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民被诈骗成洗钱帮凶,警惕“封号”陷阱

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市民们在手机上收到一条看似普通的短信,内容是“您的手机号码存在异常,为了您的资金安全,请尽快联系客服人员核实”。许多人一看到这样的短信就慌了神,生怕自己的手机被封号,赶紧拨打了短信中的电话号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他们联系“客服”之后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诈骗活动。在“客服”的指引下,他们通过“特殊渠道”充值了一笔“保证金”,然后手机就真的被封了。而这笔“保证金”,其实就是被骗走的钱,而他们也因为非正常充值而被运营商封号,成为了洗钱帮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低价话费充值成诈骗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市民是被精心设置的“封号”陷阱所诱导。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二手交易平台,发布“低价话费充值”等诱人信息,引诱市民通过非正常渠道进行话费充值。而在市民的不知情下,这些所谓的“低价充值”其实是通过“跑单”等违规操作手段获得的,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一旦市民通过这样的渠道进行充值,就有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被运营商进行封号处理。而为了解封,市民往往会通过运营商之外的“客服”进行沟通,而这些“客服”其实就是诈骗分子设立的虚假平台。他们会以“保证金”、“特殊充值”等名义,诱导市民进行非正常充值,从而骗取市民的钱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市民上当受骗,不仅无法获得所谓的“低价充值”,还有可能因为涉嫌洗钱等行为被相关部门调查,给自己的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警惕“封号”陷阱,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面对这样的“封号”陷阱,我们该如何自救呢?

我们要提高警惕意识,增强识别能力。在收到类似的“异常通知”时,切不可慌了手脚,更不能轻信其中的内容,盲目进行操作。要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运营商并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通知我们,只有诈骗分子才会利用这样的借口进行诱导,我们要学会通过正规渠道进行核实,避免上当受骗。

我们要选择正规渠道进行充值。在生活中,我们的确会有充值话费的需求,但一定要通过正规的、可靠的渠道进行操作,切不可贪图小便宜,盲目相信所谓的“低价充值”信息,更不能为了一点点的利益而冒险尝试非正常充值,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轻易泄露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重要信息,避免个人信息落入不法分子的手中,成为其作案工具和帮凶。

新型犯罪如何预防?

除了“封号”陷阱,还有一些新型的网络犯罪正在蠢蠢欲动,比如说“跑分”犯罪。所谓“跑分”,就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他人手机验证码,再将其转交给他人,帮助其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而提供验证码的人往往是不知情的“帮凶”,最终也会因涉嫌犯罪被追究责任。

面对这样的犯罪,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时刻警惕身边的各种安全隐患。要明白,只有犯罪分子的诱导和欺骗,才会让我们成为“帮凶”,只有我们的一时糊涂,才会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要学会拒绝他人的无理要求,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随意提供他人需要的信息和帮助。

我们要加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明白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才能更好地避免触犯法律。

我们要及时报警,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在发现可疑情况时,我们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的线索和证据,让执法部门及时介入,打击犯罪分子,保护更多的人不受其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面对犯罪分子的种种陷阱,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以身试法,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尽的麻烦和伤害。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警惕的双眼,才能更好地规避各种潜在的风险,也才能为社会的治安工作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希望大家都能够牢记本文中提到的各种防范措施,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识别能力,也能够主动参与到网络安全宣传和打击犯罪的工作中,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