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章》中,有一句名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们经常说“天地养育万物”、“仁者爱人”等等,而这里却说“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互相矛盾的吗?

其实不矛盾,说的都对。下面简单为大家分析一下,你就明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解释一下这句话里的刍狗。这里的刍狗,不是真狗,而是用草扎成的狗,是古代人们祭祀时候用的,就像我们现在祭奠亲人时烧的那些纸钱、纸扎一样,是一种供品。这种刍狗,在祭祀的时候,人们会恭恭敬敬地对待它,但祭祀活动结束后,就会随手丢弃在一边,任其自生自灭。

也就是说,这种刍狗,是假狗,不是真狗,本来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但在作为祭祀供品的时候,就得用它,是不得不用,而不是因为它有用才用。人们对于刍狗,并没有敬重和厌恶之心,只是顺其自然,该用的时候用,该扔的时候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