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笑妍/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承载新中国的记忆,走入年轻人的视野。

在中国国际时装周(2024秋冬)的舞台上,一个如雷贯耳又充满神秘色彩的服装品牌——红都,首次以艺术展览的形式亮相于世人面前。

这个长期为外国使节等贵宾定制服装的品牌,在新中国几代人的记忆中都留下了红色烙印;如今,它正以全新形象揭开神秘面纱,迎来了2024创新发展“元年”。

01
  • 走进红都,走进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此次艺术展和时装秀为契机,记者踏入位于“皇城根”的北京东交民巷28号红都集团总部,专访了北京红都集团总经理金美湄。在深入了解红都的过往后,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从一砖一瓦中渗出,包裹住置身于此的每一个人。

时间回到1956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为了解决首都做衣难问题,特别是为解决国家领导人、驻京使团和出国人员的制装问题,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波纬、蓝天、造寸等20家上海著名服装店迁到北京,几经重组,成立了北京市友联时装厂,即北京市红都时装公司的前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都门店。东交民巷28号旧址

自此,红都在中国服装发展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步于红都集团总部,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位于大楼二层的红都博物馆。这里陈列着多位领导为红都题写的题词与书信,有国内外政要与红都人的合影,还有红都为多项国家重大活动打造的礼服……最具代表性的也许就是那幅毛主席标准像上,红都为主席制作的中山装,红都服装也成为了毛主席一直的选择。2007年英国《独立报》评选出影响世界的十大套装,“毛式中山装”位居榜首。让人不禁感慨:回溯红都的发展史,就如同回溯新中国的历史。

红都正装不仅伴随着历届国家领导人出席各大重要场合,也在外交中一展中国风采。其中有件趣事,上世纪70年代中期,时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的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常与夫人一起骑着自行车到红都服装店做衣服。1989年,当老布什作为美国总统访问中国,走下飞机时,面对着欢迎他的中国官员和各国驻华使节,他兴奋地掀开自己铁灰色西服的上衣,用手指着上面的商标说:“红都!红都!”原来,他是穿着红都西服来访问中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典的故事一桩桩一件件,都为红都披上了历史的厚重感与神秘感。也确实如此,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红都都不对外营业,来这里定制服装的人还须持有部级以上单位的介绍信。

02
  • 改制转型,绝技傍身

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红都也渐渐迈出了市场化的脚步。1993年,北京市红都时装公司和北京市纺织品公司、北京市劳保用品公司合并,组建起了北京红都集团公司,隶属北京一商集团。

除了高端定制服装业务外,红都还开拓了工团装制作等多种业务,并深度参与国家重大活动——1990年北京亚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国庆50年庆典、国庆60年庆典、国庆70年庆典等国家重大活动中都有红都制作的团体服装。红都还常为国家各类文体团体制作服装、包装形象。每次团体制装,都能体现出红都人的一大特点——“讲政治”,组织性、执行力特别强。

以一款名为“凤凰云中翱”的国庆70年庆典女民兵方阵服装为例,种种细节体现了红都在快速反应、精益求精、工艺突破上的综合素养。方阵以齐著称,但女兵的身高、腰线位置、肩斜角度等并不统一,为此红都以最严苛的标准要求自身,每件服装裙长、腰带、纽扣位置都以地面向上的高度为标准,逐个调整,垫肩厚度也是一人一数据。连续数个月的时间里,红都人没日没夜赶工,才最终呈现出刀切豆腐般的视觉效果。

要说红都的“绝技”,还远不止于此。当年只靠眼睛看,不用尺上身量,红都师傅就能为毛主席一次性制作出合身的中山装;阅兵时领导人需要挥手致意,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整体形象,红都再次施展绝技,使得不论抬手还是放下,都能保证胸前和腋下口袋在同一水平线;红都博物馆内还陈列着一件领导干部退休后回赠的穿着多年的中山装,从定制至今历经50年岁月,这件没有粘合衬只用毛料大衬制作的中山装,没有任何变形,依旧挺括如初……在红都人的讲述下,这种红都绝活简直不胜枚举,让人心驰神往。

此外,红都还组建有若干个“大师工作室”,各位大师或有独门制作工法,或是非遗技艺传承人,或屡获殊荣、奖项无数,无不是绝技傍身,最终组成了红都以高级服装技师为核心、中青年技师为骨干的专业设计、制作团队,锻造了红都的核心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 以秀为媒,红都发声

如今,红都要将这数十年的积累,尽数展露出来,便有了今年3月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上轰动业内的亮相。这让大家意识到,这个带有浓厚红色背景的企业正在发生变革,打破人们对红都只做正装的刻板印象,将历史魅力转化为时尚魅力,将精湛工艺运用于普罗大众——“老字号”正在焕发新的生命力!

