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立红军开始,跟随伟人毛泽东南征北战的将领如群星闪耀,在1955年授衔时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者比比皆是,但也有很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年代就牺牲了,没有等到共和国授衔的那一天。其中有五人是有资格授元帅军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卢德铭

卢德铭1905年出生,四川宜宾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在东征北伐等战争中表现出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受到孙中山的高度赞赏,称赞为“全校学生要以卢德铭为楷模”。

在军中,他历任叶挺独立团连长、营长、团参谋长、警卫团团长等职。叶挺称赞卢德铭“身先士卒,有勇有谋,实为我军栋梁之才”。

1927年9月9日,卢德铭率警卫团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卢德铭是秋收起义军事总指挥,是毛泽东的第一个军事搭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进攻长沙失败之后,卢德铭当时是毛泽东上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最坚定支持者,正是有了卢德铭的坚定支持,秋收起义的指战员们坚定地跟着毛主席上井冈山。

可惜的是,卢德铭在往井冈山前进的途中,队伍后卫遭遇敌人埋伏,他率兵回头救援,中弹牺牲。

毛泽东对卢德铭的牺牲非常痛心。

如果卢德铭没有过早牺牲,到授衔之日,必可授元帅之衔。

王尔琢

王尔琢1903出生,湖南石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南昌起义前任25师74团参谋长,率部起义后被任命为74团团长。

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失败后,王尔琢站出来以黄埔军校生老大哥的身份,带着其余黄埔军校生一起,协助朱德率南昌起义余部八百多人上井冈山会师。

当时南昌起义军余部中仅有三位团职以上的干部朱德、王尔琢、陈毅,共和国授衔时,朱德、陈毅皆为元帅军衔。这八百多人中,林彪当时为连长、粟裕为班长,授衔时林为元帅,粟为第一大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井冈山会师后,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王尔琢任军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红4军取得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等战斗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第二、三、四次大规模“进剿”。

1928年8月25日,王尔琢在率部追击叛徒时牺牲。

毛泽东为此悲痛不已,为王尔琢写下“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的挽联。

如果王尔琢没有牺牲,绝对有授元帅军衔的资格。

伍中豪

伍中豪1905年出生,湖南耒阳人,黄埔军校四期毕业。

伍中豪能文能武,先考上北京大学文学系后考入黄埔军校,很有诗歌天赋,是个才子,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认识毛泽东,听了毛泽东对中国前途的分析和设想,伍中豪非常赞同,诚恳地说:“我这一生就跟定你了!”

伍中豪参加秋收起义后跟随毛主席上井冈山。

井冈山期间,伍中豪指挥部队取得永新、龙源口、坳头陇等几次多次战斗胜利,并积极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发动群众。

毛泽东曾在报告中称赞伍中豪有大局思维,心胸广阔,能维护团结,会打仗也会做群众工作,文武全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井冈山根据地遭遇敌人围攻时,二十八团团长林彪和三十一团团长伍中豪产生了分歧,林主张向赣东转移,伍主张向赣南转移。

林主要着眼于军事行动方便的需要。

伍认为广袤的赣南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既有利于军事斗争,也有利于补充兵源和物资粮草,且党组织在当地群众基础好,有利于扩大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和朱德决定采纳伍中豪的建议,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

后来的事实表明,进军赣南是正确的,毛泽东在会议上感慨:“红军能有今天的发展,伍中豪同志应该记头功……”

红一三军团第二次攻打长沙时,伍中豪认为必然无果而终,后来事实证明他判断完全正确。

由此可见伍中豪的战略眼光是非常凌厉的。

伍中豪是红军将领中与毛泽东的思路、思维、战略眼光最相似的一个。

红一方面军成立时,毛泽东对朱德说:“我们要快点发展起来,队伍才3万多人,兵力不够啊,伍中豪一个人就可以带30万人了。”

1930年6月,伍中豪被任命为红十二军军长。

1930年10月,伍中豪率少数警卫途经安福县,突遭当地反动民团的突袭中弹牺牲。

当毛泽东得知伍中豪牺牲的噩耗,泪水从眼眶流淌出来,把自己关在房间几天不出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当天,毛泽东走上天安门时还念叨起伍中豪说他若是还在世该有多高兴。

伍中豪如果没牺牲,绝对有资格授元帅军衔。

朱云卿

朱云卿,1907年出生,广东梅州人,印尼归国华侨,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

秋收起义后随毛泽东上井冈山。1928年8月下旬,朱云卿指挥取得草坳、龙源口、黄洋界保卫战胜利。

1929年1月,朱云卿随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大柏地、长岭寨战斗中,朱云卿率三十一团承担了主攻任务,3月,红四军整编,调任红四军参谋长。任职期间,朱云卿协助毛泽东、朱德起草并组织实施战役计划,作风细致,既执行军部的作战方案,又能同下属研究,提出具体、明确的行动细节,深为毛泽东、朱德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9年10月,朱云卿随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开向东江,协助朱德制定作战计划,取得虎头砂、松源、新铺、梅城等战役的胜利。

1930年6月,红一军团成立,朱云卿任参谋长。8月,红一方面军成立,朱云卿任参谋长兼一军团参谋长。1931年1月15日,朱云卿被任命为第一任总参谋长,时年24岁。

朱云卿是毛泽东游击战争方针的坚决执行者、积极实践者。1931年3月,朱云卿主持起草编写了游击战十条原则的通令,指出红军须执行:“扰敌、堵敌、截敌、袭敌、诱敌、毒敌、捉敌、侦敌、饿敌、盲敌”等十项任务,这些战术原则在以后的革命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931年5月初,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期间朱云卿英勇负伤,住医院疗伤期间不幸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牺牲时年仅24岁。

如果没牺牲,朱云卿有资格授元帅军衔。

寻淮洲

寻淮洲1912出生,湖南浏阳人。

据杨得志回忆,寻淮洲个子不高,但打仗非常灵活。

1927年,年仅15岁的寻淮洲参加秋收起义,随毛泽东上井冈山,三湾改编后任班长,两个月后任代理排长。红四军成立后,16岁的寻淮洲任第三十一团连长。

1930年,红一方面军成立,18岁的寻淮洲为第34师100团团长。1930年12月寻淮洲率部活捉了敌第18师师长张辉瓒,因在第一、二次反围剿作战中表现突出,被任命为红35师师长,时年仅1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寻淮洲在第三次、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又多次立功,特别是三次反围剿中带着35师负责掩护主力的任务,将几十万敌人调动得疲惫不堪,而35师却毫发未损,很好地完成了毛泽东亲自布置的任务,被授予红星二等奖章。

毛泽东对寻淮洲很是欣赏,多次将调动敌人的凶险任务交给他率兵实施,每次都完成得很好。

人们都说林彪24岁任军团长是奇迹,而寻淮洲被任命为军团长时年仅21岁。1933年秋,寻淮洲被任命为红七军团军团长,萧劲光为政委,粟裕为参谋长。当时萧劲光30岁、粟裕26岁。

1934年12月14日,谭家桥战斗中,寻淮洲指挥部队与敌激战,不幸腹部中弹牺牲。

粟裕因在解放战争中指挥歼灭国民党大半精锐主力,被誉为“战神”。而红军时期,比粟裕年轻五岁的寻淮洲是粟裕的领导兼搭档。粟裕对寻淮洲的评价非常高,多年后曾对人说,如果寻淮洲不过早牺牲,完全有资格被授元帅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向烈士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