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她是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并驾齐驱的“民国四大才女”,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她与民国女侠秋瑾有着深厚的情谊,惺惺相惜。在秋瑾英勇就义后,她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为秋瑾收尸。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情横溢、气质出众的才女,最后却选择终身不嫁,皈依佛门。

那么她究竟是谁呢?为何这样一个拥有无尽才华和魅力的女子,会选择这样的一条道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庭变故,逆境重生

她就是吕碧城,原名吕贤锡,号碧城。她于1883年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她的父亲在1877年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

家庭之中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诗词书画也就成了吕碧城幼年时期最亲密的伙伴。

吕碧城,的聪慧与天赋让人惊叹,五岁便能吟诗作赋,七岁便能挥毫泼墨,她的才华,让人叹为观止。在当时。吕碧城的诗词成为了人们争相传诵的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殷实的家境、教育的熏陶,本以为日子会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命运却在她十二岁那年发生了巨变。

她的父亲因病突然离世,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父亲的去世意味着家族的未来将由儿子来继承。

而吕家的两个男嗣却早早夭折,只留下了母亲和她们四姐妹相依为命。

家族中那些贪婪的族人,看到了她们孤儿寡母的困境,便以无人继承为由,趁机侵占了她们的所有家产,还将她们幽禁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碧城只好四处写信求助,最终成功获救。此时的吕家已经没有了她们的生存之地,她们只好远走他乡。

早在吕碧城九岁那年,吕家与汪家便定下了一门亲事。当汪家得知吕父去世、家产被瓜分的消息后,汪家决定退婚。

在那个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年代,退婚无疑是对女子最为沉重的打击。

这不仅意味着双方姻缘的破裂,更象征着女子名誉的受损,也将吕碧城推向了社会的风口浪尖。

吕碧城在遭遇家族变故后,无奈之下投靠了舅父家,开始了她寄人篱下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年时期所经历的坎坷、以及婚约的取消、多年寄人篱下的生活,都在她心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也成为了她后来选择终身不嫁的其中一个原因。

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民主思想的风吹到了天津,中国女性开始觉醒,摆脱封建束缚,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1903年,天津女子学堂的创立。

1904年,吕碧城向舅舅提出想要进入学堂学习。舅舅的顽固思想如同坚固的壁垒,他认为女子就应该安守本分,在家中相夫教子,而不是抛头露面。

面对舅舅的拒绝,吕碧城的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她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的枷锁中,她要追求自己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吕碧城愤然离开舅父家,乘坐火车,来到了天津。在天津这座陌生的城市,对于孤身一人的吕碧城生活举步维艰。

她没有亲戚朋友的帮助,只能依靠自己。她曾想过给僚方君的夫人写信寻求帮助,但机缘巧合之下,这封信被《大公报》的创始人英敛之拿到。

吕碧城的才华成功被看到,在英敛之的邀请下,吕碧城入职《大公报》,正式踏上了文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敛之

民国女权的先驱

吕碧城以《大公报》为自己的阵地,勇敢地发出了女性的声音。发表了《敬告中国女同胞》、《论提倡女学之宗旨》等多篇兴女权、倡导妇女解放的文章

这些文字照亮了中国女性的内心世界,激发了她们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渴望。同年6月,吕碧城正在看书,她的住所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

当时只见一位身材高挑,梳着发髻,身着男装气质非凡的人前来拜访了吕碧城

吕碧城定睛一看,这不是秋瑾吗!她心中一阵惊喜,连忙邀请秋瑾入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瑾

不曾想,文学界曾有一位英名远扬的才女秋瑾,她曾经用过“碧城”这一号。

所以当吕碧城在《大公报》上的佳作被大家夸赞时,许多人误将吕碧城的文字当作了秋瑾的文章。

秋瑾听闻此事后,只是轻轻一笑,摆手澄清,表示这些作品并非出自她之手。

此时秋瑾的好奇心被激发,她开始细细品读吕碧城的文章,秋瑾被她的才华深深吸引。两位才女落座相谈,她们发现彼此的观念竟是如此契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瑾对吕碧城的才华所折服,她将“碧城”这个号留给吕碧城,成为她的专属。

两人一见如故,仿佛多年的知己一般,她们畅谈着理想和未来,共同为女性的解放事业献计献策。

当晚,吕碧城热情地邀请秋瑾留宿于自己的家中,两人彻夜长谈。情同姐妹,当时也被称为“女子双杰”

秋瑾后来还曾邀请吕碧城一同前往日本留学,但吕碧城却拒绝了。她想要继续在国内为女性的解放事业奋斗,唤醒更多人的觉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吕碧城将女权运动推向了新的高度。她反驳“女子无才便是德”和“三从四德”这些陈腐的观念。

