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提到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王朝,自从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以来,直至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宣告退位,共传12帝,国祚276年之久。

然而,在这十二帝王中,不乏众多少年幼主,如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圣祖爱新觉罗玄烨。他们虽都是年少称帝,却在母亲、祖母孝庄太后的扶持下,开创基业、安邦定国,做出了不朽功绩。

历史就是这样出奇的巧合,大清国的国运、兴衰,竟然都是操纵在孤儿寡母手里。在清朝统治末期,充当大清国掘墓人的,正是慈禧太后和两代少年皇帝光绪和宣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究竟是历史发展必然的潮流,还是一个封建王朝冥冥之中注定的宿命,大清国再一次把国运压在了一对孤儿寡母身上,然而这一次不仅输掉了百年国祚,更是将有着千年文明的古国,陷于一场万劫不复的浩劫之中。

光绪帝不为人知,饱受身心摧残的童年

公元1875年,清同治帝爱新觉罗载淳驾崩,他是慈禧太后的亲生儿子,由于不务正事,终年沉溺于花柳之中,最终年级轻轻就毫无作为的死去了。

慈禧太后为了掌控大权、垂帘听政,使用手段逼死了同治帝的皇后和未出生的孩子,拥立自己亲妹妹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亲外甥爱新觉罗载湉,继立大统、年号光绪,从此开启了光绪帝悲剧的一生。

这位年仅四岁的幼童,在一个漆黑的阴森森的夜晚被抬入宫中,跪在同治帝的灵前,为大行皇帝守灵。孩子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害怕,而自己的亲生父亲,又懦弱胆小怕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自己的儿子成了皇帝,为了不被人议论,撇清自己、保住身家性命,竟然选择辞官退隐,把自己亲生儿子独自留在陌生的皇宫中,可怜光绪皇帝4岁就要独自面对陌生的一切。

登基之后,光绪便受到了慈禧太后严厉的管教和约束,他可没有同治皇帝那么幸运,从小被慈禧溺爱、放纵。相反,太后在儿子身上吸取了教训,发誓一定要把光绪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统治者。

所谓的培养就是让小皇帝管他叫“亲爸爸”,不折不扣地按规矩办事,不能差错一点,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指责和惩罚,比如被逼临朝听政,对于大臣们说的自己听不懂的东西。

小皇帝却要正襟危坐,如果坐不稳宝座,慈禧便三天不让吃饭,挨饿罚跪到天亮,并且看不到慈禧一个好脸色。就这样日复一日,光绪帝每天都在被逼着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还要不停地忍受慈禧三天两头的训斥和冷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诺大的皇宫中,身为九五至尊的皇帝却是活得最小心翼翼的那一个,在慈禧面前,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为了让太后对自己放心,拼命压抑自己的天性,不敢有丝毫忤逆。

这也使得成年光绪皇帝的性格走向极端,没人的时候脾气暴虐,反复无常等。在皇宫中,就连太监都敢欺负幼小的光绪帝,用膳时太监宫女虽然摆了一大桌美味佳肴,但是光绪帝愣是够不到菜,只能费力的夹一些最近的菜品、吃几口。

还没吃饱时,太监、宫女就将饭菜撤下去了,后来太监们更加放肆,直接把剩菜剩饭每次热一热就端上桌了,有的饭菜已经剩了,皇帝一度饿的无法忍受,被逼无奈,跑去偷吃太监的饭食。

慈禧以为是皇帝挑食,故意不吃饭有了儿子的前车之鉴,慈禧决定不能惯着小孩子,将偷吃的光绪帝狠狠地处罚了一顿。幼年的遭遇,慈禧的淫威,是光绪帝挥之不去的阴影,变得胆小又懦弱,偏执又暴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败涂地的自我救赎

人们常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样性格的人,何以担得起国家的未来?多年后,光绪皇帝终于亲政了,对于亲政后的光绪皇帝来说,或许是压抑久了,急需要一次彻底的反抗,让自己永远摆脱黑暗和恐惧。

很快机会就来了,趁着慈禧太后移居圆明园,皇帝稍微有点自主权时,以帝师翁同稣、康有为、谭嗣同为主要力量的进步人士,上书光绪帝,立志学习西方,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史称戊戌变法。