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文化在我国本土广为流行。

在“三教合一”的社会大背景和发展趋势之下,中国的一个本土宗教逐渐成形,那就是禅宗。

许多朋友可能会将禅宗与佛学文化混为一谈,但实际上,禅宗是一门兼具了儒释道三教特征和内涵的本土宗教。

唐朝时,我国的周边邻居,纷纷加大与我国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力度,尤其是日本,更是对中原文化敬仰已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禅宗的影响之下,日本的绘画艺术实现了“大和绘”到“水墨汉画”的转变。

这一转变,对日本的艺术领域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和绘”和“水墨汉画”究竟指什么?禅宗精神和文化内涵,又会如何影响日本绘画?

传统技艺,吸纳禅宗

中国的历史爱好者和艺术爱好者,对日本绘画艺术有着很深层次的研究。

其中,两大风格的转变,格外引人注目,其一是“大和绘”,其二则是“水墨汉画”。

“大和绘”,这是公元10世纪之前日本的主流绘画形式和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强调对日本贵族人物及其生活的描绘,更加关注社会主体本身,至于自然环境,或是一些景观建筑,都是人物的点缀,算是“背景板”。

这一时期,日本正处于文化过渡时期。

众所周知,日本在盛唐之时,曾经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与唐朝进行文化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唐朝是主体,而日本是客体。

唐朝那丰富而璀璨的文明,令整个世界眼前一亮。

我们有着最繁荣的经济,有着最开放和最包容的文化,有着最具特色的社会生活状态,也有着美轮美奂的文明发展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时的日本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小岛国,作为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他们当然会拼尽全力,吸纳我们的文明成果。

随着时间的流逝,唐朝文明对日本社会的影响逐渐减弱,日本本土的文化体系,也逐渐发展完善。文化过渡,在所难免。

这个时候,日本的贵族便呈现出了优雅而奢靡的生活风格。

他们并不张扬,也不会刻意突出自己的贵族优越性,但就是在不经意之间,他们会暴露来自贵族的奢侈生活方式,令人瞠目结舌。

低调地炫富,或许正是日本贵族的风格。

而为了迎合这一风格,“大和绘”的艺术形式同样也是优雅而低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并不强调纷繁复杂的构图,更不强调过于精细的技巧,只要能够还原日本贵族的生活场景,那这就符合“大和绘”的基本需求。

所以我们能看到,“大和绘”风格的绘画,大多采用十分亮眼的色调,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大气的线条。

整个画面没有一丝杂质,每一个部分都十分有用,风格极为和谐,此时,我国的禅宗思想,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日本的“大和绘”。

所谓禅宗,是我国的一种本土宗教体系,它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宗教特色与文化内涵,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区性。

由于日本非常热衷于同中国进行文化交流,中国的禅宗思想,自然也会潜移默化地对他们产生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禅宗,就不得不提禅宗入画,而说到禅宗入画,就不得不提宋朝时的水墨风光。

宋朝时,重文轻武的国家政策,导致整个社会的文化气息非常浓郁。

整个国家,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底层百姓,几乎每个人都有着一定的文化基础,就连穷苦百姓,有时也能出口成章。

在开放繁荣的文化环境之中,禅宗也得到了全方位和深层次发展。

宋朝时期的文人画,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很深。

文人画与传统的中国绘画类型不同,它讲究形神兼备,而且更加看重对绘画主体的神韵的描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描绘其具体形状,文人致力于还原自然山水、花鸟虫鱼等内容的神韵,使之呈现出最为本真的魅力。

由于禅宗强调朴素淡雅,所以禅宗入画时,绘画笔触以水墨为上佳之选。

水墨画最能渲染氛围,寄托境界,传递情感。而且,水墨画当中的留白,也自有其精妙之处。

在禅宗当中,某些佛学文化,通过绘画艺术完美展现了出来。

而这一点,与佛门弟子的个人才能又有很大关系。

许多遁入空门之人,虽然远离红尘之外,可他们的才华,乃至才情,丝毫不逊色于那些身处红尘之中的著名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宋朝时著名的佛印和尚,他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至交好友,二人常常相约出游,欣赏天下美景。

佛印和尚的个人才华,并不亚于苏东坡,而且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文学上比拼,有时苏东坡都不能确定佛印和尚的深浅。

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常常能够出口成章,在绘画一事上也有着颇深的心得,他的文人画堪称一绝,就连苏东坡也得甘拜下风。

整个宋朝,如同佛印和尚一样“真人不露相”的佛门才子,还有许多许多,他们的存在,进一步推动了佛学文化走进文学艺术领域。

另有一些俗世的画家,他们虽然不是佛门中人,但他们对佛学文化却极为信仰,禅宗思想兴起和发展之后,他们也成为了最忠实的拥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们的绘画当中,人们极容易发现与“修身养性、返璞归真、自然意趣、简约典雅”相关的主题和风格。

