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故事从7年前的一桩新闻说起。

2017年5月,巴西医生,用罗非鱼皮成功解决了皮肤移植的世纪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罗非鱼,这不就是俗称的吴郭鱼吗?

在很多人印象里,这应该是一种不干不净的垃圾鱼。

但为什么能移植皮肤?

其实,有关罗非鱼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为什么美国人一边狂吃罗非鱼,却又一边怀疑它是基因改造的弗兰克斯坦鱼?

为什么你买不到母罗非鱼?

为什么罗非鱼一夜之间变成了台湾鲷、海南鲷,还直接杀入了日韩生鱼片市场?

罗非鱼是鲷鱼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肌肉壮汉

罗非鱼是来自以色列的肌肉壮汉。

坊间传闻,只吃罗非鱼会饿死,没错,乍一听,就像那个有关兔子的都市传说一样——只吃兔肉会饿死。

但事实上,兔子的这个都市传说已经被科学家和历史学家双料证实。

只吃兔肉是真能减肥,直接减到饿死的程度,这个毫无问题,具体原因我们聊聊频道说过,是因为兔肉蛋白质含量太高,100克兔肉,33克是蛋白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人体消化蛋白质,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健身房的减脂套餐、蛋白套餐其实也是这个原理。

罗非鱼这个肌肉壮汉,体脂率也是极低,100克鱼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6克,比兔子略微低那么一点点,但这也刚刚好卡住饿死与减肥的分界线上,所以,只吃兔肉会饿死,只吃罗非鱼肉,饿不死,能减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罗非鱼为什么这么肌肉?脂肪都去哪了?

这大概和它苦命的身世有关。

据研究,数百万年前,罗非鱼的祖先就出现在了今天以色列、埃及和西奈半岛附近。

当时这里水草肥美,河流平缓,于是,大概是有一条在大海打拼的壮汉鱼累了,不想卷了,就悄悄从古地中海,游到了这些浅浅的河流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游,那还得了,想想看,数百万年前的大海,那可是满世界巨齿鲨和利维坦鲸的修罗战场。

罗非老祖,这好歹也是跟它们同台竞技过的肌肉壮汉。

游到了流着奶与蜜的伊甸园之乡,那岂不是称王称霸?

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大约260万年前,一颗超新星爆炸,伽玛辐射爆直接轰击地球,这让很多大型海洋动物全都灭绝了,环境急剧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的罗非老祖都没过几天舒坦日子,就不得不又开始拼命的游啊游。

从河流游到大海,从大海游到河流,就为那几两碎银子,壮汉,现在也成了拉车的骆驼祥子。

当你问它,你的鱼鳔呢?

它回答说,嗨,咱这卖力气的苦命人,还要那东西干吗?

只要你游起来,水流中就会有风,迎着那风,你不知道就浮起来了吗?

身体里养个鱼鳔,挺老贵的,不如当了换点奶粉,我老婆虎子在家带崽,也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罗非鱼,它们这身健硕的肌肉原来是骆驼祥子的苦命同款,把控制沉浮的鱼鳔都当了,它们就那样在超新星爆炸后的几百万年里,不停的游啊游,游成了现在满身肌肉的样子。

不挑食,什么都吃;不挑水,管你海水、淡水,给口水就行;居住环境,那更是不挑了,什么臭水沟、地下室祥子一家没住过?

还有在家带崽的虎子,那就更是猛了,它竟然学会了口孵神技,什么意思?

就是这样,掰开一条雌鱼的嘴,哗啦啦啦的,吐出来的竟然全是小鱼鱼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前我们说过,历经了好几次生物大灭绝的强殖装甲——金龙鱼也是这种带崽模式。

而对于虎子来说,这却是鱼妈妈付出的最大艰辛啊,为了避免小鱼苗被别的大鱼吃掉,它们就会在产卵以后,迅速把鱼卵含在嘴里,然后一连好几个月不吃不喝,就用自己嘴里的体温和水流帮小鱼孵化,一直孵化到它们可以快速游动,再把它们吐出来。

这不即带了娃,又帮祥子省下几个月的饭钱吗?

