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召开海洋新质生产力暨涉海企业“盘根计划”座谈会,邀请了25家企业代表,就珠海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趋势、技术创新及市场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从深远海养殖和种业、海洋工程装备,到海洋新能源、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材料、海洋服务等领域,珠海企业研发的一个个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标志着珠海蓝色“新王牌”逐渐成型,也预示着一个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正在加速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会议现场。

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态势“快跃式”向好

广阔无垠的海洋,是人类发展的“宝库”,海洋不仅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更是一片值得深耕的“蓝色经济带”。

“十四五”期间,珠海市海洋经济总量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022年末,珠海市涉海企业超34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超650家。今年一季度,珠海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名义增长约11.4%。

在海洋旅游业领域,2024年春节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267.68万人次,较2023年春节增长45.5%;实现旅游总收入22.41亿元,较2023年春节增长107.0%。海洋交通运输业领域,一季度,珠海港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880万吨,同比增长12.46%;港口集装箱32万标箱,同比增长18.51%。海洋水产品加工业领域,一季度全市水产品总产量约9.58万吨,同比增长6%;产值26.91亿元,同比增长6%。

数值的增长,是海洋产业项目在珠海发展壮大的直观体现。

省内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桂山海上风电场47台风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储运基地-金湾“绿能港”项目年内建成,洪湾渔港被评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试点,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建设稳步推进,全球首创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国内首台配备可自主升降折叠网箱的新型数字智能化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自主研发设计的轻型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格盛1号”以及半潜养殖网箱平台“伶仃牧场1、2、3号”等一批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已相继开工建设。

至今年一季度末,总投资203亿元的20个海洋牧场项目已开工17个,第一季度已完成投资19757.12万元,累计完成投资99728.56亿元。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与北京强佑集团加强海岛旅居康养项目战略合作,签订总投资高达27.8亿元人民币协议,加快推动康养、商业、酒店、低空观光、水上运动、潜水体验等海岛特色文旅类项目建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殖平台概念图。

海洋资源要素保障跑出“创新型”示范

3月20日,省委常委会在珠海召开,要求珠海要“做足海的文章,高质量发展海洋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海岛经济,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

珠海市委、市政府把抓好海洋经济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单独成立市海洋发展局,组建省内第一家地级市海洋集团,优化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理体制机制。

成立以来,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强化服务意识,对涉海项目采取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压缩审批时间,用海项目得到有效资源保障。

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充分发挥万山海域海洋牧场主点场的优势,在广东首创完成“用海保障一张图”编制,梳理出辖区可用海域空间约18万公顷,跑出海洋牧场项目用海审批“加速度”,该做法填补了海洋领域多行业管理信息融合的“空白”,为珠海海洋牧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选址保障。

今年一季度,共推进珠海市用海项目获批10宗,批准用海面积1958.4974公顷,累计获批用海项目269宗,批准用海面积13516.371公顷,有效保障了九洲港2号突堤码头改扩建工程、珠海港高栏港区15万吨级主航道维护疏浚工程、珠江口海洋环境科研浮标布放工程等公共基础建设项目用海需求。

同时,抓住政策“窗口期”,按照“成熟一个、报送一个”要求,推动已备案的西滩片区用海项目报批。探索将历史遗留用岛纳入规范管理路径,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我省无居民海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试点,为下一步全面开展我省无居民海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做好示范,推动无居民海岛管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海洋、利用海洋,探索向海图强、向海发展的新路径?

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局长扶志在座谈会上表示,下一步,珠海将坚定不移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驱动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为珠海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样板做出贡献。

具体而言,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将立足珠海海洋科研、创新平台载体,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海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研成果高效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推动国内外海洋领域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珠海设立海洋类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制造中的海工装备。

珠海市海洋发展局还将重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转型、数字化、现代化技术赋能等手段,积极拓展海洋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改造提升海洋渔业、海洋化工和海工装备等优势海洋产业;以“强链”“补链”和“延链”为抓手,强优势,补短板,瞄准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激活无人船、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新兴海洋产业新活力,推动新兴海洋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前瞻布局海洋新材料、海洋人工智能、深海开发、海洋新能源等未来海洋产业。

为海洋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也被纳入规划。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将探索打造一支海洋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涉海小微企业的落地。同时鼓励银行及金融机构围绕海洋经济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条,提供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开发支持海洋科技、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旅游业等海洋特色产业金融产品。

此外,珠海市海洋发展局还将依托“英才计划”,将海洋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纳入珠海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选拔培养一批海洋基础研究优质人才和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海洋人才,形成多层次的海洋人才培养模式;以重点工程项目为牵引,制定和实施海洋领域创新拔尖人才战略规划,完善“揭榜挂帅”制度,着力培育海洋高精尖人才,努力打造海洋人才高地。

【文字/图片】南方+记者 王韶江

【作者】 王韶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