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背景介绍:

UC Berkeley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GPA 3.75

GMAT: 760

申请结果:AD: Columbia, Chicago (joined with Applied Data Science), Yale (joined with Asset Management); Waitlist: MIT; RJ: Harward, Standford, Wharton。

申请前准备:

对于MBA 的申请,学校比较关注申请人之前在事业,社会贡献上的成就和影响,还有未来的目标。对于绩点和标化成绩,我觉得够用而且不让它们成为短板就好了, 比如GPA 3.7+, GMAT 730+ (旧版). 由于MBA的申请都需要几年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在本科学习的阶段我所准备的,就是应付好课业,多参与社团活动,寻找能锻炼与体现领导力的机会,和同时争取在感兴趣行业中的internship和全职工作。

读MBA的想法是在我工作了2年后产生的,所以在大学时,我的准备也其实没有十分刻意的争对MBA,能做的就是让本科的生活充实,争取好GPA和相关的internship/全职。不少想读MBA的申请人目标是:寻求转行,在行业内继续深造,拓展人脉等等。

由于我初次想申请MBA的时候还在四大,当时主要的目标就是转行到券商/买方。所以我从四大辞职后,原本计划脱产几个月备考GMAT, 自学些其他技能, 比如coding, 和找些义工工作来补足之前全职工作时没能兼顾的。刚好碰上了疫情,和本科学校新推出的一个简便申请项目(免GMAT, 可是算round 3后的轮次)。申请的结果没有如愿,所以我也尝试了再申请全职的工作,在下一个申请季开始之前,由于突然发现脱产的状况或许会造成申请时一些学校的顾虑。所以个人经验还是建议不要脱产准备。

新的工作机会适逢出现了,所以我也搁置了读MBA的想法,想在目标的券商行业内积累经验和锻炼。三年后,读书的想法重新被点燃。同时这次我也感觉能把更多的阅历融入到我的材料,和阐述why MBA, and why now?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项目选择:

提起美国MBA, M7和S16一直都是很多申请者的目标。排名虽然重要,我也比较关注学校在某行业的资源和沉淀,校友人脉的广阔和行业分布,地理位置,校园文化。School visit, 找校友交流,参加学校的info session都是蛮好了解以上信息的途径。最终我的定校选择是M7 (ex. Kellogg,由于Finance较不侧重),加Yale (MBA + Asset Management)。

文书材料:

文书材料最理想的形式,我觉得是有一个大的主题和主线,体现你的个人特质和目标,然后通过各个部分的材料来不断刻画,和深化,最后让招生官能记住who you are。

想达到这样的形式,在执行时需要大量的时间的对自己过往经历的梳理回顾,和朋友(有过MBA经验的会有优势)和申请的mentor老师们交流。我的准备是从2023年初开始的,在自我放空的情况下,罗列下了自己的经历,所学所得,个人的特性,缺点,未来的目标和为什么MBA。然后开始试着总结是什么串列着我的过去,同时影响着如今的话,和推动着我要选择MBA。这可以不只是一条主线,很多时候或许是多个的。这时候的准备就是头脑风暴式的,没有对错和更优解。在把所有都罗列下来后,我找到了同时有过MBA经历的一个同事,跟她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谈到,然后定下了一个大的方向来展现who I am。这个过程建议是找对你有一定了解,和你能信任的人交流,而且人数不也需要多,不然你或许会遇到很多不同的建议。GGU的mentor老师也是很好的一个途径,我的话是在对自己主线有了一个大概想法后再跟mentor进行深入探讨的。我也很幸运能被安排到来自HBS的mentor。

当大致的主线确定后,下一步就是合理的选择例子,和融入在文书中。不断的修改是日常,我也会建议可以把文书版本给朋友和一些了解你的人看,听听他们能否看到真实的你在文章中体现。另外我的个人感悟,MBA文书也很强调共情,毕竟你的目标是希望招生官看完后能记住你,在数千百份文章之中。

除了文书以后,申请材料的其他填写也不能忽视,比较一些简答题,工作职能的描述。越好的学校,它们关注的就越细节和全面。同时这些的填写,也是你给学校提供其他简单素材和表现的机会。我会建议填写完后,让mentor帮忙把把关。还有另外一个需要突出和记住的就是,你的回答需要突出你的影响。商学校招生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申请人所创造的影响,和未来能带来更大变化的潜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对面试:

面试的准备前,首先要熟悉好自己的文书材料,时刻保持着你想给准备讲述一个怎样的你。另外,我的准备方式包括:搜索过往的面经(eg. Clearadmit)和写下自己的回复,在日常中不断的练习回复(目标是能信手拈来,成为肌肉记忆),和寻找机会进行mock interview (GGU就有提供)。对于一些最top的学校,比如GSB, HBS, 听说问题是会比较着重细节的询问,所以需要对自身想提供例子有很好的提前回顾。

几个基本都会问的问题就是why MBA, why now, why this school? 所以一定要准备好。

Waitlist:

遇到waitlist的时候,心态一定要保持积极,因为学校没有直接拒绝这就是蛮不错的一个结果了。我被CBS和MIT waitlist过,之后我也按照建议给学校提供了不时的update,里面涉及:工作上的晋升和项目经历的突出,与校友交流和参加学校活动的总结,在义工活动的更新。我更新的频率大概是收到waitlist通知后3-4周发了第一次,然后再过一个月或者下一轮申请截止时发第二次的更新。另外,我也找到了校友帮忙发support letter,和现在/之前的老板发additional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MIT和CBS当时都只要求一个letter for recommendation)。如果标化成绩有更新,也是给学校发去,不过就是要衡量知道waitlist后,是否把经历集中在刷分上。我个人感觉,除非GMAT在均分一下,是可以考虑的,不过在均分以上,我就认为incremental value added就没那么重要。幸运的,我也收到CBS和MIT后续面试的要求。

感谢世毕盟:

世毕盟在我的申请路上提供了很大的指引,帮助,和支持。从一开始的定校,个人故事的梳理,文书的修改,面试的模拟,和waitlist的策略等等。十分感谢mentor Kaye(在繁忙的工作之外), 培训师冰姐,和雨晴老师,他们一直保持勉励着我在漫长申请的过程中,同时也很尽责细心地回答我的问题,又或者提供建议,还有有求必应地回复我的请求。同时,我也很受益于世毕盟长久的申请经验,让我少走了许多的弯路。于我,世毕盟不仅是老师,也是战友,让我的申请package变得更加深刻和有了升华。这些都是我自己一个人没有办法能很好完成的。再次感谢世毕盟!

寄语:

MBA的申请是一个蛮好的自我回顾认知的过程,这样的经历我觉得能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去思索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同时,在跟不同MBAs交流之中,我也没有听到有过后悔的声音,大家都得到了各种各样的收获。的确,MBA的学习需要占据你2年的时间,和一笔花费,但是应该会是值得的一项投资。愿所有的学弟学妹都能收到梦校的录取。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