就是这样含辛茹苦,罗非鱼家族从中东一直扩散到了大半个热带地区,看似它们的好日子就要来了,但突然,人类文明登场了,迎接它们的,就又是一场暴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的食物

200年前,当商博良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后说,看,看到他们壁画上的这条鱼了吗?

罗非鱼,翻译做K1,如今电脑代码中,你甚至都可以打出这个象形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市传说·人面鱼

传说,1990年代,台湾高雄,有五个年轻人相约到冈山去钓鱼、烧烤。

钓了大半天,鱼竿却一直没动静,眼看太阳西下,鱼竿终于动了,而且力气很大,拉上来后,竟然是一条4斤多重的罗非鱼,五人赶紧架火开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吃着正开心,突然,有个说台语老太太问他们,鱼肉好吃吗?

众人一愣,哪儿来的老太太?

四周没人啊。

但那声音又明明还在,不停的在问,鱼肉好吃吗?鱼肉好吃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五个人都惊恐的意识到,这声音不正是来自眼前烤熟的罗非鱼吗?

有人立刻狂吐不止,有人则跟着抠起了嗓子眼。

还有人在慌乱中拍下了罗非鱼的照片,报警求救。

被送到医院后,他们一遍又一遍的跟医生说,自己吃了条会说话的鱼。

而最可怕的是,后来那张照片冲洗出来,鱼身上被筷子夹过的部分,竟然真的浮现出一张老妇人的脸,看得让人汗毛倒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了,不吓唬大家了,这个都市传说很有名,但通过传说看本质。

我们不难发现,罗非鱼似乎早在1990年代,就已经融入到了大众生活当中,起码五个人都认识这是罗非鱼,也确实,当时罗非鱼就是台湾最具代表的食用鱼。

但同时,罗非鱼在台湾却被叫做吴郭鱼,这又是一段什么样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6年·新加坡

时间回到1946年,刚刚赶走日本人的新加坡,上下欢腾。

而在等待遣返的营地里,一位水产专家和一位农科学者正在池塘里悄悄捞取着鱼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8日晚,他俩带着300多尾鱼苗返回宿舍,但一不小心,被同住的室友当脏水倒掉,等到两人发现时,鱼苗只剩下16尾,8雌,5雄。

然而就是这8雌,5雄,最终被二人带回台湾,并培育成一代神鱼——吴郭鱼。

这个吴郭,正是这两人的姓氏,他俩分别叫吴振辉和郭启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这些鱼苗是日本水产专家从莫桑比克引进的罗非鱼,日本当年早就发现这鱼好养。

于是,制定了水中鸡计划,准备大力推广,经过驯化、养殖以后,计划初见成效。

但同时,日本战败,水中鸡项目搁置。

这时,吴郭二人看准机会,把鱼苗带回台湾,继续培养,果然,后来就推广开了,迅速填补了战后稀缺的蛋白质来源,登上了广大百姓的餐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当时的初代莫桑比克吴郭鱼还有土腥味,但就像嘉义火鸡饭的神奇故事一样,火鸡这本来也是战后被当做救命蛋白被引进的物种,而万万没想到,遇到了台南的猪油和卤汁,立刻变成了人间美味。

所以,等待略显土腥的初代吴郭鱼,也有妈妈们香浓的红烧汁和豆瓣酱,就这样吴郭鱼被制得服服帖帖,广受欢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68年,台湾又引进了尼罗河里,更高级的罗非鱼品种——红色口孵非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4年,引进以色列的欧丽亚口孵非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1年引进哥斯达黎加品种,台湾吴郭鱼在一代又一代水产人的驯化和杂交中变得越来越好吃、好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还成功培育出超雄吴郭鱼,或者说,单雄吴郭鱼。

这个育种技术很强,还记得吴郭鱼妈妈吗?

