一个健康、公平的实习环境。毕竟,每一个实习生都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权益不应成为发展的牺牲品。

实习,原本是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不应成为压榨和剥削的温床。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职校学生撑起一片权益的蓝天,让教育回归本质,让成长不再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