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东地区的民间社团历史源远流长,不仅类型多,而且影响广泛。无论是中世纪还是现代社会: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社会,民间社团扮演着不可或缺之作用。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民间社团仍会在中东社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中东地区民间社团组织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类型也较多,同时其组织的组织结构、活动方式都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东地区民间社团历史与类型

在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东地区,长期存在一种社会组织一一民间社团。民间社团历史悠久,先知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后,伊斯兰数早期的传播利用的就是民间社团这种组织。

民间社团功能强大,在传统社会中,它既从事教育、卫生、慈善活动,也调解人们之间的矛盾,传播信息,组织成员抵抗外部威胁,发挥国家才拥有的功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间社团具有一些其同的特点:

  1. 民间社团全部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产生的,在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着某种利益联系,在与组织中的权威人物联系的过程中产生的个人感情、个人关系的信任上进行运作,民间社团的组织结构相对松故而且没有周定模式。

这和正式的社会组织有很大不同。正式组织建立的目标很明确,通过写明的计划,理念,宪章和规章表明出来,民间社团就没有完整、清晰的规章制度。民间社团比正规组织更加依赖他们成员的个人理念。依赖于个人的理念使得民间社团比正规组织在面临外部压力时更加短暂和脆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由于民间社团是由具有某种利益关系的人们为了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达到他们的共同目的而组建的,所以民间社团的成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

社会中的某些群体如果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伤害,他们可以立即成立一个组织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如果利益得到了满足,他们发起成立的组织可能会立刻解散。如果社会中的某些群体要长久的维护他们的某种利益,或者是某些社会群体的利益长期不能够得到满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成立的组织会长期存在,并且具有发展成为正式的社会组织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虽然本文将民间社团分为了四种类型,但是要明确的区分中东地区的民间社团属于上述的哪一个类型,有时仍是困难的。因为中东地区的很多民间社团如前所述是根据社团成员之间的亲友关系,职业关系结合而成的,有的甚至是因为在一个清真寺做礼拜而产生的。

同时在伊斯兰世界任何组织的活动都会受到伊斯兰教影响,因此在几乎任何一个种类的民间社团中都有宗教因素成分。仅以民间社团中的职业关系组织而言,奥斯曼帝国时期,大城市开罗的人口中“除了高级官更和军队人员之外,所有城市人口组织在行会体系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使得同行之间很察易因为日常的生产、销售等活动而产生关系。这些商人大多数都是居住在巴扎中的。巴扎是伊斯兰城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地方只有同时具有了居住点和巴扎才会被认为是城市。

因此居住在巴扎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如果他们之间产生了社团组织那么其中既可以认为是其同的职业导致了社团的产生,也可以认为是这些商人和手工业者因为居住在同一个区域,因为邻里关系而导致了社团的产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行会中的成员却认为,他们之所以会组成一个组织,不是因为他们从事的是同一种职业,而是因为对于真主的虔诚信仰,同时以自身的努力工作来表示自己对于真主的信仰。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东地区的民间社团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对这种组织进行分类的时候,我们考患影响民间社团产生的主要因素并根据主要原因分类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东地区民间社团的成因与特点

中东地区民间社团的产生,及其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是与中东地区特殊的政治、地理、经济、文化、宗教因素有关的。由于不能对民间社团进行精确的分类,所以我们不能得出每一类社团产生的具体原因。

但是综合考察民间社团的产生,我们仍然可以找出民间社团产生的一些共同因素。中东地区民间社团的产生与以下几个因素帝不可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阿拉伯帝国的军事扩张措毁了被占领地区原有的政治体系,导致大量民间社团出现。历史上中东国家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一正式的政治组织出现晚且数量少。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四大哈里发通过圣战,创建了地域广阔阿拉伯帝国。

该帝国军事强大,在军队征服基础上立国:帝国版图辽阔,包含诸多不同历史传统,不同文化之民族。在中世纪中东,一方面沙漠为主地势对中东不同民族之间交流造成不便,致他阿拉伯帝国控制然个国家困难,另一方面,在阿拉伯资国特张过程中,为缓和当地居民的抵抗,对土著居民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干预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阿拉伯人征服区域囊括一些古代文明国家,如波斯、埃及等等。这些地区早已形成自成一体的行政和社会管理体系。

这些被征服地区的政治组织在异族统治下,为了避免和新统治者产生对抗,大多数都转化为当地居民自发成立、居民自我管理的民间社团一一民族社团、社区社团等。这样既不引起异族统治者关注,又能通过自己成立的组织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历史上的中东城市,虽然具有自成体系的政治管理机构,但这些机构的完备性、严密性.组织能力、行政能力,和中世纪欧洲城市机构无法媲美。之所以如此,一方而是中东城市的兴衰受到多种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如商路的改变,战争,对外贸易的兴盛等等。

另一方面,在一个动荡的环境之中,特别是在阿拉伯征服过程中,体系完备、功能多样的正式组织的建立和维持面临诸多困难,而人们身处动荡环境则更需要团结,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和财产不受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情况之下民间社团一一如从事相同职业的人们组成的职业社团,应运而生。这些民间社团大多数是由有着其同利益需求之人自发组成。规模根据人们的需要可大可小,功能可繁可简,存在时间可长可短,可以根据人们需要建立,也在不需要时自动消失。这样,中东居民拥有了维持成本低又能以满足自己需求的社会组织形式。

  1. 中东许多的著名城市(开罗,巴格达等) 屡次受到外族(蒙古人,土耳其人) 的入侵占领,异族统治者往往不屑于学习当地语言,直接去管理土著居民。历史上中东城市,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隔离程度非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在奥斯曼帝国兴盛时期,在帝国统治下国家精英通常是士耳其人,土耳其语是官方语言。如果在政府机构工作的人员还懂得当地语言被认为是一种自己降低自己身份之事情。

这样统治者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是外来人,统治者和当地居民没有产生直接的、范围广泛的联系,统治者对于当地社会知识所知甚少,当地居民也不认可他们的统治者。他们不会向政府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统治者会找一些土著社会著名人士来充当自己和当地居民之间的“中间人”,实行间接统治。外来统治者不希望看到土著居民组织发展为自己政权的挑战者,同时与外来统治者进行合作的土著领导人也意识到,如果自己控制的组织发展到统治者无法容忍的地步对于自己来说也是相当危险的事情。

于是结构松战但又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服务,不挑战政府的权威又可以满足社会管理需要的民间社团组织一一保护人一委托人关系结合体 (patron-client cluster)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了,并渐渐的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由于这些民间社团的存在,即可以让异族统治者对征服地的居民进行有效统治达到他们“分教而制”。“分族而制”的目的,同时也让统治者在不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达到实现城市安全、道德建设、有效进行管理的目的。

民间社团的存在使得中东地区的统治者无需建立专门的市政管理机构便可实现控制城市人口和给城市人口提供服务的双重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重要的是中东国家和城市的权威不愿意看到独立的和关系紧帝地组织的产生。这样国家政权的力量就阻碍了那些试图代表他们自己利益的组织发展为正规组织以从国家那里取得自治权利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