由于要口孵小鱼苗,所以,有好几个月不吃不喝,这对于一条满满蛋白质的肉鱼来说,岂不是太浪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通过育种技术,培育出全是雄性的超雄吴郭鱼,来啥吃啥,长得飞快,这很经济。

因此,这也就是你为什么买不到母吴郭鱼的真正原因,吴郭鱼公母看它的腹部,三点母,两点公。

当然,最近几年随着育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母鱼进入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台湾云林口湖乡的罗非鱼成功飞上太空,成为首条上太空的鱼,当然不是拿去像南瓜一样让太空辐射育种,而是被当做宇航员的宇宙口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台湾宜兰地区,用海水养出来的红色罗非鱼品种,还以台湾鲷和潮鲷的名称成功打入了日韩生鱼片市场,初代的土腥味早就是过去式了,现在搞得搜索引擎都懵了,如果你今天搜,鲷鱼,网页上出来的,大概率就是各种,台湾鲷、海南鲷,其实它们都是罗非鱼家族的不同育种而已,反正都是蛋白,谁也不是天天吃真鲷,所以,蘸点酱油和芥末,鱼生口感还真大差不差。

这就是神奇的罗非鱼,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洋非洲鲫

故事来到南洋的大马和新加坡。

这边是热带,所以,罗非鱼自古有之,可能是自己从非洲、印度一步步游过来的,也可能是郑和或者后来的荷兰人、葡萄牙人从非洲带来的。

总之,南洋人,包括海南和广东,自古就把它们叫做非洲鲫,认为这是一种来自非洲的鲫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者分得更细一点,把它们叫做爪哇鱼或者日本鱼,这其实是指日本人当年引进的莫桑比克种。

同时,南洋水产人们也没有闲着,时至今日,南洋也出产品质很高的生鱼片级罗非鱼。

甚至还有各种难得一见南洋罗非鱼料理,十分诱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南洋热水里,这些它们五花八门罗非鱼也能很直观的回答一个问题——那就是,罗非鱼到底是不是鲷鱼?

曾经,美食家蔡澜说,世界上最好吃的鱼,是黄脚立,其实,黄脚立就是一种鲷鱼。

鲷鱼和罗非鱼类似,也是一个大家族,并不专指某种鱼,但它们都分布在西太平洋,很大,有小一米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去不了南洋,因为,那边太热,它们就喜欢温带的海水,甚至遇到夏天太热,它们还需要潜入上百米深的海底避暑。

其中,最极品的叫赤鲷,红色,喜庆,肉切出来,是那种粉红白嫩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赤鲷的背鳍很威风,像一把把武士的薙刀一样。

而这,不恰好又是罗非鱼的两大属性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三体》小说里设想过这样一个桥段,凶手用冰冻的罗非鱼行凶,它的背鳍像一把刀一样锋利,而事后解冻,它变成一条普普通通的家常鱼,凶手想借此隐藏凶器,但被经验丰富的刑警一眼看穿。

所以,对比一下,尼罗河的红罗非和太平洋的极品赤鲷,单看背鳍,是不是很像,只不过一个大,一个小。

而切开以后呢?

红罗非的肉质竟然也是粉红白嫩的感觉,这简直是赤鲷的完美替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一问口感,老饕食客们纷纷说,好得就是赤鲷那种清雅、鲜美和爽嫩的口感,翻译一下,这不就是蛋白质+精氨酸吗?

再看看罗非鱼,蛋白丰富,只不过差点精氨酸的鲜味儿而已,这个好办,用蟹醋,或者味精、谷氨酸多一点的酱油来蘸不就解决了?

与此同时,生物学家们也在这里发出了神助攻,看看分类学,罗非鱼属于什么?

