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字化的能力是人类的基本生存能力和权利,教育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能够为人类获得基本的生活、生存和发展能力提供前提和条件,同时也是当今时代教育的一个特征和责任。在物理层面和社会层面,知识都是互联的数据,这意味着教育提供的方式发生了转变,教育的实现形式同样发生了转变。传统的教育、大学的组织,或者知识机构的组织以学科和专业划分,数字化对这样的划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知识和教育已经很难继续以文科、理工科划分。如语言研究,过去很长时间是从共时、历时的角度,依据语言理论研究语言现象,而现在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大语言模型实际上是依靠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对于传统的以学科和专业划分的研究领域以及研究模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必须进行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对于全球的绝大多数大学,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从高校角度,做好数字教育是发展的应有之义。因此,高校应承担这一社会责任,并提供相应服务。尤其对于偏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大学,数字化对这类高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关于大学的整体架构,应具备数字化的校园文化,因为数字化不仅是技术还是文化。智慧校园的建设,既涉及教学科研,也包括基础设施,应使所有专业学科和院系能够交互融通。其次,需要通过数字教育进一步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实现终身的语言学习。关于通过数字和人工智能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仅有理论是不够的,还应提供数字化学习的线上资源。再次,数字化时代,语言至关重要,全球范围内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数字化方面,语言即数据。全球化方面,语言连接全球。数字化与全球化的结合,是数字化时代教育的核心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根据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于1月30日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全球数字教育发展趋势与指数评价”平行会议上的发言整理。

文稿整理:中国教科院教育统计分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