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张陈列于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中的照片,这张照片记录下的是一位24岁的年轻革命志士英勇就义前的真实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片拍摄于1936年4月25日,地点是福建省周墩特种区(现在的周宁县)西门外的刑场,男子名叫凌福顺。

就在这张照片拍摄之后,凌福顺被惨无人道的敌人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杀害了。

拍照时,凌福顺当然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然而,从照片中可以看出,他并无半点畏惧,而是高昂着头颅,目光坚定地望着前方,正义凛然,视死如归。从他瘦骨嶙峋的身体中迸发出来的是一股强大的信仰之力。

革命年代,叶飞同志和年轻的凌福顺在工作中有过交集。上个世纪90年代,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叶飞同志在和周宁县的领导交谈时,曾饱含深情地说:“凌福顺这个人值得纪念,你们周宁要好好纪念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凌福顺是什么身份?他有过哪些经历?这张照片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感人故事呢?

下面,本文将带您一起回顾这段不应被遗忘的感人历史。

一、坎坷的童年

1912年,凌福顺出生在周墩端源村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父亲凌建保靠在地主、富户家打短工来维持生活。

不幸的是,生活本就十分艰难了,凌建保又积劳成疾。贫病交加他没钱治病,最后双目失明。家里的顶梁柱倒了,唯一的经济来源断了。

为了活下去,无奈之下,凌福顺的母亲方娇只能带着还在襁褓中的他四处乞讨。所以,从凌福顺有记忆开始,饥饿和屈辱就始终伴随着他。

屋漏偏逢连夜雨,凌福顺13岁时,母亲被生活重负压垮,不幸离世。饱尝生活艰辛的凌福顺要比一般孩子成熟许多,性格上也是坚毅刚强、自立倔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母亲离世后,13岁的凌福顺对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求,活下去是他唯一的想法。

小小年纪的凌福顺只能靠自己的能力讨生活。他给地主、豪绅家打过零工,当过学徒,砍过柴,贩过茶。

在凌福顺讨生活的这些经历中,他见多了土豪劣绅、地主富户骑在贫苦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事。地主、土豪们什么也不用干,却是“朱门酒肉臭”,而贫苦的百姓拼尽全力只为挣得一口饱饭,这简单而朴素的愿望却经常得不到满足。

身为贫苦百姓中一员的凌福顺深深地同情着这些可怜的人们,一身正气的他经常为别人打抱不平。

因为这些经历,凌福顺心中萌芽出来一个美好的愿景,他希望贫苦的底层百姓能够翻身做主,不再受土豪劣绅的欺压,希望他们通过努力能吃饱穿暖。

1931年,19岁的凌福顺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迫于生计,他到周墩的国民党公安局常备队里当了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走上革命道路,加入共产党

在常备队当兵期间,凌福顺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有志青年。包括肖志芳、郑佛前、王大尧、吴少安等人。其中,吴少安对凌福顺的影响最大。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一些在外入党的闽东籍知识分子在接受了党的新思想、形成了共产主义信仰后,决定返回家乡宣传革命思想,发展组织,开展农民运动。

吴少安就是其中一员,他在福州学习期间,接触到了马列主义和党的革命思想,加入了革命队伍。

鉴于家乡周墩西门街,人流密集,是传播革命思想、发展队伍的有利土壤,吴少安决定回到周墩。

回到周墩的吴少安在周墩警察所当了一名巡官,也就是在此期间,凌福顺和吴少安结识了。

在吴少安的教育和影响下,凌福顺意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贫苦的底层百姓才有机会当家做主,他心中的愿景才有机会得以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在1932年,20岁的凌福顺秘密加入了周墩的地下革命组织,走上了革命道路。

凌福顺敢作敢为、有勇有谋、胆大心细,经常只身一人穿梭于周墩附近的浦源、吴山底、端源等乡村开展群众工作。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凌福顺很快就成长为周墩革命队伍中的骨干。

1933年的春天,中共周墩地下党小组建立。中共福安中心县委书记詹如柏来到周墩,在“陈振记”杂货店秘密召集王大尧、凌福顺、肖安轩、郑佛前等十余人开会,部署建立革命武装力量。

此后,凌福顺、李宏任等人致力于组建人民武装力量。他们打土豪筹款购置枪支,在李墩西山角,开办红军枪械修造厂,制造枪支,逐渐拉起了一支武装队伍。

1934年2月,地下党组织成立了周墩游击队,任命凌福顺为队长,吴少安为政治指导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7月,詹如柏以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委员的身份再次来到周墩,召开革命小组骨干会议。会议作出“建立武装,筹划财政,策动兵变”三项决定。

同时,会议决定由凌福顺和王大尧负责策动兵变。会后一个月,闽东工农游击队第十一支队在周墩城郊的坂头村成立了,凌福顺担任队长。

在凌福顺的带领下,游击队活跃于距周墩城五公里的萌源村,并在此建立了地下交通站。萌源村成了周墩、福安、寿宁、屏南的秘密联络枢纽,很多革命信息在这里传递。

与此同时,凌福顺在王大尧的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党旗前庄严宣了誓,并在此后,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入党誓言。

三、里应外合,智取周墩

凌福顺认为,想要在周墩建立苏维埃政权,就必须铲除或者控制住周墩城内的两支反动武装力量:国民党区后备队和警察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入党后不久,凌福顺就打入了敌人内部,在后备队当了兵,开始了他的“潜伏”生涯。

凌福顺身高腿长、勇猛过人,他也因此得了一个绰号“长脚”。因为军事素质过硬,凌福顺很快在后备队升任了班长、排长。

凭借职务之便,凌福顺逐步以党的革命思想策反、发展了后备队的一些排长、班长等骨干力量,这为后来周墩暴动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成功打入敌人内部的凌福顺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发动兵变。

1934年8月23日,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经过闽东,9月份,以红七军团留下的伤病员和大批武器作为骨干和装备的红军独立师于闽东成立,10月27日,刚成立一个月的红军独立师攻占了距周墩30公里的咸村,扼住了周墩通往宁德县城的咽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凌福顺敏锐地意识到,发动兵变的时机成熟了。于是,在10月28日晚上,凌福顺和吴少安、萧安轩、王大尧等人开会,研究兵变事宜。

会上,他们想出了一个妙计,决定里应外合,智取周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