慈鲷目,果然有个鲷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事实上,这个慈鲷的慈,是形容它们的母爱,雌鱼口孵小鱼,而鲷则形容它们的外形有点像鲷鱼。

而这和鲷鱼所属的鲷形目,真的不说相差万里,但也起码是毫无关系……

罗非鱼是热水里的骆驼祥子,而鲷鱼,那可真的是珊瑚礁里的贵公主。

鲷鱼身上那种独有的鲜味从何而来?

还记得那个冒死吃河豚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豚和鲷鱼是邻居,河豚的鲜美多多少少来自它在珊瑚礁里嗑了太多毒物以后,积累在体内的河鲀毒素TTX,而事实上,除了河豚,很多珊瑚礁里的公主鱼们,都会积累一些珊瑚礁专属的雪卡毒素,鲷鱼体内也有这种毒素,因此,也或多或少的鲜美。

这是罗非鱼无法模仿的奥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同时,鲷鱼公主们,也根本比不上罗非鱼家族的平价和好养,甚至可以说,罗非鱼正在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拯救更多的大海同类,比如,曾经象征英伦的美食之巅——炸鱼薯条之鱼——鳕鱼。

鳕鱼回归

时间回到1497年,意大利航海家约翰·卡博特(JohnCabot)奉英皇之命,出海追逐鳕鱼。

英皇发誓要打破巴斯克人对鳕鱼的垄断,找到那片神秘的鳕鱼北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故事我们先前专门聊过,果然,约翰不负皇恩,在冒死航行了53天以后,他们找到了一片满是鳕鱼的渔场,而渔场外,还恰好有一处新发现的陆地,于是,约翰就真的把它叫做新发现的土地——纽芬兰(Newfoundland)。

日后,这里成了全球四大渔场渔场之一,号称踩着鳕鱼背上岸的地方。

但后来,随着六七十年代工业化捕鱼的崛起,大西洋的鳕鱼资源逐年锐减,一度濒危,怎么办,没鳕鱼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年前,鳕鱼一度成了英伦、北美人的乡愁和情怀,他们把加工鳕鱼的机器小心的封藏起来,他们在垂暮之年坚信着,鳕鱼会回来的,鳕鱼会再度挤满纽芬兰的码头。

然而,20年后,老人们等来的不是鳕鱼,而是鳕鱼平替——罗非鱼。

最开始,罗非鱼由于没刺、肉多、高蛋白被美军从非洲选中,入选了二战之后,拯救欧洲的罐头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美国的水产专家们也发现,这怕不真的是,耶稣喂饱众人吧,太神了,这鱼不仅好养、高产,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野生品种极多,育种手段极丰富,杂交价值极大。

说白了,就是十分适合老美的科技流,这是最棒的科技与狠活儿基础鱼。

于是,北美科学家们,把罗非鱼变成了一条高科技的工厂鱼,用工厂化模式养殖,就像他们研发出的42天出栏白羽鸡一样,高科技罗非鱼也正在从工厂里源源不断的输出,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蛋白,同时也默默的拯救着濒危的鳕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你在北美、英伦,吃到的炸鱼薯条,大概率是罗非鱼。

甚至有一家名叫马希德(Mashed)美食媒体还曾报道过这样一桩十分离奇的调查。

本来,北美很多人都讨厌罗非鱼,怀疑它们是科技与恨活儿整出来的弗兰肯斯坦鱼,十分不安全。

果然,2008年《美国饮食协会杂志》说,他们研究了罗非鱼中ω-3与ω-6的比例,发现其中ω-6含量是ω-3的两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常,ω-3被认为是深海鱼油,十分精品,不仅有益大脑,还能软化血管,是健康的代名词。而ω-6则被认为是不健康的脂肪酸,会促进身体发炎。

然后,这一认知就被很多小报媒体放大传播,一时之间甚至都引起了北美罗非鱼的滞销。

而进一步的调查证实,这是一个可怕的都市谣言,因为,ω-6绝非不健康,我们吃的坚果、鸡蛋、橄榄油这都是ω-6,它只是相对于ω-3不够健康,但同时,人体摄入ω-3与ω-6的比例要协调,如果只吃ω-3,拒绝ω-6这也不健康,等等等等,总之一大堆营养学解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调查最后,美食媒体马希德,给出了建议,那就是,如果你觉得罗非鱼吃得比较多,那不妨多吃点红鲷鱼、鲑鱼、鳟鱼、鳕鱼、鲭鱼,甚至是沙丁鱼,它们富含ω-3,

