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一位老太太在菜摊前伸手摸了一下冬笋。摊主见她衣服打满补丁,翻着白眼说:“老太太,冬笋很贵的,买不起就别碰,碰坏了你赔不起。”老太太微微一笑,默默离去。旁边有人告诉摊主老太太的身份后,摊主顿时羞愧地低下了头。

原来这位衣着寒酸的老太太叫何泽慧,她是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女博士,是中国第一位女院士,也是两弹元勋钱三强的妻子。可有很多人却从来没听说过她的名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14年何泽慧出生于苏州的书香门第之家。1932年,何泽慧以女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不料,老师对她说:“女孩子以结婚生子为重,学什么物理,你转系吧。”何泽慧大怒:“您这是歧视女性,我不转。”

何泽慧不肯妥协,带领其他几个女生一起抗议,最后学校只好答应让她们继续学习物理。

可是这个物理系实在太难了,一年后,28个同学就剩下一半了。到了毕业,男生只有7个,女生只有3个。

三年后,何泽慧以全班第一的成绩顺利毕业。排名第二的就是她后来的丈夫钱三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业后男子都被分配至军工署工作,何泽慧却因为是女性无人问津。后来何泽慧凭借努力,获得了去德国公费留学的机会。

何泽慧来到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选择了弹道学专业。可她又被拒绝了,因为这个专业涉及军事机密,学校不对外国人开放,更不接受女学生。

她找到了系主任克莱斯说:“我听说您曾经去过中国当过军事顾问,帮助过我们抵抗外敌。现在日本正在侵略我的祖国,我远道而来就是为了向您学习,为了保卫我的国家,您为什么不收我为学生呢?”

克莱斯被何泽慧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决定破例收下了她。

1940年何泽慧博士毕业,准备回国。可由于二战爆发,何泽慧被迫滞留德国。于是她先进入西门子工作,转向研究核物理。

何泽慧观测到了正负电子的碰撞现象,被英国的《自然》杂志评价为科学的奇迹。在这期间,何泽慧和钱三强一直保持着书信联系。

由于两人研究方向相似,有着共同的爱国情怀,随着通信的频繁,两个年轻人的心走到了一起。1946年何泽慧来到了法国,和钱三强在居里夫人的见证下结了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结婚当年,他们共同发现了铀核3分裂,紧接着何泽慧又单独发现了铀核4分裂。这一惊人发现足以让她获诺贝尔奖,但由于国际社会对中国人的歧视,最终未能获奖。

1948年何泽慧和钱三强放弃了西方的优厚待遇,选择回国报效祖国。

回国后,他们发现中国的核物理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人才,没有资金,没有设备。但是他们没有气馁,没有放弃。

没有设计图纸,何泽慧就自己画,没有仪器,钱三强就去旧货市场寻找零件,自己组装。就这样,从最初的5人扩展到了150人。他们建立了中国第一支核物理研究队伍。

美苏发射原子弹后,我国也在研究原子弹。钱三强负责原子弹研究。后来,研究组在原子弹点火技术上受阻,是何泽慧成功研制出原子弹点火技术。

在氢弹研发过程当中,何泽慧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氢弹系统的测量任务,解决了氢弹研制过程中的数据问题。

1964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成功。然而,世人只知道钱三强是中国原子弹之父,却不知道何泽慧的名字。在业内人士看来,要不是何泽慧出手相助,中国两弹进程可能会晚好几年。

1969年,在那个特殊年代,何泽慧被安排到了农村去扫厕所。无休止的批斗也让她身心受尽了侮辱,但她却不卑不亢,处之泰然。

当漫天乌云散尽,何泽慧已经是65岁的老人了。她担任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她不仅开创了中国的高空科学气球,还开拓了空间硬X射线探测技术。

谁能想到,这样一位立下了不朽功勋的物理学家,晚年时却蜗居在一处破败不堪仅20平米的小房子里。而她在1950年时,把祖宅苏州著名园林网师园捐献给了国家。

何泽慧一生非常节俭,总是穿老式的解放鞋,衣服上全是补丁,以至于她到菜市场买菜时,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但她并不介意,她为人总是很谦虚低调。

1994年科学出版社编写《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大辞典》时,何泽慧坚决不同意为自己立传。

1999年国家授予钱三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而何泽慧却并不为世人所知。86岁时,她依然坚持到高能物理所,忙碌着自己的研究。国家给她安排了专车和房子,她都拒绝了。

90岁时,何泽慧还在坚持上班带学生,她指导过很多专家学者的论文,可是她从来不要求署上自己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1年何泽慧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97岁。2017年中国首颗空间X射线望远镜慧眼发射成功,它的名称慧眼正是为了纪念何泽慧。

何泽慧为两弹事业贡献颇多,但是两弹一星的功劳簿上却没有她的名字。然而,何泽慧从不图回报,从始至终一片赤胆忠心。

因为低调,她的名字被掩盖在了许多的科学家的背后。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她的名字。当我们追忆响当当的钱三强时,也别忘了默默奉献的何泽慧。向何泽慧先生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