她认为这些观念是束缚女性自由的枷锁,是男女不平等的根源。因此,她积极投身于女权运动的宣传中,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女性应当享有的平等权利。

在众多名流朋友的鼎力相助下,吕碧城创建了北洋女子公学。这所学校不仅仅是一所教育机构,更是女性自我觉醒和自我实现的摇篮。

在这里,学生们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她们摆脱了封建旧观念的束缚,成为了独立的个体,不再是他人的附属品,更不是男子的附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7年,秋瑾起义的消息泄露,她不幸被捕并惨遭杀害。这位女革命家的尸体被遗弃在街头,无人敢去收殓。

所有人在此时都沉默了,吕碧城挺身而出。吕碧城看不得自己昔日的好姐妹的尸体横尸街头,她不顾个人的安危,冒着巨大的风险,将秋瑾的尸体运出并安葬。

秋瑾的牺牲让吕碧城深感愤恨和悲痛。为了纪念这位女革命家,她在国外发表了《革命女侠秋瑾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记住了这位女英雄。这也让吕碧城成为了当局的眼中钉。她几乎被逮捕,幸得她之前结识的袁世凯的儿子袁克文为她提供了庇护,使她得以幸免于难。

1908年,吕碧城任北洋女子师范的校长,她中西结合,将中国传统学问与西方自然科学融合在一起。

在她的引领下,这所学校成为了女性求知的殿堂,培养出了众多杰出的学生。其中,就连后来成为中国妇女运动先驱的邓颖超,也曾有幸聆听吕碧城的教诲

渐渐地,吕碧城意识到,仅仅通过教育来宣扬女性权益是远远不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世凯

在1912年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际,吕碧城决定投身政治,担任了袁世凯的秘书。

她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将自己的理念付诸实践,让世人看到女性同样可以肩负起国家重任,撑起一片天。

令她没想到的是,袁世凯的野心逐渐暴露,他欺骗人民,倒行逆施,其真实动机竟是想要复辟帝制。面对这样的局面,吕碧城深感失望和愤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无法接受自己曾经为之奋斗的理想被如此践踏,于是她决定辞职离京,离开了这个充满虚伪和欺骗的政坛,移居到了上海。

赴美求学,皈依佛门

吕碧城来到上海后,开始一心从商,短短两三年间,她在商界崭露头角,与外商的贸易往来让她迅速累积起一笔不小的财富。

吕碧城并未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在1918年吕碧城决心继续学习,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主修文学与美术。

在那里,她吸收着西方的先进文化和思想,同时也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和见闻与之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视角和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成归国后,吕碧城并未停下脚步。她再次踏上旅途,前往欧美各国游历。

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在国外的生活体验,都详细记录下来,最终汇聚成了《欧美漫游录》。

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她个人的旅行经历,更是一部跨越中西文化的桥梁,让读者能够从中领略到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思想观念。

在游历的过程中,吕碧城还创作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她的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她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也因此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其文学成就备受推崇。

除了文学创作外,吕碧城还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她认为自己在国外的形象不仅代表了自己,更代表了整个国家的形象。

因此,她始终保持着优雅、得体的举止和谈吐,展现出中国女性的风采和魅力。

吕碧城还是一位热心公益的环保人士。她成为了素食主义者,并积极参与世界动物保护会的活动,在各个国家宣传动物保护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热爱,成为了环保事业的积极推动者。

1930年,经历了半世繁华的吕碧城,决心终身不嫁,并皈依佛门,从此世间多了一位法号“曼智”的修行者。

当人们谈及这位不凡女子的婚姻选择时,心中难免升起一个疑问:为何如此才情出众的她会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呢?难道她的身边就没有追求者吗?

实际上,吕碧城身边从不乏倾慕者和追求者,她所遇的男子也无一不是才貌双全之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之所以选择这条不婚且皈依佛门的道路第一点是因为少年时期的坎坷经历深深烙印在吕碧城的心中,让她对婚姻持有谨慎的态度。

第二点是因为吕碧城是一位独立的女性。无论是在文学领域还是商界,她都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而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庸品,而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而婚姻并不是她唯一的选择。

第三点也是因为吕碧城对婚姻有着自己的期待和追求。她不想草草地走进一段没有感情的婚姻,更不想找一个与自己思想灵魂完全不契合的人度过余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找到一个真正能够理解自己、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谈何容易。因此,她选择了宁缺毋滥,宁愿孤独终老也不愿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