不过,这里面可能有一个你难以接受的疯狂事实,那就是,很多时候,如果你认为你吃了上述鱼种的某一种,但事实上,你吃的很可能还是罗非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两点:

1,像鳕鱼一样,罗非鱼正在用自己的血肉拯救上述濒危鱼类;

2,北美市场的海鲜诈骗,或者说,鱼类商品名十分离谱,有21%的商品标签会明晃晃的误导你,就像台湾鲷其实和鲷鱼没有半毛钱关系,被叫做扁鳕鱼的比目鱼和鳕鱼没有半毛钱关系,被叫做淡水三文鱼的鳟鱼和鲑鱼也关系不大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更一步的调查发现,北美食客们哪怕点单鲈鱼这种大众鱼,竟然也有55%的几率吃到一条来自工厂的罗非鱼……

这真是无话可说,也难怪马希德在调查的最后说,所以,享受你正在吃的罗非鱼吧,无论你是否知道你正在吃什么。

这就是罗非鱼的北美传奇。

而当它来到琼海,来到海南与广东,在这片双双点满了农业与美食属性的海域,它又将经历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叫罗非鱼?

为什么叫罗非鱼?

据说这是一个千古悬疑,如果你问老广东或者老海南,他们会1000万%的告诉你,什么罗非鱼。我只认知非洲鲫。

甚至有老人认为,非洲鲫才是土生土长的品种,而罗非鱼,是科技狠活儿的化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事实上,为什么叫罗非鱼,据说最早破解这个谜团,是一位中科院动物所的教授,他说,自己最开始觉得,罗非会不会是非鲫的某种方言简称?

因为,1954年,水产专家们在引进这种鱼的时候,确实把它叫做非鲫,包括它的中文学名,也叫口孵非鲫,这是一语双关,即说它不是鲫鱼,又说它来自非洲,很好,很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罗非是哪个方言的转音呢?

找去找来也知道不到,直到某天,教授的一位越南学生说,罗非,是一句越南语。

罗是越南语中攀鲈、过山鲫的意思,非指非洲,罗非在越南语中是来自非洲的过山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此为止,教授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果然,当年广东首次引进罗非鱼,就是从越南引进,开始还把它叫越南鱼来着。

但恐怕是叫着叫着,就随了越南发音,把它们也叫罗非。

之后,经过70年一代代水产人的接力,有关广东罗非鱼,我们像继续跟大家分享这样几个有趣的故事:第一个故事是,2022年,一位鱼类专家在某餐厅点了两份刺身。

一份三文鱼(鲑鱼)、一份鲷鱼。然送检DNA后显示,它们俩,一份是虹鳟,一份是罗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大家也想想蓝鳍金枪鱼的悲歌,这种自然的顶级馈赠,真的已经被吃到马上灭绝了啊,濒危程度可比野生大熊猫还高好几级,但期望你我口下留情,这又是绝无可能的,所以,到最后,也只能靠水产专家们来帮我们研发替代……

第二个故事是,广东小伙儿陈浩然,按照古籍中神秘的脆肉鲩(huàn)技术,养出了口感更Q弹的脆肉罗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说,范蠡所著的《养鱼经》里曾说,如果你养一条草鱼,每天给它喂食蚕豆,那么当它长大以后,它将变身成一条价值不菲的脆肉鲩,白煮不烂,十分难得。

后来,1973年,广东中山市的水产研究所还真的复活传说,养出了成批成批的脆肉鲩,还顺带破解了原理,原来是蚕豆中的一种溶血物质,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蚕豆病。

就是说,人群中有一些过敏体质的人,不能吃蚕豆,一吃就发蚕豆病,非常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事实上,引发蚕豆病的元凶就是蚕豆种的这种溶血物质,它让过敏人群急性溶血。

同理,草鱼都是过敏体质,吃蚕豆,都会急性溶血,但偏偏草鱼身上有十分强大的溶血修复酶,于是,就这样一边溶血,一边修复,久而久之,草鱼肌肉纤维就发生了改变,十分爽脆,百煮不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罗非鱼呢?

