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代睿

5月18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发布2023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最新数据,全年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6833家,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接待观众12.9亿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致辞中指出,要优化体系布局,统筹推进不同地域、层级、属性、类型的博物馆建设,构建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博物馆体系。要加强研究展示,围绕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展示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持续推出高品质文化供给,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增进人民精神力量。

要强化教育功能,加强历史知识、艺术审美和科普教育,有机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深化馆校合作机制,打造人民群众终身教育场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要扩大开放交流,秉持开放包容,主动借鉴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真实、立体、全面展现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记者了解到,从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与省级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16届。今年的中国主会场活动由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市人民政府、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承办,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咸新区管委会协办。

除开幕式外,本次活动配套举办主题论坛、青年论坛、策展人论坛和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等。主会场所在地西安也举办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学术研讨、公众互动和文化遗产推介等活动。全国各地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开展数千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互动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