他们同样是禅宗入画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并且也开创了新的绘画形式和风格。

在这群中原文人的影响之下,禅宗思想也来到了日本国内,影响着日本传统的“大和绘”风格。

渐渐地,人们的审美取向和追求层次都发生了明显转变,“大和绘”也开始向“水墨汉画”转变,而后者,正好体现了禅宗对日本绘画艺术的影响。

水墨汉画,清隽淡雅

日本的南北朝时期,正是“水墨汉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原本流行于社会的“大和绘”,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和绘”强调对贵族奢侈优雅的生活场景的描绘,其内容更多聚焦于人文社会,聚焦于真实的生活。

而自然山水,万事万物,都成为了贵族的点缀。

这样的绘画作品固然能真实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定社会阶层的历史,但作为艺术作品来看,却失去了艺术性和趣味性。

艺术留给观看者的想象空间,“大和绘”也几乎不具备。

“水墨汉画”则不同,它与中国宋朝时期的文人画非常类似。

相比起传统的写实手法来说,“水墨汉画”更加注重对意境的描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画面想要传达出什么中心思想,创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核心内涵,绘画需要寄托哪些情感……

这些问题,往往比画作内容本身更能引起创作者的关注,也更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通常情况下,“水墨汉画”需要先勾勒绘画的整体场景,也就是说,要搭好边框。

边框里面的内容,种种细节的填充,创作者都会尽量用线条来代替大篇幅的墨染,至于留白,这也足够重要。

纯黑的墨色和刻意留出的白色,往往能给人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水墨汉画”的本质既然是水墨画,它的内容当然一改从前的人和物,更多地聚焦于自然风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河流,每一片花园,每一棵古树,都能成为创作者眼中别有生机的存在。自然万物,皆有有趣之处。

脱离了人文社会,那些或壮阔或秀美的自然风光,反而更能让人眼前一亮。因此在取代“大和绘”的道路上,“水墨汉画”走得非常顺利。

至于日本“水墨汉画”的代表画家,其功底也十分深厚。

比如说日本的水墨画之父周文,他的悟性极高,他的绘画与意境,层次也堪称深刻。

周文最擅长描绘名山大川,他的作品中,禅宗意味十分浓厚。

他曾解释过自己的创作灵感,他认为,名山大川是自然界对于人类的馈赠,这些地方远离纷繁复杂的尘世,是最适合参禅悟道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在闹市当中,一个人可以悟五分道。那么在他笔下的深山中、溪流旁,这个人便可以悟七分道。

悟道之处,即是禅宗文化的综合体现。

周文有一位弟子名叫雪舟,他是日本“水墨汉画”的集大成者,也是推动水墨绘画日本本土化的代表人物。

雪舟是一位中国文化爱好者,他曾经多次出使中国,对宋朝文人画的研究程度颇深。

他发现,一些经典的水墨画,虽然以黑白为主色,但仍旧会在水墨之外增添一些其他颜色的点缀。

而他想要开创属于日本的水墨画流派,一种只会用上水墨的绘画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绘画艺术,也迎合了当时日本民众的审美风格。让水墨绽放色彩,颇具巧思。

正因如此,他成为了推动水墨画日本化的名家。至今提起“水墨汉画”,雪舟的名字依旧响亮。

禅宗入画,影响社会

除了导致“大和绘”向“水墨汉画”转变之外,中国的禅宗思想对日本的影响,还作用于其整体社会之中。

比如说日本的武术文化,就有着明显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禅宗思想传入之前,日本武术以相扑、格斗等身体博弈形式为主,而在禅宗思想传入之后,剑道便逐渐发展起来。

剑道除了追求技艺的精进,更会追求剑心。这是一种更高水平的境界,它无法捉摸,无法言表,但又确实存在于剑道之中,需要学习者用心感悟。

日本的茶道,也受到了影响。

禅茶,这是茶道文化中的一种新形式,它一改过去的品茶之风,给茶叶注入了克制欲望、抛开杂念、动心忍性的文化内涵。

许多日本贵族,也开始通过喝禅茶的方式来修身养性,茶道文化,因此在日本进一步流传和普及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追本溯源,当今所谓的日式文化,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中国。

结语:

日本的水墨绘画艺术,日本的剑道,日本的文字,日本的茶道,日本的建筑……

这些文化流派,几乎都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文化输出固然是好事,可如果只知输出,不知守护,后果会相当严重,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人人有责,人人尽责。

参考资料:

《宋史》

《日式水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