天顶星级别的适应力,应该也有草鱼这种修复酶吧,广东小伙儿陈浩然决定试一试。

他开始用蚕豆饲料喂养。

但紧接着,两个问题出现了,一是,罗非鱼长得飞快,4个月就能收获,这达不到脆肉饲养的时长啊,通常脆肉鲩都很大,这就是因为饲养时间够长,长得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是,为什么养4个月就得收获罗非鱼?

这还是因为广东冬天太冷,必须赶在冬天前收获,否则,广东降温,这也能直接冻死满池塘的罗非鱼。

因此,想要养出脆肉罗非,就必须让他们在广东过冬,如何是好?

最终小伙儿想出了池塘大棚的模式,为鱼儿们保暖,越冬成功,到了第二年清明节后,一种又大又脆的神奇罗非,就这样从小伙儿的池塘里应孕而生,不可谓不神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说,现在这种脆肉罗非在广东很风靡,涮火锅无敌,甚至还有川菜师傅,开发出爆炒脆肉,有点儿爆炒兔丁的感觉哦,蛋白吸满麻辣,又Q又弹又是鱼肉,口感很神奇。

第三个故事,是这样一条粉里透红的彩虹鲷,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虽然这鱼外表公主,观感很美,但事实上,它也是一条肌肉壮汉——罗非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它最开始,也是在广东被培养出来,但问题还是那样,这么好的鱼,养大一点,过个冬再卖多好。

然而,广东的冬天十分不给面子,怎么办?

最开始,有人想到了用这种T型池塘让鱼儿们越冬,中间深水区,底部温度在冬天也有20℃左右,再加上罗非鱼没鳔,冬天都沉在池底,恰好让它们越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毕竟,猫一冬天,还是有点儿消耗蛋白。

那怎么办?也搭大棚吗?

不,突然有人说,运到三亚。

没错,彩虹鲷到了三亚,就回到了热带,再用优质的水源和管理一养殖,它们就变身成了上厅堂的海南鲷,这恐怕是它们祖先当年万万也没想到的结局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海南鲷深加工,我们还能吃到这种快递物流的保鲜彩虹鲷,和这种焦香诱人的彩虹鲷鱼干。

据说,这两道快递美食的灵感来自古代的疍家工艺。

保鲜要靠腌,疍家曾经这样一层鱼获一层盐的用埕(chéng)腌制,而现代,则用盐水代替盐粒,还加入花椒水和高度白酒白酒,腌制后保质期长达一年,足够让它以绝佳的状态出现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是神奇的罗非鱼,包括在巴西和南美,它们也有大量的养殖。

然而,最后我们再问一个问题,那就是,巴西人是怎么知道罗非鱼皮可以植皮的?

巴西天才

还记得我们在皮肤那期节目里聊过的故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巴西天才彼得·梅达沃(PeterMedawar),这本就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免疫学宗师,器官移植之父,巴西自然在这方面有真传。

另外,罗非鱼皮中含有大量的1型和3型胶原蛋白,它俩同时也广泛分布在人类皮肤和血管中,并且与皮肤的损伤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为什么人体不排异罗非鱼皮,这目前还真是小半个未解之谜,但1型和3型胶原蛋白,大家应该也联想到了吧,是不是按照我们吃啥补啥的饮食原理。

带皮罗非鱼,不仅瘦身,还能美肤呢?

这真是一条神奇的好鱼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到底能不能瘦身、美肤你最好给个准话。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