以这场名为“翠•影——红都中式美学新主张”的艺术展为标志性节点,红都于2024年迎来了自己的创新元年。“此后,红都还将有一系列大动作,如进行年轻化、时尚化款式创新,差异化打造红都、双顺、造寸等旗下品牌,谋求跨界合作,与设计师联名等等。”在金美湄看来,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近年来,商务部也在大力推动老字号的守正创新发展,鼓励国货‘潮品’消费,为老字号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金美湄表示,在当前新中式盛行的大环境下,红都集团将从“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四个层面对品牌持续进行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成果在此次艺术展上可见一斑,静态展与T台秀的结合,展现了红都丰富的产品线,包括改良旗袍、改良西装、日常装、马面裙等产品,为现代生活带来了清雅的古都风韵。织锦缎、纱、蕾丝等面料,加之镶、嵌、绲、盘等传统制作工艺,让本次发布的红都作品实现了东方特色面料、传统服饰文化和创新设计的融合,给人简约宁静、含蓄内敛之美感。“红都在传统服饰及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方面有着独特视角,这些潮流化的产品后续也将陆续在门店上架。”金美湄介绍说。

04
  • 走进红都,走进未来

目前,红都集团旗下汇聚了红都、蓝天、造寸、华表、双顺等老字号品牌和知名品牌,其中红都品牌作为“中华老字号”更是享有“中国高级成衣定制第一家”之美誉,并拥有“红都中山装制作技艺”“京式旗袍传统制作技艺”两项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历史与荣誉并非红都的全部,集团正以2024为新起点,开拓创新,展现其辉煌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到红都的创新未来,金美湄表示,集团正不断探索产品与市场的革新之举,以“文化为内核,产品为外延,传承和创新为两翼,利用数字化赋能”的科学精准布局,打造“数字化+老字号”的全新经营模式。

一是,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底蕴,以精湛的非遗技艺为基础,创新展现中式美学的独特魅力。

红都如今采取“高级定制、团体工装、成衣销售、服装修改”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将数十年积累的定制技艺巧妙地延伸至大众市场。

红都一直以来秉承“针针计较,件件精品”的制装理念,有着严格的制衣流程,首先会与顾客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穿着场合与喜好;而后选定面料款式、设计式样、确定配饰,再量体裁衣;此后,还要经过两三次的试衣改衣,修正肥瘦、长短等细节。以看上去线条简单的旗袍为例,制作技艺却是相当讲究,扣子、领子等细微处都大有说头,一点都将就不得,严格实行一人一版、一人一款的制作过程。

谈到红都如何兼顾传承与创新,金美湄表示,红都将在保留传统技艺的同时,优化制作工艺,将传统服饰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巧妙地融入潮流元素、前卫设计理念和流行色彩,创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新红都服饰,让自己在国风盛行的当下更具竞争力。

二是,积极实施年轻化战略,结合行业发展及消费者需求,丰富产品线。

在设计理念上,红都引入立体裁剪、解构设计等新颖思路,为服装注入独特风格。在面料选择上,红都在保持品牌传统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运用新型东方特色面料,如环保、功能性或高科技面料,以提升服装的品质和性能。此外,红都还计划与其他领域品牌、设计师进行跨界合作,共同开发联名款产品,丰富产品线,赋予品牌新的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是,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服装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红都集团对此十分重视。”金美湄表示,“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设计效率,还可以实现更精准的市场定位和消费者需求分析,也将为老字号的现代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红都已经开发并上线了红都定制小程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同时,集团还在与相关数字科技公司进行洽谈,以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四是,使用新媒体手段进行推广。

“通过全媒体矩阵,红都集团能够更及时、更紧密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展示品牌形象和新品信息,从而增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金美湄谈到,“今后,红都还将加强在更多媒介上的宣传力度,相信在新媒体平台的助力下,红都集团可以更好地传递其品牌文化和价值观。”

国之风采,今朝飞扬。

传承与创新、年轻化战略、数字化转型、新媒体推广……2024年,红都集团正在做出诸多积极尝试。这些探索不仅使红都这一老字号品牌焕发新生,也为其他老字号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在未来发展中,让我们更多关注红都集团,让这个伴随新中国成长的民族品牌,在新生代中延续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