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争夺沃尔昌斯克的战斗中,乌克兰军队出动了直属特战小组,力图在城市巷战中占据上风。然而,俄罗斯军队在哈尔科夫方向仅投入了30%的部队,包括第18近卫摩步师、第138近卫摩步旅、第2特种作战旅以及车臣“阿赫马特”特战群的小规模试探性攻击,已经让哈尔科夫方向的乌军陷入困境。

当前,俄罗斯军队的进攻战术变得非常丰富,两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包括:俄军主动控制进攻节奏和速度,以及对乌克兰纵深补给通道和交通枢纽实施打击

首先,俄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进攻节奏明显减慢。5月16日晚间,俄军并没有继续向接触线投入更多部队,也没有让二线部队在前线“横冲直撞”。为了确保地面作战人员的安全,俄军控制推进速度,防止被乌军炮兵和无人机部队伏击。俄罗斯军队使用较少的兵力,对乌军边境线进行袭扰后,没有立即向纵深方向挺进,而是在己方火力掩护下,对乌军防御阵地实施稳步挤压。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俄军16日上午控制沃尔昌斯克城北区后,并没有急于从城内强渡沃夫恰河,而是在沃尔昌斯克东北方向的季赫村和齐比涅村伺机寻找渡河突破口。俄军避免正面缠斗,寻找最稳妥的进攻方式,让乌军陷入困境。此外,俄军更习惯于“宽正面”实施大范围牵制,在拉扯乌军防线的同时寻找机会,从沃尔昌斯克两翼渡河后包围该城守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控制突击速度后,乌军火力覆盖无法靠后反击,俄军选择“踩刹车”稳固战线,让乌军炮兵和无人机部队无所适从。乌军一旦靠前开火,容易被俄军无人机或反炮兵雷达发现;若不开火,俄军就会加固“缓冲区”,推进战线并挤压乌军控制区。俄军不急于抢占地盘,而是注重消耗乌军兵力,吸引乌军到哈尔科夫战场。

另一方面,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纵深补给通道和交通枢纽实施打击。由于乌军防空弹药耗尽,俄军空袭几乎是“当着北约的面”进行。5月14日至17日,俄军对乌军在哈尔科夫方向的纵深目标实施高强度空袭,15日一天就对齐尔库尼、普里科洛特涅和鲁西卡洛佐瓦三个后方补给枢纽实施精确轰炸,切断边境地区的乌军弹药补给。

俄军在轰炸前,进行广泛的无人机战术侦查,从接触线向乌军纵深飞行5至10公里,锁定乌军炮兵阵地、前沿哨所、永备工事群或战壕防线。如果发现乌军人员或车辆,俄军会发射FPV无人机或实施炮火覆盖;若发现距离接触线20公里的乌军炮兵单位,则会联系附近巡飞的“柳叶刀”无人机对其实施打击;如果发现距离接触线20至30公里的乌军后勤补给站、弹药库和前沿指挥所,则会呼叫空天军实施精确空袭。

俄军打击流程显示,一旦地面部队遭遇乌军激烈反击或某处阵地久攻不克,就会向联合战役指挥所上报敌情坐标,指挥中心会将坐标位置和弹着点诸元信息提供给值班战斗机。俄军频繁对乌军阵地和后方实施空袭,说明其精确制导弹药生产量已跟上战场需要。目前,俄军针对乌军目标,推出了温压弹版本的ODAB航空炸弹、集束子母弹版本的RBK航空炸弹及高爆版本的FAB系列航空炸弹,弹药使用数量每月递增,大大改善了战术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当前哈尔科夫方向的俄军进攻行动来看,俄罗斯军队善于从被动处境中学习并纠正错误。俄乌双方在战争前和战争后对敌我形势的认知存在误判,但俄方凭借综合国力,及时纠正错误,改善技术装备和弹药储备,逐步适应并改变技战术,最终扭转战局劣势。

相比之下,乌克兰深陷“北约军事援助”的臆想,认为西方提供的武器装备是解决战场问题的“万灵药”。泽连斯基当局对西方援助深信不疑,但西方国家已无法满足乌军在武器装备和弹药领域的巨大需求。面对转入战时经济体制的俄罗斯,北约国家难以支撑乌军大规模反攻的装备制造能力。当前,美西方向乌克兰提供的数百亿美元军援,不过是为泽连斯基当局“续命”,维持冲突烈度。

综上所述,俄罗斯军队在哈尔科夫方向的战术调整和精确打击显现出其适应战场变化的能力。未来,乌克兰需要重新评估战术和战略,以应对俄罗斯军队的变化。各方应关注这一局势,采取措施以实现和平或至少缓解冲突的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