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汉高祖刘䶮 形象)

南汉的开国皇帝刘䶮,在刚刚登基的时候,非常注意吏治,他十分懂得拉拢人心,善待士人,在管理官吏上也有很多为人称道的地方。

当然了,这是南汉刘氏的老传统了,之前无论是他哥哥刘隐还是他父亲刘谦都是这么搞的。

同时,刘䶮在南汉的政治制度上还有不少的创新,比如,从唐末以来,朝廷惯用武夫为刺史来治理地方,这就很不合理。

这武将啊,稳定性不高,对朝廷的粘性也不够,而且有很多武将都不是通过正规途径考到那个位置上的,很大一部分有做过盗匪,反贼的前科,是被朝廷招安之后才跨入体制内的。

这若非名将之流,他的文化水平估计也不会很高,你作为一州刺史最重要的事情不仅仅是管理,更要懂得教化子民,结果这些大老粗们要么简单粗暴的把地方治理的一团糟,要么索性就切断了和朝廷的联系,直接自治了。

而刘䶮很能吸取前朝的经验教训,因为他治下的州牧刺史和地方长官,基本上都是文人士大夫。

刘䶮也许想,文人文弱,掀不起大风大浪,就算是造反起义,论危害性也远远不如武夫,但是他没有想到,他积极任用文人的行为不仅仅解决了地方上的频繁出现的割据问题,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岭南的这帮文人士大夫们,善吏颇多,史书评价他们“稗宣政教”而“民受其福”,就是说他们不仅实现了地方上的教化,使百姓安分守己,他们本身更有政治能力和人格魅力,懂得关爱生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光图 形象)

比如,帧州(今广东惠州)刺史简文令,他这个人非常操劳,在职的时候每天都在忙不迭的解决帧州百姓所面临的生活问题,老百姓们一有事儿,都去找简文令办。

再比如,得州(今广西桂平县)刺史刘博古,做官的时候多施行善政,对百姓极好,当地百姓对他也十分爱戴。

又比如,郴州(今湖南郴县)刺史陆光图,帮扶百姓,周济贫民,体恤孤寡,郴州百姓深感其功德,每次见到陆光图,都亲切的称呼“陆父”。

是啊,那时节的百姓,往往因为战争而家破人亡,失去亲人者不在少数,从中央朝廷到地方割据政权,士大夫们为了自己的前途踌躇不前,武夫们趁着乱世重新洗牌的机会发动战争,宦官擅权,皇帝无为,从省到州,从府到县,到处是匪徒横行,刀兵四起,天下百姓有君王而无庇佑,四方子民有主官而无生养,满眼望去,析骸以爨,卖儿鬻女,人不再是人,人只是乱世中死掉的一个数字。

可是,南汉的这一批刺史主官们,他们知书礼,明大义,有仁心,他们庇佑保全了一方百姓,给予了他们在乱世中稀缺的温暖。

吾若无父,君即尔父。

在史书上,没有他们的传记,有关于他们的记载也只是寥寥几句,但其实,悠悠青史,正是为他们所著。

除了吏治比较清明之外,岭南的经济发展也是一大特点。

因为从唐朝的中后期开始,这个地方其实就一直是大唐朝廷的重要税收来源,就是说刘氏还没有占据岭南的时候,这个地方就已经很富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岭南风光)

黄巢之乱时,黄巢倒是也到广东搞过破坏,但是相较于他在中原地区挑起的滔天战火,他对岭南造成的影响倒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了。

自从刘氏接手岭南之后,他们就一直在努力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老刘家祖上就是因为做生意才到岭南的嘛,这一支人出身富商之家,有商业思维,建立国家之后也一直没有放松过这一块,所以当时的南汉经济那是非常不错的。

刘䶮似乎还是一个社交达人,和五代十国中十国的南吴,南唐,闽国,楚,蜀都有商贸往来,他做生意甚至都做到了当时被南诏所控制的云南。

和内陆政权交好这就不用提了,主要是南汉靠海,背后就是南海,所以南汉的海上贸易特别的繁荣,为了出海做生意,南汉还建立了一支相当庞大的船队,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

在刘䶮看来,赚钱当然是第一要务,因为在他的眼里,乱世之中有什么都不如有钱,只要有钱,这个世界上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如果没解决,那只能说明钱不够多。

作者对刘䶮治下的南汉一顿猛夸,似乎是想要证明刘䶮是个治国有方的明君,但实际上刘䶮并不是,他不仅不是明君,反而在他帝王生涯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表现的非常一般,乃至差劲。

因为,刘䶮这个人也许很有能力,但是他的性格极有问题,用现在的话来说,他搞不好是个变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牢房)

这个刘䶮呐,可以说是生性残暴,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亲自制定了很多惨无人道骇人听闻的酷刑,具体是哪些酷刑读者朋友们倒可以自行想象,我就不说了,反正是那种纣王看了都摇头,杨广听说都得叹气的残酷刑罚。

