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日怎么玩?

《何以华夏》解锁新技能!

“国际博物馆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的,时间定为5月18日,每年一个主题。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进一步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在此期间,各地的博物馆都在陆续推出丰富多彩的系列展览和精彩纷呈的社教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如此诱人的文博盛宴,如果你

还在为不能说走就走的旅行而郁闷无奈……

还在为博物馆一票难求而痛苦抓头……

还在为排长队入馆参观而焦急等待……

那么,请你翻开这本书,

实现博物馆自由,

解锁新技能,

打开眼界,

提升格局……

一书在手,统统搞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以华夏:文物上的中华民族》是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约30位共同专家参与编写,从国内外近50家博物馆中甄选出200余件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刻石、书画、丝织品等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文物,借文物之口,讲述中华民族历史故事,探寻中华民族历史渊源,理清中华民族发展脉络。

在书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文物一改玻璃展柜中的严肃模样,变得“能说会道”,生动还原中华民族历史大背景下的武王伐纣、春秋争霸、秦始皇统一中国、丝绸之路、少数民族大融合等一幕幕历史真相,串联起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道明了贯穿华夏儿女血脉中的家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中配有300余张文物高清大图、局部细节图、复原图、线条图,以及书画、拓片、壁画等,为读者打造了一场视觉盛宴,比博物馆参观更近距离、更细节、更轻松。“后母戊”鼎、红山文化玉龙、冯承素摹《兰亭集序》卷、各种釉彩大瓶、人面鱼纹彩陶、“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鸡鸣枕、《瑞鹤图》《宋太祖蹴鞠图》成化斗彩鸡缸杯、唐摹本《女史箴图》……一定有你心中的文物界顶流明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以华夏:文物上的中华民族》已于2024年3月正式出版,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中华读书报》等对本书进行了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 者 简 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翁淮南,文学博士,编审,兼职教授。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文博图书馆专业组主任、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思想史跨文化传播。主持参与的20多份调研报告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先后参与“中国博物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策划出版《关注中国》《印象中国》,主编《归来:中国海外文物回归纪实》等图书。参与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纪录片《长征》《国家记忆·流失国宝回归记》等策划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