喜欢研究酷刑来折磨别人还不算,刘䶮还喜欢亲临行刑现场,每当看到犯人被折磨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时候,他都异常开心,美得鼻涕泡都能出来,一边手舞足蹈,一边口水直流,兴奋的是不要不要的。

除了内心极端之外,刘䶮还爱好享乐,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大力发展南汉经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要靠雄厚的财力来满足他日常昂贵的开销,毕竟钱总是会花完的,但是享受是用不尽的,所以为了永恒的享受,就需要不停的赚钱,这就是刘䶮的价值观。

这南汉境内的奇珍异宝,他都要搜罗一番,据为己有,之后又在都城兴王府,也就是广州建立起豪华的宫室用以享乐。

人一有钱,要么花掉要么炫耀,要么就是连花带炫,刘䶮就十分喜欢炫耀自己的雄厚财力,那个时候只要有做生意的商贾路过或者来到南汉,刘䶮就一定要把人家拉到自己的皇宫里,然后打开自己的小仓库,拿出里边的财宝来炫耀一番。

公元923年,刘䶮称帝约么六七个年头后,后梁就灭亡了。

后梁之后的五代政权,是后唐。

刘谦刘隐创业时期,他们还亲近唐朝和后梁,但是等到刘䶮称帝之后,后梁已经衰败,所以他干脆脸一变,斥责后梁是伪朝廷,彻底断绝了和中原政权的往来。

咱说这后梁政权也是够倒霉的,从建立之初就没好过,一天一天的一直在衰败,刘䶮一看后梁朱氏无道,不再跟他们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后唐和后梁是大有不同的,后唐建立之初非常强大,俨然都有光复大唐皇室的那种姿态了,所以刘䶮就算再狂再飘,他也得到后唐去探探虚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唐庄宗 李存勖 绘像 局部)

被刘䶮派往后唐朝廷的,是一个叫做何词的官员,这个何词也许是到了后唐之后发现后唐开国皇帝庄宗李存勖整天在宫里和伶人戏子混在一起,大概认为李存勖不是一个靠谱的主儿,返回南汉之后,何词说我看后唐不怎么样,早晚生乱,刘䶮一听,寻思这后唐李氏也不行啊,干脆和后唐的关系也疏远了起来。

后唐要封他为王,他耻于接受,他认为自己祖上毕竟是从中原走出来的富商,怎么能接受区区沙陀人的封赏呢?后来他干脆也不管后唐帝王叫皇帝了,而改称他们为“洛州刺史”。

按理说李存勖那种暴脾气,知道刘䶮这么埋汰他,早就带兵杀过去了,可问题是,南汉的这个地理位置吧,还比较特殊,比如李存勖要打南汉,那么他就必须往下走,接连跨越南平和马楚这两个小政权才能打到南汉。

这一路上,山高水长不说,道路还不好走,岭南的自然环境在当地也比较恶劣,毒虫猛兽,烟瘴迷雾,打一次南汉,实在是要耗费不少精力和财力,打赢了不赚钱,输了则赔个底朝天,实在是不太划算。

也正是因为这个奇特的地理优势,南汉从开国到亡国的这段时间,他们对中原王朝的拜访只有两次,一次是李存勖建立后唐之初,另外一次是后周世宗柴荣南征之际。

不过您要说南汉一点仗都打不起来,那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南汉毕竟和马氏的南楚接壤,这两个政权则经常发生战争,加上刘䶮本身就是一个战争狂人,频繁的军事行动那也是免不了的,好在刘䶮在军事指挥上还是有些天赋的,倒还能经常打胜仗。

值得一提的是,南汉的疆土紧邻今天的越南,而在唐末的时候,越南其实是大唐的领土,称为交趾,五代十国藩镇割据,交趾也被军阀割据,刘䶮还曾经一度想要把交趾给夺回来,不过后来大意战败,未能如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兴兵作战)

诸君可见,刘䶮这一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奋斗过,战斗过,享受过,人生各种滋味,他也都体验了一遍。

而在步入执政后半段时期的晚年之后,他和历史上大多数的传统君王一样,走入了消极怠政,贪图享乐的舒适圈。

以前想着更进一步,现在不想了,以前想着南征北战,现在也折腾不动了,以前想要逐鹿中原,现在也随风去了。

诚实的人生是什么样的?其实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生活,饥饿的时候可以吃饭,饥渴的时候可以饮水,想要表达的时候,则不必撒谎。

而这种人生,作为皇帝的刘䶮做到了,且很享受。

因为刘䶮也知道,想要在五代十国中达到所有封建帝王都在追求的统一目标,那实在是太难了,也太过辛苦了。

既然巅峰和辉煌实在难以争取,那么就让我,走到这里吧。

公元942年,刘䶮驾崩。

参考资料: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五·僭伪列传二》

《十国春秋·卷五十八·南汉一·烈祖世家·高祖本纪》

陈欣:南汉高祖刘龑生平考.《vip》,2014

赵建玲:南汉与中原及周边割据政权关系概述.《WanFang》,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